浅谈人体器官买卖的现实挑战*

2019-12-13 11:51陈丽如张艺腾
法制博览 2019年21期
关键词:供者功利供体

陈丽如 张艺腾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

一、器官移植及器官买卖的现状

我国的器官移植供需比例是高达1:1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肾病患者150万左右,其中需要肾脏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而每年能进行的肾脏移植手术仅在3000例左右。[1]在这种供需高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催生了地下器官买卖的发生,2007河北行唐乞丐器官被盗案、2010年邢台器官买卖案等相继曝光,地下器官买卖不受监督、容易引起一系列恶性事件。基于以上情况,不少学者提出开放人体器官买卖,既可以增加供体及来源,又可以帮助穷人脱贫,还可以将器官市场置于一个有监督更为透明的市场之下,保护供体和受体双方的利益,但禁止器官买卖目前仍是国际伦理学界的一致观点,想要开放器官市场还面临着一系列功利和伦理层面的现实挑战。

二、器官买卖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功利层面的挑战

1.损害供体健康。活体供者需要摘取健康的组织或器官,现有技术主要以手术或穿刺的方式获取供体组织器官,这些方式都是有创性的,健康器官或组织的缺失也会带来供者机体功能的缺陷,而另一方面,受体会有免疫排斥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风险,其术后依然需要药物支持,也仅仅是能延长生命期几年而已。两者相比较之下,供体需要付出巨大的健康代价,而受体也仅能在相当风险下获得几年的生命期,从功利角度上来看,器官买卖是极为不合算的。

2.加剧社会不平等。器官买卖供者多是因为贫穷或负债才会出卖自己的身体器官,而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在器官买卖中本应该是供体所得收益,却多被中介收取,供者仅仅获得一小部分金钱。而另一方面器官买卖会对供者身体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供者在术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恢复,据不完全统计,肾脏移植供者术后需要半年才能基本恢复。虽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一笔金钱,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却丧失了社会的竞争力,进而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二)伦理层面的挑战

1.供体的伦理挑战

(1)传统道德观念的限制。对于活体供体而言,供体必须具有知情同意权和自由选择权是器官买卖的基础,但穷人往往是因为贫穷而又缺少其他经济来源,被逼无奈才会选择出卖自己的身体,而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契约恰恰又违背了供体的知情同意权和自由选择权,供体在信息不透明和经济状况的逼迫下做出的选择是不能被认可的。而对于尸体供体而言,我国古代《孝经》中就有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有调查显示,不愿意捐献器官的人中有希望保持遗体完整原因的占到了78%[2],虽然这只是一种落后的唯心主义观点,但民意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想要开放器官买卖,在实际的运作中必然会面临这种传统观念的阻碍。

(2)有悖于人类尊严。虽然尼采提出人的精神和意志才是人的本质,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之间是具有相互作用的,一个人精神的振作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而一个人精神的萎靡也会带来抑郁、躁狂等一系列生理症状,如果一个人出卖了自己的身体,身体机能的下降,或者是社会对于个人的舆论也都会影响人的精神状况,因此,人不能简单地被看做是纯粹精神的存在,人的身体也是人类尊严的一部分,是人类尊严的载体。

2.受体的伦理挑战

受体的伦理挑战主要是人格同一性问题,那么身体中器官中的替换,那么受体本身还是不是受体,还是嵌合体的存在形式呢?尤其是涉及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买卖时,对于受体所面临的这种伦理困境就更为突出了。有报道显示,在心脏移植术后,一部分受体会发生性情等改变,虽然现代医学认为人的人格是来自其大脑的,但仍然不能否认其他器官在人类精神方面存在的作用。

3.医生的伦理挑战

分配原则的困境,人的生命是无价也是等价的,不应该被分为三六九等,也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但是在器官市场化之后,对于供体器官的分配必然会被经济因素所左右,当有两个受体需要而只有一个移植供体时,在市场化条件下必然是出价更高,也就是拥有更多社会资源支配权的一方可以得到救治,单凭哪一方的社会资源即可占有,这样机械的评价标准是无法体现两者价值的,这样的价值选择显然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纳。依靠市场分配能否做出正确判断是医生对于如何分配所必须思考的。

猜你喜欢
供者功利供体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次干细胞捐献者不良反应预防作用的效果分析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亲属肾移植供者的远期预后与年龄选择
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长期医学风险
不同氢供体对碳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催化溴苯脱溴加氢反应的影响
高龄供体的肝移植受者生存分析
终末热灌注对心脏移植术中猪供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亲缘供者及家属心理干预对捐献成功实施的影响
一些含三氮杂茂偶氮染料O,N供体的Zr(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微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