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教案和学案

2019-12-16 08:11张旭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案研究性学案

张旭

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主动探索。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教案和学案能够保障研究性学习的落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什么要写教案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中的重要内容,从2001年起就被确定为全体普通中学生的必修课。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体现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研究性学习对很多人来说仍是新事物,要将这件事落实,教师就必须真懂、真会。国家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想要把课上好,就必须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来上课,可以说,不写教案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上课。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教案,可以让教师对要研究的问题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保障研究性学习的进行。

如何写教案

研究性学习的教案包括六大要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重难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预期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要写清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原因选择课题,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你是怎么想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需要有选定课题的背景知识,还需要讲清楚课题研究对学生的促进意义,进行课题研究可能对本人或他人带来哪些启示,可能会给学校、社会、政府提出哪些好的建议等。

(二)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指通过课题研究能达到什么目标,包括课题本身要达到的研究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研究重难点

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是想解决以下问题: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以获取知识;培养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遇到的实际操作问题:如问卷设计、数据分析、结论提炼、人员联系等。

通过研究目的和研究重难点的确定,我们可以发现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研究的过程育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意识,提高研究素养,学会研究方法。

(四)研究方法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还可以使用实证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例研究法等。

(五)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通常要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收集信息进入问题情境,开题→创建课题组,选定课题,确定小组长→确定研究提纲,制定研究计划→实践体验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课题答辩,完成结题报告→自评互评,成果展示。可以用流程图的形式将整个研究学习的流程展示出来,任务分工要具体、明确,实施步骤要写清楚在不同阶段需要做什么,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研究性学习的表格中有两类表格很重要,一个是任务分工表,要写明每个组员的具体任务;另一个是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计划表,明确标注哪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这样做就是让研究性学习具体化,只有具体才好落实。

(六)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是对整个研究结果的预测,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可以是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设计作品,还可以通过开研讨会、布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可以是电子刊物)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灵活呈现。

教案和学案的关系

写了研究性学习的教案后,还要写学案。所谓学案, 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结合教师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研究性学习的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进行删减和增补而形成的,又不失学案功能。将学案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相当于课题研究的范本,对于初次接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有很大帮助。

学案一般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能理清研究思路。学案也相当于课题推介书,便于学生了解课题,成为其课题选择的依据。

研究性学习的学案包括六大要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重难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预期研究成果,这和教案是相同的。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对课程的总体设计,预设的结果,而学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成出来的,是实际研究、学习的结果。

如何寫出好的教案和学案

写出好的教案和学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读透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2001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9年8月湖北省教育厅印发的《湖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意见(试行)》《黄冈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黄冈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解读》以及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书籍如胡红杏编写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研究》等。这些内容我们要一遍一遍地读,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读一遍,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

(二)慎重选题

《湖北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各学科课程内容安排说明》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主题做了安排:活动主题可以是美丽乡村建设、当地能源资源调查、家乡交通现状调查、科技发展(如高铁、航天、人工智能等)调查、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等)危害与预防、环境与资源现状调查、民族或民俗文化考察、农业与农村发展调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健康上网、留守儿童、养老等)研究,产业科技发展(如光电、基因工程等)考察以及其他有意义的主题。《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中要求研究性学习课题或项目设计要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选题有三个策略:源于生活、指向现实、具可行性。

若课题选得不好,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超过学生能力范围,要么研究出来没有价值,研究性学习就会流于形式,现阶段教师提出有意义、可操作的课题尤为重要。

(三)了解学情

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研究方法掌握情况、兴趣点、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去設计,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才能设置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成长。

(四)转变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文化课的教学有很大不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教师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指导学生的研究中要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首先,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再次,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

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一定可以写出很多经典的教案和学案,为学生实践研究性学习当好引路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中学)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教案研究性学案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立定跳远》教案
乡愁导学案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半张纸》教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