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2019-12-16 08:11何兰田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课程

何兰田

一 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发展和提升高中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策略与方法则是保障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有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有學生发展的需要。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落实国家政策的要求

是落实2003年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强调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是落实2017版课标的要求。教育部2018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其中强调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国家必修课程。

是落实高考改革文件的要求。新高考改革录取方式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将被列入综合素质评价。在一些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工作中,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数量和质量均有具体要求。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有新的突破,将着眼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研究性学习是提升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路径。

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和身边的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解决周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热点问题、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展开课题的问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中的问题等,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高中新课程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研究性学习要求完成6个学分的学习,每位学生至少完成2个研究性课题或项目设计,每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可计3个学分,分108课时完成。

二 推进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这么难

目前,研究性学习推进的现状并不乐观。许多高中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形同虚设,或者开得不尽人意。即使开展了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大部分还是放羊式,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制度上不落实,学习实效性差。研究性学习推进困难,有认识问题,有责任问题,也有能力问题。

认识不到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研究性学习推进很困难,是因为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意义与精神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不懂得这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而改变学校的教育方式,最后改变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变革。

责任没承担。部分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没有承担好落实好课程方案的责任,没有真正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规划中,没有真正给学生提供社会调查、走访的时间和空间,导致研究性学习推进很难。

能力有欠缺。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研究者和开拓者。部分学校教师的观念、所扮演的角色、知识结构、教学行为、组织形式、科研水平还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导致研究性学习推进不顺利。

方法不对头。黄冈中学在推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曾经认识到位了,责任也到位了,但推进依然不顺利。认真分析原因,一是政策未吃透,二是方法不对头,导致成功推进研究性学习的难度仍然很大。

三 如何推进研究性学习

(一)做好顶层设计

成立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组。指导组由分管副校长和教研处主任、年级主任、副主任以及部分骨干教师组成。一是对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研究,找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指导组成员要真正弄懂、弄透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切合实际的学校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对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问题进行回答,对指导和学习流程进行规范,对课题选择、开题、研究、结题进行指导。二是组织攻坚小组突破。组织一批教师就如何选题,如何写教案、学案,如何研究,确定开题、结题规范,如何完成课题的迭代升级等进行攻坚突破,在此基础上用案例说法的办法对教师全员培训,让广大教师思想上提高认识、突破畏难情绪,方法上有案例借鉴。三是年级组精准对接。年级组是学校推进各项工作的基层单位,在教师选题、教案、学案的把关等方面精准对接,在学生培训、开题、中期报告、答辩会、结题、论文评审等方面精准对接,让学校制订的研究性学习方案能够精准落地。

将研究性学习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每一位科任教师均有指导学生课题的责任,同时为保证指导质量规定每位教师最多只能指导三个课题组,并把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报酬,确保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此外,还给优秀课题组的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建立研究性学习课题库。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一般有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最终都要落实到课题或项目设计上。学校应尽力挖掘地方课程资源,发动师生,集思广益收集课题,进行论证、甄选,最终形成课题库。课题库的建立将为学生确定研究性课题提供重要参考。学校的课题库定时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把自己摆进去

领导要将自己摆进去。校长要亲自学习、亲自研究、亲自召开研讨会,在学习中找方向、在研究中找问题、在教师研讨会中找智慧。课题组成员要把自己摆进去,亲自撰写课题教案和学案,在试水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困难点和突破口,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年级组领导要将自己摆进去,一是参与制订方案,让执行者成为决策者,进而成为有力的推进者;二是亲自深入研究性学习流程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完善实施方法。

教师要将自己摆进去。过去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大多数指导教师对课题不够熟悉,自己没有亲自研究,对学生的指导也就不可能有效,学生没有教师指导和督促,应付的情况更多,导致研究性课题开展的情况不理想。现在教师都把自己摆进去,亲自学习、亲自发现问题、亲自选题、亲自研究,经历研究的种种甘苦,最后写出可行的教案和学案。在学习的过程中武装思想提升本领,在写教案的过程中,确认课题的意义和课题的可操作性,从而让学生少走弯路。

(三)关键是课题的选择

选择一个成功的课题是研究性学习成功的一半。课题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提出。在学校推进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提出有意义、可操作的课题尤为重要。

教师选择课题不能想当然。一是教师自己要有兴趣,对学生有意义;二是要聚焦一个主题,亲自研究一轮,确认是可做的然后去研究;三是要写出教案。

(四)打造研究性学习的迭代升级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它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通过不断重复完成的,但每次重复又比之前更好一点,它是一种非线性的进程。

迭代升级的意义。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推进,教师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对同一个课题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每次优化和改进都会比之前好一点。经过持续迭代,后面的学生就能更加顺利地展开该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校来讲,就形成了一批经典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如何迭代升级。一要对研究目的进行迭代。把预设的目的与实施情况进行比较,如果预设的问题有部分没有解决,或者几乎全部没有解决,或者解决的不完美,我们就需要对研究目的进行迭代。二要对课题名称进行迭代。如果课题其他部分做了调整,特别是研究目的做了改进和优化后,就有必要对课题名称进行迭代。三要对调查问卷进行迭代。研究性课题能否达成预期目标,问卷的设计尤为关键。在问卷的迭代中,我们力求设计出适合被访者的问卷,语言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以利于获得被访者的合作,获得更加客观和真实的调查结果。四要对调查方法进行迭代,通过总结与反馈改进和优化调查方法。

通過5至6次的迭代,每位教师都能打造一个或几个精品课题,学校将会形成一批经典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五)强化培训和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培训

年级、班级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研究方法、调研技术、课题选题、起草开题报告书等对学生进行培训;线上线下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重点加强对学生研究过程、研究成果整合提炼、结题的指导。

四 研究性学习的拓展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在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在实践中的探索和检验。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需要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基于问题情境,围绕某类主题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实践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黄冈中学除了深入推进研究性学习之外,还开设了时政话题研讨课程,这也是一种项目化学习和深度学习方式。

开设的目的。通过时政话题研讨课程学习,让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时事动态;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能够积累时政素材,对相关学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多维度视角;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课程的设置。高一、高二年级4个学期共完成9个时政话题研讨,每个话题计8学时,共72学时,计4个学分。

实施的流程。一是精心选题。每次研讨前,学校时政话题课题组发布4~6个话题,每个年级从中选择4个话题,每班从中选择1~2个话题,每个学生每次只研讨1个话题。话题选题不宜太大,要能以小见大。话题要具体,有主题,有较好背景素材来源,方便学生研究,让学生学会研究、学会提炼、学会表达、学会评价。我们的话题示例有:美国“退群”对世界的影响、对中美贸易战的认识、“一带一路”助力全球发展、精准扶贫的伟大意义、新时代的大国外交、我国宪法的修改、青山绿水保卫战、健康中国在行动、垃圾分类之我见、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效,等等。二是细心指导。学生选择好话题后,指导教师要吃透本话题案例,集体指导本班学生完成研究方案。三是学生撰写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办法。四是用心研讨。学生利用月假或寒暑假研究和学习,搜集资料,撰写文本,完成1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并填好时政话题研讨表。五是认真交流。交流形式多样,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有班级的论文集中展示,有年级的论文展示,更为重要的是班级集体召开交流会交流。班级交流是将话题研讨学习推向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本课程的必要环节。每个班每个话题集中利用50分钟召开交流会。每个话题,1人主旨发言,15分钟;6人补充发言,1人5分钟共30分钟;教师点评5分钟。每次交流前,指导教师指定一个7人小组,明确不同学生交流重点,发言内容要有互补性,尽可能让学生收获实现最大化。

在时政话题研讨课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组内讨论、跨学科交流,渐渐学会了如何全面地考虑问题,如何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如何从别人的设计中提炼精华,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