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类课题的迭代

2019-12-16 08:11贺林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被访者研究性预设

贺林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迭代,是通过多次甚至无数次的重复,接近一个目标,折返接近,再折返再接近,最终达到目标。它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通过不断重复完成的,但每次重复又比之前更好一点,这样一种非线性的进程。本文从社会调查类研究性课题为什么要迭代、如何迭代以及迭代后的课题应该是什么样的三个角度展开。

研究性课题为什么要迭代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教案,才能熟练地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预设的教案,可以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诸多未曾预设的情境和问题,例如: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不强;调查对象不配合或敷衍;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等覆盖面未达预期;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不够科学;对统计分析结果的描述不够准确;部分研究目的未达成……

为此,在课题的总结和反思阶段,师生有必要共同对课题进行优化和改进。教师有必要结合改进和优化的意见,重新编写该课题的教案,以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随着研究性学习深入推进,师生对同一个课题不断优化和改进,每次优化和改进都会比之前好一点。经过持续迭代,学生能更加顺利地展开该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从而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如何对课题进行迭代

社会调查类课题的迭代,要结合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的迭代、课题名称的迭代、问卷设计的迭代、调查方法的迭代、统计分析方法的迭代。

1.研究目的的改进与优化

课题的研究目的预设了研究之后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之后,如果预设的问题有部分没有解决,或者几乎全部没有解决,或者解决的不完美,研究者就需要考虑预设的问题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教师就需要对研究目的进行优化。

以笔者指导的《黄冈部分地区典型人群时间分配和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为例,课题组同学们希望达成的目的有:①对不同行业从业者的时间分配和部分工作娱乐休闲的活动情况有一定了解,利于学生未来择业;②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③探求“时间分配”与“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问卷调查后,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均乐观地认为自己的身体“非常健康”或“良好”。学生预期的“工作时间偏长”“运动时间偏少”“生活压力较大”“网络依赖程度较高”等可能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素与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因果联系无法建立。预设目的①和③没有解决,预设目的②解决的不完美。

师生结合研究实际,将研究目的调整为:①对不同职业人群的时间分配,包括工作、学习、运动、娱乐休闲、使用网络等时间分配情况有一定的了解;②对不同人群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及其对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了解;③探求时间分配与学业事业成就之间的关系;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时间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课题名称的改进与优化

课题名称与研究目的相辅相成。课题名称厘定了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的主要事项,高度概括了课题的研究目的。如果课题其他部分做了调整,特别是研究目的做了改进和优化后,就有必要对课题名称进行迭代。

以笔者指导的《黄冈部分地区典型人群时间分配和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为例,由于问卷调查侧重的是日时间分配,所以最终问卷内容将“时间分配”更改为指向更清晰的“日時间分配”,并删除了无法获得可靠信息的“身体健康状况”。优化的课题名称为《黄冈部分地区典型人群日时间分配情况的调查》,新课题名称指向更明确,与研究目的高度契合。

3.调查问卷的改进与优化

社会调查类研究性课题能否达成预期目标,问卷的设计尤为关键。

首先,问卷应该根据需要收集被访者的性别、年龄等与研究目的有关的信息。在收集被访者年龄、收入等信息时,尽量做到确有必要的收集,可有可无的不收集。尊重被访者,才能争取对方的配合。

其次,问卷中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研究者要能从中提取出有用且有效的信息。凡是无法为达成研究目的提供重要信息的问题都应该被放弃或修改。例如:“您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A.非常健康 B.良好 C.较差 D.非常糟糕”一题,几乎所有的被访者均乐观地认为自己的身体“非常健康”或“良好”。这个问题在迭代过程中被我们放弃了。

再次,在问卷的改进与优化环节。一份问卷的不同问题间排列顺序是否合理,问题组分类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是否合乎逻辑,这些都是需要问卷设计者着重关心的问题。

人们常常遇到因问题本身有歧义而让被访者捉摸不透,因问题过于尖锐而让被访者心生不悦不愿继续配合。因此,在问卷的迭代中,设计者应力求设计出适合被访者的问卷,即语言必须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以利于获得被访者的合作,获得更加客观和真实的调查结果。

4.调查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学生的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街头调查实现的,偶然性大,随机性强,且有部分被访者因各种原因不太愿意配合。在统计分析时,所获样本的职业分布差异往往很大,被访者中某些职业人群可能偏多,而另一些职业人群可能偏少。这必然导致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调查方法需要重点改进和优化。其中可采取的优化措施有:

(1)社会调查时,学生可组成调查小分队,持学校开具的介绍信、着校服,这样既能最大限度争取被访者信任,又能确保学生安全。

(2)走上街头进行问卷调查时,调查地选择尤为重要。以黄州城区调查为例,学生可以模仿生物学中“五点取样法”选择城区的五个区域,并在每个抽样区域,调查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

(3)为解决某些职业人群受访者人数太少的问题,学生们深入特定的组织针对特定职业人群进行访谈:选择几所高中对高中生群体和教师群体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几所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走进公安岗亭、派出所对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等。

5.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学生的调查报告中,学生习惯使用定性的描述,如“大多数人没有压力,少数人压力来自工作” “依赖度不高”等。阅读调查报告者无法从中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违背了借助问卷进行定量分析的初衷。为此,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与优化需要问卷设计者尽可能结合实际。

例如,在《高中生执行力与上进心现状调查》中,采用定性的描述无法确切地衡量高中生的执行力强弱和上进心的大小。组员们通过讨论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分类并对每一个选项进行赋分,由最终加成的分数来判定执行力强弱和上进心的大小。

如何判断课题迭代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极大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但是教师不能把所有的难题一下子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教师持续迭代课题,只为更好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迭代后是否比之前更好一点,主要看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是否更高以及研究是否更好达成了预期研究目的。

从研究过程来看,主要看各组员的参与研究的热情是否更高、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是否更强、研究方法是否合理且多样、研究过程组织是否有序、分工协作是否高效。

从研究结果来看,主要看所获取的调查数据是否更加客观、真实、准确,所采取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否更加客观、直观的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和联系,统计分析的结果是否更充分支持学生们获得研究结论以达成研究目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中学)

责任编辑/潘静娴

猜你喜欢
被访者研究性预设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