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对冲突能力的探索与培养

2019-12-16 08:11吴微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明辅导冲突

吴微

普遍认为,在面对冲突时,孩子主动解决问题或求助属于积极的应对冲突的解决方式,而逃避、情绪外倾化和内倾化都属于消极应对冲突的解决方式。

小明(化名)刚上一年级,入学不到一个月,多次和同学发生冲突。在一次体育课上,小明因为同学站的位置影响到自己,就将同学推倒在地上,并不愿接受体育老师的劝告。考虑到该班级的孩子年龄小,班主任選择了对发生冲突的孩子进行安抚和谈心的策略,平息弱化该事件在班级的影响。放学后班主任告知小明母亲,孩子处理与同伴冲突不当是情绪宣泄不合理所造成的。然而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并对老师的建议不以为然。

由该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孩子自主解决冲突问题的主要是以下两个因素。

自身人格因素。人格因素是影响冲突解决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人格中的“宜人性”和冲突解决策略密切相关。宜人性,体现在孩子身上主要表现为富于同情心、直率、体贴、有爱心、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宜人性低的孩子常对他人充满敌对情绪,不友好,缺乏同情心。情绪性高的小学生应对冲突问题,其方式多表现以“攻击”“幻想”与“退避”为主,而较少采用理性、正面且积极的问题解决方式。

家庭教养情况。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家庭结构、父母个人素养,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心理行为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个人文化素质是决定其教养态度、教学方法的关键因素。同时,父母的心理健康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父母经常吵架、母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都易导致儿童行为异常。另外,如果家长经常对儿童采取强迫、威胁、生气、责骂、拒绝、排斥等教养行为,运用暴力和攻击性的语言,儿童也会经常性地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倾向和反社会倾向。

当小学生在面对冲突的时候,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究竟如何帮助孩子自主应对冲突呢?笔者归纳为以下三步:

1.老师将产生冲突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以及应该规避的错误行为,清晰有效地告诉学生,来改变其对冲突解决的错误认知。

2.行为训练,也是主要的解决问题方式,主要以加强自我控制的训练为主。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自我控制方面进行干预训练,从而提高其自我控制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在面对人际冲突时,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的冲突处理策略,尽可能少地使用情绪外倾化的冲突处理策略。

3.寻求家长干预。学校不仅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质量,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学校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能力提升,来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沟通教育。

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建立班级的“冲突库”,让学生记录下平时生活中的各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再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做长期的跟踪研究和辅导,同时加强学生的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的资源,如沙盘游戏和呐喊宣泄系统、宣泄假人等工具,帮助消极应对冲突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任何年段都不应该被忽视的必要教育,不能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问题而轻视问题,更不能因为只有类似的个案问题,就不当问题。小学低年龄段学生应对冲突的解决方式教育并不容易,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步。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小学)

责任编辑/潘静娴

猜你喜欢
小明辅导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小明照相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做不到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