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第一 学问第二

2019-12-16 08:11程敬荣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襄阳品格

程敬荣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湖北省特级教师。先后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校长”“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等荣誉称号。先后担任东风中学校长、襄阳四中校长,现任襄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襄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在《湖北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著有《以人为本 普遍激励》等专著。

古今中外的伟人,皆是善于管理自己,善于克己自律的人,他们都拥有极其优秀的品格。他们能力超群,并能持之以恒,无论何时何地、人前人后,高度一致的自律。

孔子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是说,一个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把这句话放到教育教学中来,强调的是德育第一,智育第二。换句话说,如果学生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那么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呢?首先,他应该了解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处事原则等都有清晰地认知,要“见贤思齐”,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其实“认识自我”是很不容易的事。正如比赛前我们需要了解对手一样,对对手了解得越多,我们制定的计划就越周密,针对性就越强,获胜的概率就越大。我们常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越细致,便越懂得扬长避短,做事的成功率便越高。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教导我们要勇敢反省自己,以此认清自己,从而少犯甚至不犯错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义礼智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见贤思齐”等优秀民族精神是做一个好人的基础品格。

其次,要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做心理健康的人。很多學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不少学生甚至教师没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认为找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很“别扭”。事实上,不少学生正是被一些心理问题困扰而感到苦恼,这反映出许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亟须通过心理疏导和自我情绪的调节来培育其健康健全的人格。

再次,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一定是一个自觉自律的人。自觉表现在为自己定下近期和长远的目标,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鼓励自己,主动积极地去采取行动。所谓“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自律则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抵挡干扰因素,做到一心一意。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导致学生求学上进心不强,一旦少了教师和家长的提醒就懈怠了。他们不愿意按最初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喜欢找借口证明自己不能完成某件事是可以原谅的。这看似是学习上的问题,实则不然。

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需要善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保持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礼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学习是这样,做人更是如此。人具有社会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能与他人、与社会脱离,而且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往往是在与他人的交际中显露出来的,所以在与人交往中,真诚友善地对待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一切真正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襄阳品格
襄阳市第七中学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