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为证 江山生态建设结硕果

2019-12-17 07:58姜文海
浙江林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江山市江山绿化

姜文海

江山市位于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西南部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2018年10月,江山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0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一份厚重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全市森林覆盖率从67.10%提高到70.55%,城区绿化覆盖率从37.61%提高到45.8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9.8平方米提高到12.14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95.08%,水岸绿化率达97.90%,初步构建起城乡一体和山水林田路综合森林网络体系。

长期准备 夯实基础创森条件趋成熟

植绿护绿不间断。江山市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来,结合林业实际,启动了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2008年,为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启动了“312”新农村绿化运动,“村村一起上,植树五百万”,一时间“干部群众全参与、宜林地段披绿装”。当年平原林木覆盖率就从原先16.2%提高到20.1%。2016年,江山市又以承办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为抓手,覆盖全市19个乡镇(街道),累计投资美丽乡村建设2亿元,大力开展平原绿化美化,全市平原林木覆盖率达25.8%。

生态文化入人心。多年来,江山坚持做大做强森林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生态风尚。全市连续多年义务植树年参加人次超过30万,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启动了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科普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提升民众生态意识。以森林风景资源为背景,以生态文化为内涵,建设大陈古镇、廿八都和清漾等森林生态园,成功将其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休闲示范样板。同时,依托江山独有的仙霞古道文化、清漾毛氏文化等地方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等森林生态文化的内在潜力,进行加工整理、融合,构建独具江山特色的森林人文景观,提升江山森林文化品位。

举市之力 顶层设计项目资金有保障

高位推动,全民动员。江山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并成立了专班办公室,安排8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森林城市40项指标一一分解落实到17个主要责任部门和19个乡镇(街道),做到每月有汇报,季度有例会,年末有考核,日常有督查。创森工作从城市到乡村,从市、乡镇(街道)各级政府到社区、农村基层组织,从政府各个部门到社会各界,形成了一个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创森”氛围。

科学规划,对口评价。在规划编制上,委托国内权威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团队编制了《浙江省江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年)》,以“锦绣森林城,多娇江山市,浙江大花园”为建设理念,在空间上提出了“一心一环一轴五带多点”的市域森林总体布局和“一轴六园多廊”的城区森林建设格局。

整合财经,全力支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形成了“财政主导、项目整合、企业自筹、社会支持、个人认建(认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四个一点”,即项目资金整合一点、各级财政预算一点、受益业主投资一点和招商项目筹集一点,有效破解资金瓶颈难题。“创森”启动以来,全市结合“五四三”、小城镇整治、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等建设,推动实施城乡森林化、村庄园林化、廊道風景化、水岸绿荫化、森林网格化建设,开工建设城乡大型绿化工程59个,累计投入资金10.65亿元。

突出重点 城市森林网络体系趋完善

迅速推进城区绿化提升。通过提质扩量增绿、种植彩色树种等方式,加强西山、老虎山、须江、双塔4大城区公园和城市周边3万亩山体的景观林改造,并在城郊率先开展了“一村万树”行动。如江山底村投资100万元营造银杏大道和银杏广场,建成了“银杏村”,成为全省“一村万树”三年行动现场会主会场。全市3年累计种植珍贵彩色树种100余万株,丰富了森林的层次和色彩,提升整体绿化档次和水平。截至目前,江山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8%,人均公园绿地达12.14平方米。

加快实施森林廊道建设。推进十条要道景观绿化带、百条休闲绿道、千里生态景观廊道“十百千”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加快高速高铁、国道省道、县乡道沿线绿化步伐,实现“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截至目前,杭长高铁、黄衢南高速、205国道、315省道江山段均实现可视范围全绿化,并打造了世遗江郎风采线、七彩保安风情线、古镇养生风韵线、幸福乡村风光线、村歌文化风俗线、醉美碗窑风行线6条精品生态绿线。截至目前,全市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5.08%,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7.90%,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8.15%。

稳步编织穿境水域绿岸。依托中央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省“百河综治”重大项目——江山港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打造了江山港干流及丰足溪、卅二都溪、广渡溪等支流滨河绿廊50 余公里,近3年全市共完成河、湖、库等水系绿化100余公里。同时,以贯穿江山全境60公里的江山港为整体,依托沿线的杨柳湾、五百湖、大夫第、大泽屿等湿地资源,创建江山港国家湿地公园。

全域覆盖 城乡绿化一体化新跨越

创特色型森林村镇。以建设“镇在林中、院在绿中、路在荫中、人在景中”的城镇森林基本格局为目标,结合当地不同的风土样貌与人文气息,全力推进省级森林城镇创建,形成独具各地特色的“一镇一景”景观。如贺村镇作为工业企业集聚地,建成纵横交错的厂区景观网;保安乡作为文史浓厚的森林旅游地,营造了七彩保安民国风情小镇。江山市财政对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和省级森林村庄的乡镇与行政村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1万元的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森林城镇8个、省级森林村庄32个,预计到2020年所有建制镇建成省级森林城镇。

建公园式集镇绿点。为缩小城乡居民所享公共绿地差距,提出了“一镇一公园,村村景区化”的建设要求,打破城区与镇区的地域限制,在全市16个农村乡镇集镇地推行“绿地建设+园林提升”的“公园式绿化”模式,全力打造有绿意、有品位、有特色、有文化的集镇公园及村庄绿地。通过整治、绿化、提升项目,近3年农村各乡镇均新建、提升集镇公园1个以上,新增绿地面积543.2公顷,并成功塑造了例如张村“森林小镇”、塘源口“桃气(猕猴桃)小镇”、峡口“生态小镇”、凤林“光谷小镇”等一批当地小有名气的花园集镇。

造休闲游生态村庄。依托江郎山、仙霞国家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森林旅游资源,成功引进世界排名前三、被誉为越野跑世界杯的Maxi-Race China江山100国际越野跑,全市初步形成以徒步、骑行、登山、采摘、亲子等为关键项目的全域化森林旅游体系。各地以民资为主体,催生了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休闲生态村庄。如耕读村关停流转60户生猪养殖场和工矿企业,从过去的“水泥厂村”“养猪村”变成游人如织的水景园林村;大陈村建成了“田园风暴”休闲园区,山里河马场建起欧式园林、东陈村在荒地上建起千亩樱桃、水蜜桃等采摘园。这些场地在发展生态游的同时,提升了乡村居住环境。

猜你喜欢
江山市江山绿化
江山有我
如诗如画的江山
江山如此多娇
毛佳颖??《春》
千里江山图
我爱绿化
沙湖立交绿化
小猴栽树
江山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