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护生态 三十七载献青山

2019-12-17 07:58陈景峰
浙江林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马子护林员绿色生态

陈景峰

何振洪,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2011年获得浙江省公益林建設优秀护林员荣誉称号、2013年获第三届“感动泰顺十大人物”称号、2014年被授予泰顺县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被评为温州好人、2019年获“2018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特有珍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的专项保护区,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由南北两个片区组成,北片为主区域,位于泰顺县的西北部,西与福建省的寿宁县接壤,北接浙江省的文成、景宁县,总面积18861.5公顷。保护区属洞宫山脉,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千米以上山峰17座,彼此衔接,连绵延展,其中主峰白云尖达1611.3米,为温州第一高峰。保护区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森林覆盖率高达93.48%,至今仍保存有大面积原始次生林。乌岩岭生物多样性丰富,已查明的高等植物2503种、脊椎动物342种、昆虫2133种,动植物资源分别占浙江省植物种类的50%和动物种类的53%,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就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金雕、南方红豆杉、伯乐树、莼菜等13种,被誉为“绿色生态博物馆”和“生物种源天然基因库”。

艰苦奋斗 难舍林业情

今年66岁的何振洪,在深山守林已有37年之久。“前半辈子种树,后半辈子护林。”这是何振洪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何振洪已过了退休的年龄,家人多次劝他回家里享清福,可他却舍不得。1982年,何振洪所在的马子坑村与乌岩岭林场合作,成立了联营厂,29岁的他被村里推举,到1.5万亩马子坑林场整地种树。“种树必须要肯吃苦,村里人觉得我有责任心,就都推荐了我。”何振洪回忆道。

虽叫林场,可实际上,马子坑却是光秃秃的一片荒山。当时的村民们为了获取种地肥料和动物饲料,大肆地烧山灰,大片大片的林区被烧为灰烬。于是,何振洪带着70多个民工一起,开始整山造林。彼时的林场,荒凉如原始森林,一群人住在毛毡搭起的简易棚子里,连张吃饭的桌子都没有。物资极度匮乏,生活物资都得爬上十几公里的山路,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扛回来。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几十个人以绳量山、挖坑种树。何振洪作为领头雁,不仅要带头种树,还得每天检查树木的种植情况。一群人,一种就是20年。在他们的努力下,300多万棵树的根扎进了林场,马子坑从荒山,真正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设立。2004年,包括联营厂在内的乌岩岭林场也被列入保护区范围。守护的林场变成了“国字”的保护区,47岁的何振洪,感觉自己走到了一个人生的分岔口,是走还是留?“也下山做过2个月生意,但始终放心不下自己种的树。”何振洪淡淡地说。最终,何振洪又回到了林场,再次成为了林区的“管理员”。

坚守岗位 不负使命

以山为伴,以树为友,不论阴天晴天,何振洪都会进山巡查,一早踏着清晨的薄雾出门,夜晚迎着微弱的星光回家,每日翻山越岭巡查20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把草刀、一个电子采集器、一副望远镜、一小袋干粮……有时候巡山一连数天也没个人说话,何振洪就对着大山“哟—嗬—嗬—”大叫几声,声音回荡在山里,就像是在和大自然对话。

日日与树为伴,少有亲友往来,山林里的时间很慢。跟在身后12年的黑狗、鱼缸里养了6年的金鱼、墙上已经泛黄的工作笔记……屋里每一件家具,近几年新添置的冰箱、电视,何振洪都能说出一番来历。

多年来,何振洪守护的林区没有出现一次火警,2011年获得浙江省公益林建设优秀护林员荣誉称号、2013年获第三届“感动泰顺十大人物”称号、2014年被授予泰顺县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被评为温州好人、2019年获“2018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守护“自然宝库” 坚守一生信念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主要保护对象、世界濒危鸟类黄腹角雉的野外种群数量达500余只,是目前已知的野生黄腹角雉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除了防火,何振洪还担负起了除虫、护鸟的工作,为各类物种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在他看来,乌岩岭保护区就是国家的“自然宝库”,而他就是这座“宝库”的管理员。

在餐厅兼办公室的小屋里,墙上贴满了巡护路线图及护林员职责,一本巡山日志上记录着何振洪的足迹:2011年11月12日,多云,上午8∶10—下午3∶20,巡护路线为上芳香—高坪山—黄家岱,发现黄家岱有民工在砍伐毛竹,就上前进行森林防火、资源管护等宣传,并进行了登记,共有6人;2012年1月15日,阴,时间8∶10—12∶10,巡护路线为上芳香—高坪山,在高岱弯处发现一只黄腹角雉,为雌性……2019年3月15日,第一窝黄腹角雉发现生蛋,共3个;3月18日,开始孵蛋;4月15日,三只黄腹角雉孵出;3月21日,第二窝黄腹角雉……

亲手种下的树木早已成林,守护的动植物得到了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乌岩岭也从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变成了“绿色生态博物馆”,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何振洪却在漫漫岁月里,从壮小伙变成华发老人,但这片山林带给他的乐趣,足以慰藉生活的寂寞。

37年来,何振洪的足迹遍布乌岩岭的崇山峻岭间;37年来,他将大爱献给深山里的一草一木。何振洪不是个例,乌岩岭93.48%的森林覆盖率,是无数像何振洪一样的护林人用青春汗水写就的,他们夏顶烈日、冬沐严寒,他们执着坚守、默默奉献,他们既是森林的守护者,也是绿色的践行者,他们全心全意为绿色生态保驾护航,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更离不开他们的执着与坚守。

猜你喜欢
马子护林员绿色生态
爬起来就赢了
融合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研究
爬起来就赢了
江西继续为2.3万余名生态护林员购买意外保险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爸爸大战蚊子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光影视界
绿色生态发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之路
构建绿色生态德育课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