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里的嘉兴味道

2019-12-17 07:58竺一丹
浙江林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粽叶馅料嘉兴

竺一丹

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人文荟萃,文化悠久绵长。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位于月河历史街区,建筑面积480平方米,通过科学的展陈手段,全面反映粽子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弘扬粽子文化,振兴传统产业。

历经千年的粽文化

粽子的演变。嘉兴盛产粽子,包粽子、吃粽子是许多嘉兴人的美好记忆。咀嚼香糯可口的粽子,如同品味悠久绵长的江南文化。粽子以米为主要原料,它的起源与江南的稻作生产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裹黍米成牛角状制成的“角黍”,到汉代的“碱水粽”,再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食品,粽子对于百姓越来越重要。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杂粽,粽子里包裹的食物也越来越多样,粽子逐渐成为了人们用于交往的礼品。唐代时,粽子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宋代,古人大胆发挥创意,出现了“艾香粽”“蜜饯粽”等,同时,吃粽子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元代,粽子的包裹材料由菰叶变为了箬叶,突破了季节限制;明代开始,芦苇叶包的粽子悄然诞生,而辅料则出现了现在常见于粽子中的豆沙、猪肉等食材;清代,独特的“火腿粽子”出现。

粽子与端午。粽子是中国端午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食品,是中华民族美食文化的瑰宝。提到粽子,不少人会想到屈原和端午节。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是吴越文化的重要载体。馆中的“嘉兴端午习俗”版块详细地介绍了嘉兴的端午文化。嘉興地处吴越两国交界之地,被称为“吴根越角”,嘉兴的端午习俗萌芽于南宋时期。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除了要吃“五黄”、驱“五毒”、佩香囊、划龙舟,吃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并蒸熟,第二天早晨食用。如今,除端午节外,粽子更是早已成为人们经常食用的食物,粽子的口味也愈加多种多样。

令人难忘的嘉兴味道

粽子的制作。在粽子文化体验区,参观者可在专业裹粽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亲手体验,乐趣十足。嘉兴粽子仅用两片箬叶、几勺糯米以及精心调制的馅料,以丝线包裹而制成,手法看似简单,但初次学习的人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裹好的嘉兴粽子或鼓鼓如枕、或玲珑如角,放入锅中蒸煮,清香弥漫。实际上,中国各地的粽子都不尽相同,在“粽子大观”区域,以展板和粽子模型的形式展示了各地的粽子文化以及粽子形态。云南竹筒粽以竹筒为容器,在每一节竹子中盛入水和米,用宽大的蕉叶、粽粑叶封口,形如圆柱;广东裹蒸粽个头大,形状丰满,多以荷叶包裹;广西布依族的粽子外形地域特色鲜明,如同精美的工艺品,粽子裹好后,在外侧扎上五彩绣花丝带,独具少数民族风情;潮汕双拼粽则在馅料上独具一格,每个粽子的馅料中包含了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之二的咸馅,一个粽子可同时出现两种风味,妙不可言。

独特的风味。有关嘉兴粽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万历《秀水县志·风俗》中,嘉兴粽子中,鲜肉粽最为出名,游客在馆内的粽子文化体验区可品尝到正宗的嘉兴粽子。现煮的粽子还冒着热气,轻轻挑开包裹粽子的棉线,剥开粽叶,瞬间香气扑鼻,肉粽糯而不糊,软糯鲜香,肥肉和瘦肉的比例近乎完美,流淌着肉汁的糯米隐隐散发出粽叶的清香,一口咬下去,满嘴留香。除了被誉为“粽子之王”的鲜肉粽以外,馆内的粽子销售区还有笋尖鸡肉、栗子、赤豆蜜枣等口味,一个个饱满的粽子被摆在货架中,香气扑鼻。了解完粽子文化后,可以在休息区坐下来细细品尝嘉兴粽子的独特风味,既增长了见识,又满足了味蕾,让这趟粽子博物馆之行收获满满!

猜你喜欢
粽叶馅料嘉兴
粽叶越绿,粽子就越新鲜吗
俄罗斯的饺子有哪些奇怪的馅料
China
嘉兴融沪记
摘粽叶·剪粽叶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
好好的路
莲蓉馅料的加工操作要点
买粽子别挑粽叶太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