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

2019-12-25 22:22陈瑶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全方位校园文化育人

陈瑶瑶

(通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通化 1340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是从思想层面着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作为一项新型的教育理念,“全方位”育人机制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脚步,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新时期所需优化的方向及找寻科学的优化对策。加强及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广大党政干部、教职工的全面积极参与,“全方位”育人,构建起更为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1]。由此可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全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正确解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推进育人理论的有效落实,由此得到相关运行机制的有力支持。运行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则强调的是内在的运行方式,其是育人体制与运行方式的有机融合。总而言之,“全方位”育人指的是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这一大环境下,依托一系列方式方法实现大学生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及个性化特征,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潜移默化中引入至学生学习、生活中,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品德素养[2]。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推动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可在今后发展中获取更有利的优势,并使大学生发展空间得到极大开拓。

2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位不全”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方位不全”的现状,且主要表现为:其一,全方位育人观念落后。即便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将“全方位”育人引入教学工作中,然而其依旧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必要的教学实践,即为存在普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现如今高等教育不断趋向于大众化,因而在全社会广泛关注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要推进对教育精华部分的有效践行。在实际教学中,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重视,使得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一味追求知识的获取,而疏忽了自身人格的塑造,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等的树立,因而现阶段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浮躁、不踏实的问题。其二,“全方位”育人联动机制不完善。为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要构建健全“全方位”育人机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只是高校的任务,它要得到高校、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参与,然而当前这种联动机制并不完善,由此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不尽人意。社会、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一些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薄弱的重要根源,同时一些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缺乏主观能动性,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够专业,有的只是由辅导员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缺乏深入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不利影响。其三,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现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的核心,长期在父母的襁褓中成长。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使得大多数大学生自身人格及品行不健全,缺乏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意识,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构建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方主体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加强对国内外成功教育经验理念的学习借鉴,不断构建起科学完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如何进一步积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可以将下述策略作为切入点。

3.1 构建健全“全方位”育人主体的联动运行机制

为了推进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有效创新,应当鼓励全社会各方主体的积极参与,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划分成全社会不同主体的共同任务,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联动网络。首先,凸显高校“全方位”育人的主体作用。高校在“全方位”育人中应当扮演领导者角色,通过将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着手点,不断开展各式各样可提高大学生意象意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实践活动,搭建大学生“全方位”育人机制的实践平台,建立起高校领导重视、高校各部门积极参与、高校全体教职工全面实践的“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其次,凸显家庭“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当借助家庭教育优势,秉持实践育人创新理念,推进实践体验与民族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大学生家庭生活中有效参与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乐观面对挫折的良好品格。最后,在全社会构建各种育人机构的“全方位”育人主体联动机制。社会各界应当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重视,引入各式各样积极因素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联动网络创新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

3.2 推进实践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实

实践育人理念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中,依托实践教育推进“全方位”育人机制有序运行的重要途径,因而应当构建全面动态、网络化的实践教育平台。首先,依托大学生进企业开展专业实践训练、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指导、大学生公益课堂等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构建起一个实践育人的系统实践网络。其次,打造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学期与实践学期、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等联动机制。最后,在全社会传播实践育人理念,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多种不同形式与载体,借助一系列现代化手段将实践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突破口,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有序运行。

3.3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扮演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者、推进者的角色,务必要形成强有力的阵地意识,在把握好传统阵地的前提下,开拓创新,发挥优势,率先占据网络媒体新高地,传播正能力,切实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强阵地。首先,高校应当打造网络新媒体阵地,依托新媒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对微信、微博等校园自媒体的管理力度,实行校园网使用实名登记制及用网责任制,提高校园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管理规范性。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搜集把关,开展好热点话题、重大活动等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切实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4]。其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新媒体资源的掌控能力。推进对一系列新媒体资源的优化整合,借助互联网交互平台,开展多样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及时代感。

3.4 打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可为高校经营发展提供精神支撑,还可作为确立高校办学目标及办学导向的重要载体,对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重视,不断推进创建文明校园[5]。因而,首先,应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方面,优化教师、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等校园环境,加强建设校史馆,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推进极具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精品项目等软实力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中的有效作用。其次,加大文明校园创建力度。构建健全文明校园标准及创建方案,加强组织领导,使文明校园创建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促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新时期推进“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有序运行,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方主体必须要革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全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涵的有效认识,加强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位不全”现状的深入分析,构建健全“全方位”育人主体的联动运行机制,推进实践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实,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全方位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搭建医院工会全方位服务职工平台的思考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