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提升途径

2019-12-25 01:12牟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提升途径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基本内容,以及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进而探究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途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各国之间不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文化领域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文化渗透,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各种思潮的涌入下,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封建陈旧思想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和养成带来严重挑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责任。本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的界定采用广义上的概念,既包括大学生对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责任,也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因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性是他的基本属性,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也就是对社会负责。如果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都漠不关心,很难想象他会担负起社会、国家的责任。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分析

在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结果中顯示,群体综合文明素质的评价较高,但各项类别指标高低不一,其中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评分为7.13分(满分10分),集体观念为6.87分,奉献精神为6.85分。在关于如何看待中央提出的“中国梦”思想,98.1%的大学生表示认同,并自愿为之奋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95.4%的大学生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在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上程度较高,但是同时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存在着一些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对自己的责任上面;(2)对他人的责任上面;(3)对家庭的责任上面;(4)对集体的责任上面;(5)对国家的责任上面。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影响因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关键是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的途径,研究提升途径,必然首先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同时,各种市场经济的弊端也不断涌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物质条件增长的同时人民的精神文明没有同步发展,导致了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存在。首先,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冲击,然而大学生心理年龄不成熟,更容易受到各种拜金主义、金钱万能论、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沉湎于物质上的享受,容易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其次,社会上的消极腐败、不公平现象增多,人们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不惜冲破做人的底线,三一五晚会上曝光的各种造假售假、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案例,简直是没有底线触目惊心。这些都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因素

主要体现在:(1)在课程设置上,社会责任感教育属于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内容,主要通过学校的“两课”来进行,两课主要安排在大一进行,课程内容少,涉及到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就更少了;(2)课程内容内容陈旧,不能够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理论性和思想性都有待提高:(3)在教学形式和教育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等,由于人手不足等原因很难开展,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育效果差强人意。所以,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最终的教育效果要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所以,大学在学生教育上,需要更多的考虑由知到行的转化,做到知行合一。

(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现在家庭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家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业上,成绩和分数是家长关注的重点,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上重视程度不够;其次,95后和00后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较多,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造成孩子做事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弱,责任感弱,长大后不愿担负责任;最后,家长的行为也对孩子责任感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长爱岗敬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那孩子长大后也会效仿,成为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反之,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会欠缺。

(四)学生自身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欠缺很大程度上跟学生自身的不足有很大关系。首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一直呆在学校,对社会认知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辨别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较弱,对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认识不清;其次,对自己的定位有偏差,缺乏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对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缺乏规划,长此以往,就会越来越迷茫,迷失自我,如何谈得上奉献社会和国家,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最后,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偏差,过分强调个人利益,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以自我为中心,忽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也影响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途径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良好社会环境熏陶作用,学校的教育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和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因此,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这四个方面协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创建良好社会环境,发挥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当社会环境风清气朗,人人都为了社会进步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身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身心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创建充满责任感的社会环境,首先就要对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责任意识教育,使责任感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同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人们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并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责任意识和责任理念,通过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同时要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現代科学手段和新媒体的优势,传播责任理念。通过教育和宣传两种手段,努力创建良好社会环境。

(二)挖掘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学校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挖掘学校里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效果。首先,就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三)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最先接触到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良好性格和高尚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责任感的提升,并将这种责任感落实在平时的行动上,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家长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展现高尚的职业道德,让孩子对社会责任感有感性的认识;其次,家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关注孩子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品德的养成。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营造民主的氛围,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同时承担选择的后果;最后,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要学会因材施教,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四)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事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离不开外界的引导和教育,更需要自己的努力。首先,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慎独”品质,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不忘本心,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大学生的要求;其次,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社会道德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邓辉.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N].光明日报.2017-12-07(1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3] 吴康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D].西南大学,2016:21.

作者简介:牟宇(1980.07- ),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提升途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