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家庭子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19-12-25 01:12王俊珍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聋人的家庭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符合本次调查要求的64个聋人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聋人家庭的基本结构,聋人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三个大方面15个小方面。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找出目前聋人家庭的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聋人家庭;亲子关系;教养方式

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样给聋人家庭带来较大的改变。本次调查的聋人家庭主要是夫妻双方至少一人外出务工的家庭、子女均为听人,且为学龄儿童。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的教育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家庭,学校,孩子所在的集体,孩子本人,书籍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偶然因素。按照这个排序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对一家上市企业的聋人员工进行调查,该企业有残疾员工近千人,聋人员工近600名,符合本次调查对象的近70人,本次发放调查问卷69份,回收65份,合格调查问卷64份。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聋人父母进行的调查,鉴于聋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书面语理解能力异于听人,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根据聋人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进行设计。此次调查主要针对聋人父母的学历,收入及住房情况,聋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成绩的关注程度,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及与孩子的相处等方面进行调查。

一、聋人家庭的基本情况

(一)聋人父母的学历层次调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影响较大。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作为家长的聋人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其中被调查者本人的学历层次为小学学历18人,初中学历38人,高中学历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有5人。被调查者配偶的学历层次小学19人,初中29人,高中1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人,文盲1人。接受此次调查的聋人,均为步入中年的聋人,按照他们的年龄推算,他们中学时期正好处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截止21世纪初,我国招收聋人的大学共四所。而据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人口普查发现,我国残疾人中听力残疾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53%;2001年我国听人高考录取率为59%,而当年我国聋人高考录取率仅为20%左右。聋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直接造成了现今作为父母的聋人学历普遍偏低。

父母的学历对孩子的影响程度是否很重,2016年长春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报告显示,父母的学历对孩子的成绩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父母学历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对孩子作业的辅导上,还体现在对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智力发展等方面。同时学历高的父母群体相较于学历低的父母群体收入较高,更重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学历高的父母更容易让家庭充满知识性氛围,更容易给家庭成员带来艺术文化活动,智力拓展活动及社会交往活动。而学历较低的父母则更容易奔波于工作中,为生计忙碌,很少能顾及孩子的文化活动,智力活动和社交活动。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这类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偏少。聋人父母学历普遍偏低,對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影响也是必然的。

(二)聋人家庭的收入情况调查

聋人家庭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家庭面临的生活压力及所处的生活环境。在该项目中,主要调查的是夫妻双方的月收入情况,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聋人家庭的收入普遍偏低,夫妻双方工资高于5000元的家庭仅为20%。聋人家庭收入普遍偏低,不仅受学历水平的影响,还受就业环境的影响。据2015年10月26日三湘都市报报道,长沙市(含长望浏宁)有聋人8万左右,就业率仅为50%左右。影响聋人就业环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聋人的语言不同于听人的语言,部分企业考虑到沟通问题,首先排除了聋人。其次,相当一部分听人对聋人的印象不佳,把聋人等同于“小偷”“乞讨”“诈骗”等,认为聋人都是不法分子。再次,聋人的思维方式与听人有差别,聋人靠视觉获取信息,其抽象思维能力偏弱。这些原因均是影响聋人就业环境的因素。

(三)聋人家庭的住房情况调查

通过对聋人家庭住房情况的调查,能够较充分了解到聋人与子女的生活环境和聋人子女的受教育环境。本项目分为五个选项,分别为自己租房、公司宿舍、和别人合租、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及自己购买的房子五类,其中自己租房、住在公司宿舍及住在政府提供的公租房这三类占的比例比较大,合租和自己购房占总体比例较小。聋人在购买房子时很难得到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因为这些家庭在养育聋孩子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经济还是在精力上已经付出很多,所以当他们需要在城市里买房子时,很多家庭很难从经济上给予支持,因此聋人相较听人更难在城市中有自己的房子;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外租房住的聋人大部分是租住在郊区的村庄里,房间面积十多平米,设施简陋;公司宿舍一个宿舍住4个人。居住环境差,是影响聋人父母与子女团聚的重要原因,这就直接导致了作为父母的聋人很难随时陪伴孩子,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聋人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

本次调查的聋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即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是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方式,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他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形成,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以及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规范中。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的不同,也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教养方式类型主要分为溺爱型,期望过高型,民主尊重型和放纵型四种,本次调查主要从为溺爱型,期望过高型,民主尊重型和放纵型这四种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聋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主要是民主尊重型。上海师范大学08级硕士研究生张丽,曾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做调查,发现农民工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中,期望过高型占总体比例的40%,而此次调查聋人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型仅占29%。这与聋人的成长经历有关,聋人在接受家庭的教育时,父母通常对聋孩子的期望值比较低,认为只要能自食其力就好,并不希望通过聋孩子来改变家庭命运。所以聋人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受父辈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少希望通过子女来改变家庭的命运。

(一)教养态度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聋人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比较科学合理,他们以民主、平常的教养态度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教养态度能培养孩子自尊自立,热情待人,能接受批评,承受压力的能力。过分宠爱的教养态度,会使孩子养成自私自利, 过分依赖,易发脾气,任性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训斥打骂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胆小怕事,做事情总是看别人的脸色,没有主见;或者是性格暴躁,逆反心理更强。后两种教养方式显然不是科学的教养方式,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聋人父母的教养方式比较科学合理。

(二)价值取向

本次调查中所调查的价值取向,即聋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重视什么,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孩子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教育质量非常有利,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本次对聋人父母价值取向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聋人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期望比较高,相当一部分聋人父母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等比较弱,且在社会发展中能深刻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聋人父母认为考大学对孩子来说是一条比较公平的发展道路,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道路。

(三)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在心理学意义上说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意义,子女刚出生时,需要父母的喂养、保护、照顾,心理上非常依赖父母,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和依赖感;儿童阶段的亲子关系是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鼓励去参与外界的活动,探索世界,同时积极参与家里的活动,发挥家里一份子的作用;到青少年阶段,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减弱,逐渐与父母走向平衡的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学习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亲子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桥梁,站在彼此的角度进行平等对话的关系被视为良好的亲子关系。

聋人家庭的孩子在哪上学,是跟着自己的父母,还是跟着家里的长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结果不容乐观。有近80%的孩子是跟着家里的老一辈在老家上学,仅5%的孩子是跟着父母读书。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仅有5%的孩子跟着父母读书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

首先,聋人父母的子女绝大多数都是听人孩子,由于听人孩子语言的习得需要语言环境,而聋人父母很难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所以一般孩子都有老一辈,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照顾,在这期间,大部分老人认为聋人的孩子如果学习手语,将影响孩子口语的发展,因此禁止孩子学习手语,孩子与自己的父母没办法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感情的沟通。所以在孩子上学以后,聋人父母也很难对孩子的功课进行辅导。其次,聋人的人际关系单纯,如果孩子跟随自己读书,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聋人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比较吃力。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经济原因。聋人的整体收入较低,如果孩子跟着自己在城市里上学,对于聋人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最后,因为聋人在于孩子的沟通中存在障碍,所以在日常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中也很难做到得心应手,这也是很少孩子跟着聋人父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亲子交流是增進亲子关系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父母与孩子互相理解,有效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的重要措施。通过图三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聋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极少,与孩子能交流两个小时的不足31%。在“孩子上学地方”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5%的孩子是跟着父母就读,95%的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而聋人父母回家后与孩子的沟通时间不足两个小时。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语言存在障碍,另一方面是聋人父母没有重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父母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去。但是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聋人父母很少能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虽然访谈中聋人父母都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进行教育,进行怎样的教育,他们很迷茫,同时生活的压力使他们经常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改善聋人家庭子女教育的建议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聋人作为父母的家庭与听人家庭的情况相同又不相同。他们具有听人家庭所有的问题,同时又具有听人家庭没有的问题。所有聋人家庭子女的教育情况更为复杂。

(一)建议有关机构设立家长学校的同时重视聋人家长的需求,尽量通过聘请手语翻译与聋人家长沟通。听人在与聋人交流时,经常选用的交流方式是文字,或者笔谈,或者是手机打字。这种方式不管是聋人还是听人,都会觉得比较麻烦,所以交流时信息无法全面传达。通过手语翻译的帮助,双方都能将信息较完整的传达给对方。对于聋人来讲,与学校的每次交流,都是一次对子女教育方面的学习。

(二) 建立聋人家庭教育基金。聋人的收入水平整体偏低,且聋人的原生家庭经济状况均不太理想。建立聋人家庭教育基金,对于聋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帮扶,为他们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及接受教育,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各界对聋人子女的关注。

(三) 丰富家庭的教育资源。学校积极对接聋人家庭子女,定期对聋人父母进行交流,交流包括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等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同时老师要重点对聋人子女进行心理辅导,并定期进行家访,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宁生,王琦.聋人身份认同问题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9,7:49-53

[2] 李少飞.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俊珍(1983-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助教,研究生,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亲子关系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