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究

2019-12-25 01:12邓丹黎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激励理论高职院校

摘 要: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激励是最有效的理论和手段,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更应该将激励理论有效的运用到其日常工作的开展中。以激励理论作为工作指导,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从而推动辅导员工作取得成效。文章主要以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类型为基础,提出了几點关于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创新工作方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激励理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

一、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激励作为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管理效果,通过给被管理者设置一定的条件的方式,激发他们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内激励,就是指行为活动本身就能够满足被管理者的兴趣,让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就是一种激励行为;另一种是外激励,只要指以外部条件作为激励手段,通过外界的刺激,激发人们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激励的主要途径有如下三条:一、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激发活动积极性;二、给被管理者设置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条件,达成目标后即可获得奖励;三、通过以一定的管理手段强化被管理者的行为,激发被管理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当前,激励理论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职业生活中,在高效管理,尤其是辅导员工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应用。

二、激励理论的主要类型

(一)需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主要包含有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是由马斯洛所提出,认为人都是有需求的,并且按照等级划分可以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五个方面的需要。并且,还将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分为了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两大类。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时推动人去追求目标的主要内驱力,人们会不断地追求尚未被满足的需要,而当所追求的需要被满足之后,又会投入当更高层次的需要中去。也就是从最基本的生理、安全到社交、尊重直至实现人的自我实现。“双因素理论”由赫茨伯格所提出,他将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归为两大类。一是“保健因素”,例如个人生活、安全、工资条件等因素,这类因素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这方面的内容得不到保障就会造成人的积极性下降、引发不满等。但同时,这方面的因素做得再好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第二类则是激励因素,这是能够真正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成就、责任感、发展前景等。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性激励理论与需要型不同,更加看重人产生行为动机再到行动得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人在获取劳动报酬之后不仅对于所获报酬的数量十分看重,对于相对报酬也十分重视。相对报酬就是将自己目前所获煲粥与自己以往劳动报酬进行纵向比较以及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在纵向比较中不如以往的收入,或者在横向比较中比他人报酬更低,都会产生不满情绪,降低人的积极性。期望理论认为人工作的动机主要有期望、功利性和效价三种因素决定。其激励水平主要由人们对于达成结果所需要的努力程度,以及努力对于个人成就是否具有意义所决定。过程激励理论认为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预期行为的发生需要从需要、动机和行为三者着手。

(三)强化型激励理论。

强化型激励理论认为不管是人或者是动物,趋利避害都是天性。只要行为结果有利于其本身,都会对重复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从而提高行为的频率。因此,这种能影响行为主体增加行为频率的刺激物,就被称做强化物。而当行为的后果不利于自身时,这种行为的频率就逐渐减弱甚至是消失。对主体行为有益,有助于行为目标达成,并使此行为得到有效强化,将其称作正强化;对主体行为有害,会阻碍行为目标达成,就会使得此类行为降低甚至消失,将其称作负强化。

上文所提到的三种类型的激励理论之间并不完全独立,他们强调的是激励行为的不同方面,是相互联系并相互补充的。需要型激励理论从个体需要的角度出发探究人的需要类型,并且提出了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激励的过程这一论断。过程型激励理论强调的是个体需求和企业目标相结合,促使员工自发的为企业发展做贡献。而强化型激励理论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正向强化的方式,提升员工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性。

三、激励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应当如何开展

(一)树立远大理想

这种激励方式归属于需要型激励理论,是自我实现的方法之一。就是要给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激励学生刻苦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以理想为激励手段,需要注意的一点的就是辅导员帮助树立的远大社会理想不能够与学生的个人理想相冲突,必须把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只有当学生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理想相契合时,学生的个人成长就与社会的需要才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为了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的过程。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学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实干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建立深厚情感

情感上的需要大致可归纳为人在社交和尊重上的需要,因此,通过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的方式进行激励,也是需要型激励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一种体现。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首要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解学生们最真实的想法和需要,让师生之间产生共情。辅导员要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经常性的关心,做到和每位同学进行及时的谈心谈话,帮助学生去解决一些他们难以独自解决的困难。尤其是在学生出现思想困惑时,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惑。其次,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辅导员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平等友好、善解人意的形象,做学生生活中的知心朋友,这对于增强辅导员的影响力和权威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在与学生建立感情的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做到真诚待人、情真意切,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心,学生才会对教师报以真心,这是运用好情感激励法的关键。

(三)设置模范榜样

榜样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从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模范榜样作为学生身边的能,榜樣教育法,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与模范榜样的过程中与其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效果。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运用榜样教育法,通过给学生设置优秀的榜样,让学生能从榜样身上学习到优秀的品质,从而激励学生更加优秀。在高职院校中以榜样为激励,辅导员自身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辅导员自身就要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染发不穿奇装异服等,辅导员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学生。同时可以邀请那些在专业领域取得优秀成绩的校友回母校交流,给学弟学妹做好榜样。还可以评选出班级学习之星、卫生小能手等,以身边的优秀范例来激励学生。因此,在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为学生树立好正确的学习榜样,同时还要树立不同的榜样类型,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从榜样身上有所学、有所悟。

(四)完善奖惩机制

通过奖惩机制的建设来进行激励是对于强化型激励理论的运用。奖励作为正强化的方式之一,能够有效加强学生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和学生对于这种行为的积极性;而惩罚则正好相反。高职辅导员以奖惩机制作为激励手段,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技能小竞赛的形式进行,对于专业技能扎实的学生基于适当的鼓励。这种鼓励既可以从物质方面,比如颁发一定的奖金、奖品等,也可以从精神层面奖励,比如通报表扬、颁发奖状或者是设置成为学习榜样等。以奖励形式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正强化,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再接再厉。而惩罚则主要是通过给与违纪学生批评或者是处分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所作行为的非正确性。以达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在以奖惩作为激励方式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其公平性,没有公平的奖惩制度只会给辅导员工作带来麻烦。

四、结语

总而言之,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的一个群体,肩负着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重任。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善于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细致用心的对学生做好思政工作。在新时期开展辅导员工作,更是应该将激励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以激发学生行为动力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沙比拉·沙塔尔.教育激励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16):34-35.

[2] 陈兆漫.激励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6(03):164.

[3] 郭琨. 激励理论在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邓丹黎(1992.07- ),女,汉族,湖南永州人,辅导员,助理政工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激励理论高职院校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