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探析

2019-12-27 12:0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民公仆公仆教育者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 430079)

经过长期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长远来看,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有赖于其将来发扬公仆精神,为中国的持续均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公仆精神。因此,在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公仆精神显得格外重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立志为公、信仰坚定是大学生最先树立的理想信念;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是大学生继承并发展公仆精神的落脚点;爱岗敬业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服务人民是培养大学生公仆精神的最终目的。

(一)立志为公、信仰坚定的精神

马克思认为,社会公仆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中社会公职人员的本质特征,其唯一宗旨就是“服务于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1]100。社会公仆在社会中产生,又服务于社会,而公仆精神的实质也就是服务于人民。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根源于立志为公的远大理想,且以坚定的信仰为根基。一方面,立志为公作为公仆精神的根源,它可以指明人生的航向,为大学生的奋发进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学生立志为公的理想与人民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例如,被评为2004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就是因为树立了立志为公的理想,才奔赴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用实际行动践行公仆的精神,为实现人民共有的理想而奋斗。如果每个大学生都坚持立志为公的理想,像徐本禹一样积极参与公仆实践活动,那必然会推动人民共同理想的早日实现。反之,如果大学生将人民共同的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则一定会投身于服务人民的实践,而这种脚踏实地的实践也会促使其立志为公理想的实现。

另一方面,坚定信仰作为公仆精神的根基,它可以将大学生的远大理想强化为坚定不移的信念,并激发大学生奋进的斗志。这种坚定信仰的理论形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这种坚定的信仰就没有顽强的斗志,就没有持久的努力,也就无法构成公仆精神的根基,那么要培育崇高的公仆精神就变得不切实际。综上所述,大学生公仆精神包含着立志为公、信仰坚定的精神。

(二)批判继承、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国迈入新时代,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改变,具有公仆精神的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虽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9因此,公仆精神作为精神力量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被大学生所掌握,通过他们在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批判继承,开拓创新,赋予公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将其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推动新时代的发展。于是,批判继承、开拓创新的精神也就自然成为大学生公仆精神的核心。

一方面,批判继承的关键在于取舍。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多种多样的文化、精神,它们是良莠不齐的“万花园”,既有前人积累的珍宝,也有禁锢思想的枷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批判继承前辈的文化,以丰富公仆精神。另一方面,开拓创新的关键在于扬弃。大学生要努力借鉴外来文化,结合新时代的国情,在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公仆精神的时代内涵。因此,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只有不断开拓新道路,创新方法,才能使公仆精神在新时代展现生机与活力。

(三)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精神

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大学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导他们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积极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公仆精神。一方面,爱岗敬业是大学生公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应当加以培养的职业道德。社会实习活动,是大学生践行公仆精神的重要平台。在爱岗敬业的同时,公仆精神逐渐生成。相反,公仆精神的培养也可以促使大学生坚持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另一方面,服务人民是培育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归宿,是将公仆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实践方式。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大学生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其公仆精神的培育理应坚持党的要求、响应党的号召。因此,大学生公仆精神必然包含服务人民的价值指向,并以其为最高的精神归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发扬公仆精神,乐于帮助身边群众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也是服务人民的一个重要表现。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的公仆精神以爱岗敬业、服务人民为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时代的实践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发挥更大的实际效用。

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推动新时代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力军,培养他们的公仆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是培育人民公仆的基本要求,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客观要求。

(一)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是培育人民公仆的基本要求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公仆精神,可以为人民公仆的培育提供新思想、引进新主体、开创新境界。首先,在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引导大学生吸收历史文化中关于公仆思想的精华,产生关于公仆的新思想。同时,教育者倡导大学生结合新时代的实际,借鉴国外有关公仆的思想文化,形成关于公仆的新观念。此外,大学生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躬行实践总结出有关公仆的新理念,这些都为人民公仆的培育提供了新思想。其次,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需要有更多的人民公仆为之努力。诚然,人民公仆应该是具有公仆精神的勤务员。恰好,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服务人民的实践,自觉培养公仆精神。这样,具有公仆精神的大学生自然成为人民公仆培育的新主体,并继续被培育而成为真正的人民公仆,将来成为服务人民的国家栋梁。

最后,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和人民公仆的培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引导大学生坚持继承与创新,形成有关公仆的新思想,为人民公仆的培育提供思想指导和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同时,人民公仆的培育,加深了大学生对公仆精神的理解,将公仆精神更好地落实到公仆实践中。这种前后两者相互促进的过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渐渐展现人民公仆培育的新境界。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是人民公仆培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强生力军和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坚强主体。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方向指引、强大动力及价值指向。首先,伟大的新时代呼唤更多时代新人的出现,而时代新人的培养当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先。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精神上的“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坚持信仰。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正好解决了时代新人理想信念的问题,立志为公、信仰坚定正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理想信念,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方向。

其次,时代新人既是历史的继承者,又是新时代的开拓者。这就要求时代新人要具有批判继承、开拓创新的精神,而大学生公仆精神恰好就包含这一精神,为时代新人的成长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促使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此外,大学生公仆精神包含开拓创新的精神,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推动社会的创新型发展。因此,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可以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强大动力。最后,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服务人民的价值指向。时代新人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理念,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可以引导大学生回归到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去,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综上所述,没有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要培育出时代新人就变成纸上谈兵,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必然要求。

(三)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是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可以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养料及时代舞台。首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指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青年人。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立志为公的远大理想,鼓励他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在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还要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人民公仆的意义,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基。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提供思想保障。其次,在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引导大学生批判继承历史文化,挖掘关于公仆的新文化。同时,教育者带领大学生开拓创新,总结升华实践经验,形成带有新时代特色的新思想,这些都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提供精神养料。

最后,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搭建时代舞台。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可以引导他们自觉投身到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体而言,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包含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服务人民。服务人民的实践是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时代舞台,大学生只有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相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力量,从而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三、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培养的基本思路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公仆意识;要坚持以文化人,增强灌输教育与自觉学习的合力效应;要大力倡导实践,促使公仆精神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一)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公仆意识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公仆精神,就要先培养其公仆意识。大学生公仆意识的培养,要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即教育者要依照大学生心理意愿,结合培养公仆精神的基本要求,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公仆意识。首先,厘清大学生的多种意愿是前提。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的意愿差别很大。因此,要剔除大学生不好的意愿,通过实践性教育活动,告诉大学生意愿偏差的危害,引导大学生树立与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意愿,逐步培养公仆意识。

其次,完善大学生良好意愿形成的引导机制是关键。大学生的良好意愿有两种,一种是物质层面的意愿,另一种是精神层面的意愿。物质意愿的满足是根基,可以促使精神意愿的实现,精神意愿的引导又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意愿的满足。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公仆意识,首先要考虑大学生的物质意愿,结合物质利益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意愿,进而产生公仆意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归根到底决定着这一思想过程的进行。”[4]82因此,教育者要尊重大学生正当的物质意愿,满足他们的物质利益。同时,要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发挥教育者的能动性,构建教育主体“送餐”和大学生客体“点餐”相结合的公仆精神推送机制。教育者要根据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基本内涵,为大学生合理搭配“营养餐”,注重分类指导和分众推送,不断增强公仆精神的感染力,从而形成稳定的“学生粉丝群体”,引导他们自觉树立公仆意识。“点餐”要根据大学生的个人意愿,“烹饪”出满足大学生意愿的“美味佳肴”。“送餐”要为大学生甄别意愿的好坏,并健全疏导机制,让大学生理解不好意愿的坏处,进而为大学生送出一些符合其良好意愿的“特色菜”。这样就可以加强大学生良好意愿的求取与优质供给的双边互动,从而增强大学生培养公仆意识的欲望。

最后,促使大学生意愿与培养大学生公仆精神基本要求的高度契合是旨归。在大学生意愿与基本要求相结合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公仆意识也会渐渐培养起来。大学生的意愿是零散的,而基本要求是统一的,要促使两者的无缝对接,就需要教育者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努力。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他们培养公仆意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信仰,并帮助他们在争做公仆的实践中增强幸福感。社会要营造人人尊崇公仆的环境,让大学生在培养公仆意识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促使大学生的意愿逐渐与基本要求相契合,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公仆意识。

(二)以文化人:增强灌输教育与自觉学习的合力效应

公仆精神是公仆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升华,这一升华当然离不开灌输教育,即教育者要运用以文化人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因为先进理论和文化能增强公仆精神培育实践的科学性,指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形成灌输教育和自觉学习的合力效应。首先,教育者要向大学生灌输有关公仆的思想文化,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为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到培育其公仆精神,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理论思维的习得,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因此,教育者要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抨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有害思想,做守护大学生精神园地的坚强卫士,以科学理论去启迪大学生智慧,感召他们深入学习公仆精神。

其次,教育者要积极挖掘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公仆精神的内涵,将大学生浸入公仆文化的氛围中,以增强灌输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者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赋予公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更新灌输教育的内容,以满足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诉求。另外,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调整灌输教育的方式方法,结合每个人的特殊性做工作,增强培养大学生公仆精神的实效性。最后,全社会要协同育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文化人,向大学生灌输易理解的理论元素,让他们沉浸在公仆精神的灌输教育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利益,增强他们的精神获得感,从而强化他们学习公仆精神的欲望,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公仆精神。

(三)倡导实践:促使公仆精神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60从本质上看,公仆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因此,倡导实践才是培养大学生公仆精神的根本途径,它可以促使公仆精神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首先,要加大公仆精神的宣传力度,强调大学生参与公仆实践的必要性,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以主流媒体统摄其他媒体,发出统一的舆论声音,引导大学生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5]1094,争做人民的勤务员,自觉实践公仆精神。在践行公仆精神的宣传上,要加快传播媒体的融通,运用微信、微博等新的传播媒介,构建多家媒体全方位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改变以往单个媒体的“独奏”,将线上和线下两种宣传途径结合起来,使全社会一起奏出宣传公仆精神的乐章,营造出大学生践行公仆精神的良好环境。

其次,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育公仆精神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将公仆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社会认同理论早已指出,每个个体都渴望在社会中获得尊严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人,同样需要被尊重、被认可。因此,教育者在开展培育公仆精神的实践活动中,要针对大学生的表现,给他们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以表扬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最后,教育者要坚持制度托底、久久为功,要建立健全有关大学生公仆实践的制度体系,成立专门的教育队伍,发挥持久的教育效果。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才有刚性的保障。建立教育队伍的考核上岗制度,打造专业的教育团队,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公仆实践。同时,针对教育方式、评价标准等,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规章制度,从而规范大学生公仆实践的运行,发挥制度保障的作用。另一方面,潜移默化、久久为功。将引导大学生践行公仆精神的活动变成一种常态,经常性地组织大学生参与公仆实践,将公仆精神融入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建构,引导他们培养自身的公仆意识,从而自觉践行公仆精神。总之,只有大力倡导实践,才能将公仆精神厚植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灵深处,使践行公仆精神变成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猜你喜欢
人民公仆公仆教育者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句话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马克思政府观简论
浅谈党的干部如何做好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