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职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9-12-27 14:3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政治

赵 静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 辽宁 大连 116035)

1 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是数字化媒体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高度普及的产物。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达7.72亿人,学生人数最多,占网民总量的25.4%[1]。新媒体时代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新媒体时代大众话语权空前增强。长期以来,大众在传统媒体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使传播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快、更多元。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表现为核裂变式的“链式反应”,话语权从主流媒介逐渐传递到普通大众中,传播权利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2]。几乎人人都能作为媒体传播信息,而且发信者与受信者之间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平等沟通。其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空前迅速。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信息可以以数字信号的形式直接抵达各类移动终端,只需片刻就可以大范围传播,节省了纸媒排版印刷发售、电视广播派遣专人采访和后期制作等中间环节消耗的时间。其三,新媒体时代个体所能掌握的数据资源空前庞大。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资源载体过渡为数码设备,在压缩技术的支持下,方寸之间就能容纳海量资源。云空间、宽带网络的不断发展,也为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四,新媒体时代信息多元化空前显著。新媒体的发达令传统媒体式微,口径一致的意识形态逐渐瓦解。社会上能够听到的不再只是一种声音,个人可基于自身需求、偏好,通过网络发表个性突出的观点或主张,也可通过网络批判揭发一些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或是针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献计献策。

2 高职辅导员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必要性

2.1 新媒体时代网络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随着网络科技、网络经济腾飞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对网络文化的耳濡目染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以至于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学习使用网络,对网络有特殊的亲近感。如今,不论是学习、科研,还是社交、娱乐、购物,抑或是打工和创业,大学生日常的大部分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网络。网上的学习资源形象生动,可以反复播放,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网上的文献资源庞大,使学生可以不必为科研和论文撰写发愁。网上娱乐资源花样繁多,各类游戏和影视深受学生欢迎。网络也是学生收听、收看新闻的重要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消息。一些常见的办事流程,如图书借阅、助学贷款和创业补贴申请,也在网上提供了办理窗口,使得学校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2.2 新媒体时代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一,网上散播各类谣言的行为猖獗,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恶意散布损害党和政府权威的谣言,危害社会稳定,许多人不经思考就轻易相信,误入歧途,成为被人利用的棋子。其二,网络上各种陷阱层出不穷,稍不谨慎,就容易被各种病毒、木马窃取个人信息乃至账号密码等机密,严重威胁了资金安全。其三,网上资源良莠不齐,包含淫秽画面、反动思想、宗教极端主义等有害内容没有被完全屏蔽,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也在持续渗透,严重威胁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四,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使得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荒废学业。甚至还有的人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交,线上线下人格严重脱节,在网上谈笑风生,在现实中却畏惧人际交流。经常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必定会减少,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容易导致孤僻、冷漠、情感缺乏[3]。

3 高职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足够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某些辅导员把工作重心放在管理上,如学生日常学习管理、奖惩、宿舍管理等效果显而易见的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只是走过场、抓典型、随大流,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如今,学生利用网络交流形成舆情较为普遍。如果辅导员不精通网络话语的识别和使用,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研判及网络暴力的制止和约束,就会导致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有害思想不能被及时抵制,错误观点不能被及时纠正,进而导致工作做得不够深入人心。

3.2 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强

有些辅导员对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的掌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网络连接、简单的图像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都有困难,制作出来的东西水平不高,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中流行使用的电脑软件、手机应用是什么,怎么使用,他们不够清楚,也不会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现在学生的网络生活复杂多样,接触的新媒体门类众多,他们甚至可能同时是多种软件和网络平台的用户,要想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舆情变化,就需要熟悉他们使用的网络工具,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3.3 学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

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转型,即由传统的线下教育改变为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的教育形式。在此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评价机制,很难在短时间内呈现效果。部分学校只停在口头上的重视,没有将其作为课题深入研究,没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导致只有目标没有支持路径,造成辅导员的信心不足、干劲不足,使工作半途而废。

4 高职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路径

4.1 提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是从高中、中专等学校直接升入大学的,由于其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较少,再加上一直处于象牙塔中,网络已变成他们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他们容易相信网上传播的各类信息,尤其是具有迷惑性、欺骗性的有害信息。作为辅导员,要清醒认识到不法分子和境内外反动势力,正在通过网络运用各种手段,诱使不明真相的学生上当受骗,攫取其利益,妄图颠覆国家政权。辅导员要保护学生思想不受网上“毒源”的侵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社会安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辅导员要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远离网络,而是为学生撑起保护伞,打好预防针,强化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辅导员要端正态度,“自觉树立平等观念,通过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主动融入学生、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既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理解和尊重学生,做好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4]

4.2 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与迅速发展的网络科技、网络文化息息相关,其门槛具有一定高度。第一,辅导员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打铁还要自身硬”,要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发挥灯塔作用,给学生做好榜样,树立起威信。第二,辅导员要努力提高法律素养。要教育学生依法上网,能够识破网络骗局,不传播反动言论,不散布盗版资源,不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不使用网络暴力。第三,辅导员要努力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对当今“自媒体”盛行的环境相匹配的技术,要学会使用网上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直播应用等这些学生关注和经常使用的新媒体以及社交工具,加深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倾听其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精神。要借助这些新媒体,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向学生传播正能量。第四,辅导员要努力提高网络文化素养。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虽然众多,但归根结底是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的愿望和诉求的反映。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辅导员要努力掌握网络交流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要使用大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不过多涉及官方语言,做到可信、可亲、可用、可敬,不摆架子。”[5]

4.3 加大对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自身的力量,学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支持:第一,校领导应率先垂范,在公开场合,用讲座、报告、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大力宣传并动员全校师生学会健康、科学地使用网络,宣传本校辅导员的先进典型,形成学习氛围。第二,学校要给辅导员创造学习的机会,动员和要求辅导员参加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增强辅导员的业务能力。第三,学校要出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指导意见和考核方案,实施考核结果与辅导员评优、晋升挂钩。只有实施公正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让辅导员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工作成果才能得到公正评价,才能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

猜你喜欢
辅导员高职政治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