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7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

2019-12-30 01:41丁纯纪昊楠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欧

丁纯 纪昊楠

摘 要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欧关系经历了从零星接触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发展的70年。虽有曲折,但中欧关系总体上是平稳健康,不断向上的。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中欧双方在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審时度势、务实合作,中欧不断发展成和平稳定、增长繁荣、改革进步、文明共荣的伙伴。在七十年的历程中,中欧关系也存在着贸易摩擦时现、政治互信不足、人文交流赤字等问题及如何处理相互竞争的挑战等。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对中欧关系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中欧合作有坚实的基础;中欧间竞争加剧与不确定因素增强是正常的。在百年未遇之国际格局大变局中,中欧双方作为世界主要的政经实体,应在过去70年交往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站在中欧关系的战略高度上,求同存异,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平等相待,发挥所长,造福民众,努力构筑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中欧关系 中欧四大伙伴 70年

一、中欧关系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年间,中国、欧洲本文所使用的“欧洲”概念,不仅指地域上的欧洲概念,更指的是以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包括欧盟(欧共体)各成员国政府的复合政治概念。]和世界都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变。伴随着中欧各自的深刻转变,中欧关系也不断演进,从零星非正式接触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到1975年中国与欧洲共同体正式建交,期间中欧关系主要是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这一阶段的前期,中欧双方分属冷战两大阵营,中国除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北欧国家及瑞士等以外,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均无正式外交关系。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的分化,出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发展经贸关系的需要,中欧关系有所改善,特别是出现了中法建交的重大突破,此后,尤其随着中美关系转暖,中国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关系逐渐正常化,并与欧共体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第二阶段:从建交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欧关系开始呈现出中国—欧共体、中国—欧洲国家的双层架构。这一阶段,中欧关系迅速发展,政治对话日益密切,经贸合作不断扩大,达成了中欧经贸合作协定。欧洲进入了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从欧洲获取了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经验,有力服务了经济建设这一改革开放的中心工作,也使得中欧关系的影响辐射到我国经济社会的不同层面。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初期至2006年。尽管中欧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波折,但很快就在90年代初重回正轨。随着欧盟日益重视对华关系并连续出台对华文件,中方给予积极回应,中欧关系日臻成熟。中欧关系完成了从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8年)到全面伙伴关系(2001年)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3年)的三次跃升。在中欧关系升格的同时,中欧经贸合作更加密切,中欧关系开始逐渐机制化。

以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标志,中欧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欧之间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经贸、政治、人文交流三大支柱推动着中欧合作由量向质跨越。中欧关系呈现出中国与欧盟、欧盟成员国、欧盟次区域三层架构和互动模式。双边关系进入了蜜月期。

第四阶段:2006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实力的增长、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及欧盟遭遇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危机而内忧外患频现,中欧间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竞争也日益显性化,双边进入了合作竞争并存时期。

二、7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成就

过去的七十年中,中欧在经济、政治、治理、人文四大领域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中欧从经贸伙伴逐渐成为和平稳定、增长繁荣、改革进步、文明共荣的伙伴。这些成就离不开中国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离不开欧洲自身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也离不开中欧双方的审时度势的持续沟通与积极互动。

(一)中欧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中欧关系70年的发展,经贸合作无疑是双边关系中最富有成果的亮点,集中体现了互利共赢,目前已经成为双边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综观双边经贸的发展,呈现出如下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特点:

第一,双边经贸由小到大,持续增长,已经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时,中欧贸易额仅有约4亿美元[参见European Commission. 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Statistical Yearbook 1958-2009[EB/OL]. https://ec.europa.eu/eurostat/documents/3217494/5722841/KS-GI-10-002-EN.PDF/0bafd581-0473-44ce-8086-567cdac7eedd,2010-10-12/2019-08-17.],即使是中欧建交的1975年,双边经贸份额亦不到欧盟外贸总额的1%,而2018年,这一份额已经跃升至15%。尤其自2004年以来,欧盟连续15年一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多年来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目前中欧双方互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刘杨. 中欧合作需要“新抓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4/10/content_5381200.htm,2019-04-10/2019-08-17.]。2018年中方统计的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了6822亿美元,相比1958增长了超过1700倍,其中对欧盟28国的出口总额为4086亿美元,进口总额达到2735亿美元[商务部外事司.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19年4月4日)[EB/OL]. http://wss.mofcom.gov.cn/article/sy/201904/20190402855142.shtml,2019-04-04/2019-08-17.]。

第二,贸易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货物贸易结构呈现不断升级的状况和趋势。中欧货物贸易从原来中国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初级工业制成品和欧方对华输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的互补、“产业间贸易”特征发展到目前强强对话、互相进出口运输和机械设备等典型的“产业内贸易”特征。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向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延伸的事实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进步(见表1);二是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重要性日益突显。中欧服务贸易在总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约8.5%上升到2018年的近11.8%[数据来源:Eurostat.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DB/OL]. https://appsso.eurostat.ec.europa.eu/nui/show.do?dataset=bop_its6_det&lang=en,2019-05-07/2019-07-23.]。欧方不仅拥有顺差,且有扩大的趋势(见图1)。这背后映射出的是中欧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上的差距。目前,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三大服务贸易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 数说中欧经贸关系[R/OL]. https://www.mfa.gov.cn/ce/cebe/chn/gdxw/P020190620841102008924.pdf,2019-06-20/2019-08-21.]。

第三,歐对华技术出口是我引进技术的主要来源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升级和现代化起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输入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民生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美国出于战略遏制考虑始终对华存在严重的技术出口限制,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等欧盟成员国对华技术出口对我国而言因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中国自欧盟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累计达2167.6亿美元,项目总数达56482个[王洋.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即,看中欧经贸关系新发展[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4/09/content_5380958.htm 2019-04-09/2019-08-17.],堪称居功至伟。

图2 2000—2016年中国—欧盟双边直接投资(单位:百万欧元)

资料来源:Rhodium Group and the 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还有,双边投资发展从前期欧对华投资占绝对主导到近年来中方对欧投资迅猛增长,甚至出现对欧净投资的演化路径。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主要的资本输出地区,欧洲对华投资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产业升级以及民生和福祉的改善提供了巨大的资金供给、先进技术溢出和管理经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起飞,当然其本身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回馈。截至2018年11月,欧盟对华实际投资1294.6亿美元,投资项目达46942个,欧盟在华企业设立数量突破2000家[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 数说中欧经贸关系[R/OL]. https://www.mfa.gov.cn/ce/cebe/chn/gdxw/P020190620841102008924.pdf,2019-06-20/2019-08-21.]。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产业和经济结构升级,以及中国推出“走出去”战略和欧洲遭遇欧债危机等综合作用,2012年以来,中国对欧投资出现井喷态势。从2014年开始,中国成为双边投资中的净投资方(见图2)。2016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额也创下历史最高,达到359亿欧元。同年,欧洲对华投资额达到历史最高的94.24亿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中欧应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EB/OL]. https://www.mfa.gov.cn/web/dszlsjt_673036/t1548270.shtml,2018-04-05/2019-08-19.]。

第五,中欧间的经贸往来和合作在区域性上可谓是点面结合,热点频出。一方面,中国和欧洲所有国家均有不断增强的经贸联系和往来,另一方面,欧盟大国在中欧双边贸易和投资中份额大、作用明显。以2017年为例,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四个国家占了中欧贸易的一半还多;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16+1”机制的深化,中国—中东欧、中国—南欧经贸合作强度空前增强,中国—北欧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第六,中欧经贸合作的领域、形式不断拓展和创新,治理不断机制化。

首先,中欧经贸合作、协同的领域、形式在不断深化和拓展。近年来,中欧经贸战略协同、对接不断深入:欧盟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欧债危机期间积极帮助欧盟纾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欧盟欧亚联通战略对接,目前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也进入了新阶段。同时,双方在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5G、金融、创新、“第三方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如自2015年首次提出“第三方市场合作”以来,我国已经和比、荷、西、法、意等欧洲国家签署了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相关文件,不少中欧企业已通过战略合作、股权并购、建立合资企业等形式进行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尝试。中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意大利、卢森堡均已与我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多边层面,中欧还共同开展G20框架下的经贸合作、推动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改革、探讨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对非三方合作的新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新华社专访:张明大使盘点2018年中欧合作,展望2019年中欧关系[EB/OL]. https://www.mfa.gov.cn/ce/cebe/chn/dswz2017001/t1625721.htm,2018-12-28/2019-08-19.]。

其次,中欧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治理日益机制化。中欧经贸治理机制日益成熟,从1979年开始的经贸混委会、1985年簽订的《经贸协定》等,到2008年引进的中欧在经贸领域最高级别的定期磋商机制——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以及关于贸易政策、竞争政策、知识产权、能源、科技、城镇化等一系列各层级的双边对话机制起到了沟通、磋商和协调,为中欧经贸活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欧盟的关系[EB/OL].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1206_679930/sbgx_679934/,2019-04/2019-08-20.]。中欧经贸合作机制还发展到地方和民间层面,政企对话成效显著。中英地方经贸合作机制、对德合作园区、中意企业家委员会等合作磋商机制为中欧互惠互利夯实了基层基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欧洲雇主协会、中国欧盟商会等商协会组织搭建起了中欧民间商贸交往的桥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重点国别——欧盟[EB/OL]. http://www.ccpit.org/Contents/Channel_3552/2014/0902/415446/content_415446.htm,2014-09-02/2019-08-21.]。

(2)中欧政治交往互信增强

中欧政治关系七十年的进程中,取得了长足发展。1975年中欧建交、2003年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是中欧政治交往史上的两个最为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尤其是建交四十余年来,中欧双边形成了稳定、健康、成熟的政治关系,中欧政治互信在交往中不断增强。

中欧政治关系是以各自利益为基础,相对稳定的,体现在中欧政治关系发展建筑在从各自利益考量出发,求同存异的战略基础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欧分属两大阵营,安全利益的最紧迫需要导致各自的选边站。此后,随着冷战格局下各自阵营的分化,20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尤其是反苏防修的战略中,隶属第二世界的西欧是中国努力争取和团结的中间地带;而对于实际具有独树一帜、追求自主意愿的欧共体而言,中国也不失为牵制苏联安全威胁的一支力量。双方在战略层面的契合,加上中美关系解冻的助力,促成了双方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中国的市场和西方的技术、资本的互换合作契合了双边的利益,促成了双方的正式建交,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双边政治关系和扩大经贸合作[周弘.中国与欧洲关系60年[J]. 欧洲研究,2009(5):34-51+165.]。冷战格局瓦解后,中国领导人迅速意识到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作为全球舞台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治理实体,一个团结的欧盟、强大的欧元和作为世界独立一极的繁荣的欧洲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宋岩.欧洲处在"十字路口" 总理如何表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5-06/30/content_2887101.htm 2015-06-30/2019-08-20.],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同样赞同多边主义的欧盟则认为一个坚持市场经济、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是“欧盟对外关系,包括对亚洲和全球关系的一块基石”[European Commission. COM (1995) 279: A Long Term Policy for China-Europe Relations [EB/OL]. http://www.eeas.europa.eu/archives/docs/china/docs/com95_279_en.pdf,1995-07-05/2019-08-17.]。 且中欧相望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没有地缘政治上的根本冲突,为中欧战略互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框架。在此双边的认知基础上,1998年起,中欧关系完成了从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8年)到全面伙伴关系(2001年)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3年)的三次跃升,进入双边关系的蜜月期,2013年制定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又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现阶段落实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总部期间,中欧双方确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主要内涵。

中欧政治关系是健康的,体现在中欧双边在政治交往中平等相待,坦诚交流。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欧盟作为“民事力量”在双边关系中也不似美国,动辄采取霸凌态度。在“以和平手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类热点问题和地区纠纷”、“支持打击一切形式恐怖主义,标本兼治,遏制极端思潮的蔓延”上,中欧一直有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王毅谈中欧“十大共识”[EB/OL]. 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t1646305.shtml,2019-03-18/2019-07-23.]在这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中欧双方在政治领域持续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中国政府在迄今为止发布的三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阐述了对欧盟的认知、政策目标和合作措施,与欧盟的官方文件遥相呼应,这和逐渐频繁的领导人互访一道形成了中欧双边政治关系的良性互动。

中欧政治关系是成熟的,体现在中欧政治机制化程度不断提高、交往层次日益丰富。双方迄今建立了70多个磋商和对话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欧盟的关系[EB/OL].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1206_679930/sbgx_679934/,2019-04/2019-08-20.],既包括不同层级间,也包括不同议题下的对话机制。前者包括1998年启动的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中欧定期战略对话机制、欧盟轮值主席国与中国驻该国首都大使的会议、中国外长与欧盟驻中国大使的会议等;后者包括了军控与防扩散、亚洲事务磋商、非法移民和人口贩卖高级别磋商等机制。中国与欧盟成员国、欧洲次区域的政治交往成就同样值得称道。中国与欧洲大国的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经建立了由战略对话、高级别财金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支撑的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立“16+1”“17+1”合作,与北欧理事会举行中国-北欧合作磋商,是中欧政治关系的新亮点,有力地加深和丰富了中欧互信的程度和内容。

(3)中欧人文交流不断深化

作为世界两大文明的中欧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很长一段时期内,中欧官方正式交流受限,但中欧相互间的民间互动和人文交流维系了中欧间的联系,为此后的中欧关系解冻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磨灭的作用。建交以后随着双边经贸往来的加深和政治互信的增强,中欧人文交流呈现出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层面双轮并举,交流领域逐步扩大,参与人数屡创新高,日益成为中欧关系中的新亮点。

受限于欧盟有限的对外权能,里斯本条约生效前,中欧人文交流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欧盟成员国之间,中国和欧盟层面的机制化的人文交流活动相对较少。而成员国中,中英、中法、中德人文交流堪称领头羊。中英两国政府于1979年签订文化合作协定;英国也是与我国开展教育合作交流较早的欧洲国家之一,是欧盟内最大的中国留学生目的地国,我国在英建立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居欧洲之首;中法两国人文交流匠心独运,自2002年《中法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签订以来,出现了互设文化中心,互办文化年的创举,涌现了“中法交流文化之春”等品牌活动;中德人文交流独树一帜,文学艺术领域引人瞩目,中德相互担任对方主办的国际书展的主宾国、分别举办了“中国8”当代中国艺术展与“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大型艺术展览,写下中德艺术对话的华彩篇章。中国与欧盟里另一个文化大国西班牙的人文交流也值得称道,尤其是在语言层面,西班牙语纳入了中国高中外语课程,汉语教育也在西班牙蓬勃兴起。2011年、2014年和2017中国分别与英、法、德三国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促进了双边人文交流的机制化发展。

中国对与欧盟层面的人文交流的机制化一直积极倡导,认为:“人文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它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贸交流更深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温家宝总理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致辞.[EB/OL]. http://www.gov.cn/ldhd/2010-10/07/content_1716439.htm,2017-10-07/2019-08-22.]。同时,随着欧盟对文化交流的作用的认知的提升,认为“文化可以推动欧盟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参见2007年欧盟《全球化世界中的文化》备忘录,COM(2007) 242 fin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on a European agenda for cultur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EB/OL]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HTML/?uri=LEGISSUM:l29019&from=EN,2007-05-10/2019-08-17. ],《里斯本条约》赋予欧盟人文交流权,这使中国欧盟层面推进人文交流正式升级和机制化推进水到渠成。2012年,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建立,成为中欧交流的第三大支柱。至今先后举行了四次卓有成效的高层对话。目前,该交流对话机制下的合作领域已经由成立之初的教育、文化、青年3个发展到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青年、妇女等7个合作领域,五年来达成成果64项,提出未来合作设想35项。在机制框架下,中欧建设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中欧科研与创新联合资助机制,连续举办中欧文化对话年;中欧合拍影视节目,共同举办中欧青年友好伙伴项目,合办妇女议题研讨会等等。

在中欧双方,尤其是中国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人文交流机制的持續推动下,中欧人员往来规模空前,中欧双向人员往来每年接近800万人次,留学生规模也从90年代的每年数千人上升至超过30万人[李建民.坚持不懈做好新时代中欧人文交流工作[EB/OL]. http://www.wrsa.net/content_40213956.htm,2018-02-02/2019-08-21.],每天中欧之间的直航达70班次。英国文化委员会、法语联盟、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落户我国的同时,173所孔子学院遍布欧盟28个成员国。目前,中欧人交流已经呈现出多边性、宽领域、多层次的特点。显然,中欧人文交流为中欧两大古老的文明架起了桥梁,增强构建中欧四大伙伴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4)中欧携手全球治理

中欧建交之时,中国受限于相对较弱的综合国力和冷战及意识形态气氛浓厚的国际格局,还处在国际舞台的边缘。而欧共体也处于起步阶段,其成员国规模和经济总量都比较有限,且受到冷战氛围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框架的约束,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也不突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与欧盟权能的扩展,中国和欧盟逐渐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实体。与此同时,冷战格局瓦解后新浮现的地区性、全球性挑战,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持续的、更高的要求。欧盟作为国际社会一支规范性力量,长于运用自身的软实力,在国际治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也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上升,具有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实力和责任。[Emil Kirchner. China and the EU as Global Actor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Joint Cooperation[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15, 3(1):98-113. ]21世纪以来,中国与欧盟参与全球治理,开展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中欧共同坚持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同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在联合国框架下,中欧就地区安全、军备控制、国际防扩散、应对非传统威胁、消除贫困、环境保护等领域下的议题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遵循安理会决议,中国和欧盟及其成员国向达尔富尔和刚果(金)部署维和力量;中欧在安理会框架内为伊核协议的达成积极斡旋;中欧还协调在阿富汗和平进程中的合作、支持利比亚政治和解进程、支持政治解决叙利亚冲突;为打击亚丁湾海盗,中国和欧盟国家海军积极合作;中国赞同安理会授权欧盟打击地中海海域偷运移民和贩运人口活动的决议,以回应欧盟在难民危机中的关切。安全领域之外,中欧利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等组织和机构,将全球治理中的合作领域扩展到气候治理、环境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欧盟共同捍卫《巴黎协定》,维系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成果。

中欧携手发挥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促进国际发展。全球层面,中欧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在G20框架下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推动G20转型和机制化。此外,中欧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改革、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等议题上开展了合作。区域层面,一方面,中欧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其表现包括中欧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英国等欧盟国家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投行、中国入股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另一方面,中欧将可持续发展视为各国的共同事业,致力于缩减贫富差别和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欧在非洲等地的第三方合作,不仅有利当地减贫脱困,也帮助欧盟化解剩余产能,有助中国开辟新市场,为中欧关系打开了新的空间。

作为改革的伙伴,中欧双方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杨燕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816/c40531-25477785.html,2014-08-16/2019-08-16.]全球治理就是中歐面临的新课题。正如习近平主席鲜明地指出的:国际社会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潘力维.访欧收官日,习近平提出人类要破解“四大赤字”[EB/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3-27/8792236.shtml,2019-03-27/2019-07-23]中欧携手参与全球治理,为破解四大赤字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中欧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回望七十年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中欧双方在诸多领域均取得丰硕的成果的同时,也无须讳言,由于中欧在思维理念、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文化传统和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差异,中欧关系在发展中难免时有起伏。尤其是在目前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下,中欧如何坦陈直面问题和挑战,求同存异,寻求最大公约数是一道须认真回应的考题。

首先,经贸领域,贸易摩擦不时干扰中欧双边经贸的正常发展。对于近年来中欧贸易中存在的欧方的大量逆差,欧委会动辄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从1979年欧对华第一起反倾销糖精案开始,欧共体和此后的欧盟不时对华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和制裁。较为著名的案例包括20世纪针对纺织品和鞋类,21世纪有关光伏和钢铝产品的双反等。以2019年为例,欧盟所进行的双反调查等有一半多是针对中国的[European Commission. COM(2019) 158 final: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 Accompanying the document REPORT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EB/OL]. http://www.europarl.europa.eu/meetdocs/2014_2019/plmrep/AUTRES_INSTITUTIONS/COMM/COM/2019/04-01/COM_COM20190158_EN.pdf,2019-03-27/2019-08-19.];尽管中国履行了入世承诺,但在中国入世15年后,欧盟与美、日一起仍以自设标准,以所谓不达标和存在市场扭曲等为借口,继续拒绝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从而在双反调查中持续频用不公正的第三国替代价格来衡量估测,制裁中方,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欧盟还无理诟病中国国有企业,指责其进行补贴和扭曲市场;一再批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抱怨中方企业在合资中强制欧方企业向华转移技术;无视中欧存在的发展阶段差异提出不合理的所谓对等开放市场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中资增加了对欧投资和兼并的规模和力度,而这引起了欧方的恐惧和担忧,从成员国层面和欧盟层面均祭出贸易保护主义的武器,如德国修改《对外经济法》,降低兼并审核标准。在欧盟层面,其为中国量身定制了外资审核制度[European Union. REGULATION (EU) 2019/452, 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for the screen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into the Unio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EB/OL].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A32019R0452&from=EN,2019-05-19/2019-08-18.];与美展开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TTIP)等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谈判,实施所谓的中国除外的ABC战略(Anyone but China)。

其次,中欧间政治互信仍显不足。欧盟及个别成员国出于意识形态偏见、从所谓价值观外交出发,间或在人权、民主、宗教自由、少数民族等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和施压。部分欧盟成员国曾经因为对台军售、官方会见达赖喇嘛等问题导致双边关系陷入低谷[冯仲平.改革开放40年的中欧关系[J]. 国际论坛,2019(2):10-13+155.]。而欧盟对华外交有时也出现在价值观外交与务实外交之间摇摆徘徊的情况,特别是欧洲议会中数次通过涉及西藏、香港、台湾的反华议案,损害我国的核心利益。近来,不仅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的老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而且以呼吁遵守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借口下,表达对中国南海问题的所谓关切,并无端指责中国南海军事化[金慧娴.妄议“南海军事化”,欧盟意图被戳破:干扰“南海行为准则”磋商[EB/OL].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9-08/15260829.html?agt=363,2019-08-07/2019-08-19.]。

欧盟对中国的相关政策、实践以及发展模式、目的等存在疑虑和误判。具体诸如:指责富有成效的中国与中东欧的“16+1”合作是“分化欧洲”,离间欧盟成员国关系;无端怀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有强烈的地缘战略考量而态度消极;视成功的中国发展道路模式是对其本身治理模式的严峻挑战,从2006年对华文件中要中国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European Commission. COM (2006) 631 final: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a policy paper on EU-China trade and investment [EB/OL]. https://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OM:2006:0631:FIN:EN:PDF,2006-10-24/2019-8-16],到2019年對华《战略展望》中在提及“诸多政策领域的合作伙伴”的同时,首次将中国定义为(欧盟)“经济上的竞争者”和“倡议另类政治模式的系统性竞争对手”[European Commission and HR/VP. JOIN(2019) 5 final: EU-China - A strategic outlook [EB/OL].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sites/beta-political/files/communication-eu-china-a-strategic-outlook.pdf,2019-03-12/2019-08-16.]。

再则,中欧人文交流赤字不容忽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中欧人文交流日益紧密频繁的同时,中欧双边,尤其民间的交流理解和认同仍显欠缺,尤其是随着欧盟本身内忧外患问题频出,加上不少西方媒体的恶意渲染,造成欧盟民众对中国的负面印象有所上升,值得我们警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根据BBC Global Survey的数据, 2012-2017年间,欧盟成员国如英国、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对华持正面印象的比例分别从57%、42%、38%和39%下降到37%、20%、35%和15%[参见BBC. World Survey Poll 2012 [EB/OL]. https://globescan.com/wp-content/uploads/2012/05/2012_bbc_country%20rating%20final%20080512.pdf,2012-05-10/2019-08-18.

和BBC, World Survey Poll 2017[EB/OL]. https://globescan.com/images/images/pressreleases/bbc2017_country_ratings/BBC2017_Country_Ratings_Poll.pdf,2017-07-14/2019-08-18.]。说明中欧民间彼此交流认同存在颇大缺口。

最后,中欧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既有结构性、又有临时性的原因。结构性的表现为中欧双方在思维理念、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制度和结构、社会发展阶段和程度、发展模式不同,以及相应的比较优势的异质性所导致的。而最近导致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中国发展的担忧、焦虑和指责,甚至出现判断定位的偏差,很大程度是源自近十多年来,欧盟自身的内忧外患以及中国超出其期盼的、成功展带来的落差所致[周弘.“一带一路”与中欧关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4-19.]。冷战结束、欧盟快速东扩之后,欧盟成员国数目大增,异质性加大,利益多元突显,欧盟认同下降,“多速欧洲”格局日益成为现实;2008年以来危机频仍:欧债危机、难民危机、恐怖袭击、乌克兰危机、民粹主义兴起、英国脱欧等接踵而至,欧洲一体化遭遇空前危机;同时,随着美国实力相对收缩,无论是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还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以及有关G2和“中美国”的概念提出,均反映出美国从欧洲和中东的战略收缩和疏离欧盟的单边主义政策的盛行。令欧洲发出了“我们(欧美)能彼此完全信任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过去了”、“欧洲人必须真正掌握自身命运”[廖志鸿.默克尔:欧洲不能再依赖美英必须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EB/OL]. https://www.guancha.cn/europe/2017_05_29_410648.shtml,2017-05-29/2019-08-21.]的无奈感慨。加上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快速升级,社会稳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治理能力提升,两相对比之下,欧洲从精英到大众难免产生巨大的焦虑和失落,并反映到对华态度和政策上。故欧盟对华政策趋于保守,中欧关系竞争性加强就不难理解了。

一方面,中国在推动市场化改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没有如欧洲人所预料的走向西式民主,事实上挑战了华盛顿共识代表的欧美现代化路径,在根本上与欧盟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相异质的,令其产生了非我族类的体制对手的判断。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效率又让欧洲感到难以匹敌,欧洲也不愿意失去中国的极具潜力的经济机会[Thomas Christiansen & Richard Maher. The rise of China—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European Union[J]. Asia Europe Journal, 2017, 15(2):121-131.]。近年来,欧盟提出的“欧亚互联互通计划”,成员国蜂拥加入亚投行等等,均体现了欧洲面对中欧力量结构性对比变化中欲跟还羞、对抗与追循并存的欧方矛盾的心理。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欧盟内部对华外交存在着两重性。成员国层面,各国领导人更多地从双边利益出发采取务实的态度发展对华双边关系,争取更多享受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而当成员国利益与中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对华负面声音则更多通过欧盟多边渠道发出,背后是相关成员国试图塑造一个更强大对华谈判者加以施压,同时又不愿直接开罪中国丢掉市场等实际利益。即使在欧盟层面,一般来讲也是所谓反映一般民意的欧洲议会比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更多扮红脸的角色。

四、70年中欧关系发展的归纳总结和前景展望

回顾总体健康向上,但也经历了波折的中欧关系发展的七十年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系列结论:

第一,中欧合作基础是平等相待,互惠共赢,双边没有根本性战略和地缘冲突。

第二,中欧关系的发展,与各自自身各阶段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和利益诉求相适应。

第三,经贸关系一直是中欧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第四,中欧间存在着不同于与其他国家双边关系的特殊的三层(中国-欧盟,中国和欧盟成员国,中国和欧盟次区域国家地区如中东欧等)的架构和互动模式。

第五,中欧关系长期均受到各自与美国、前苏联、俄罗斯等第三方关系和国际大背景的严重制约和影响。

第六,双边关系不断向合作与竞争并存方向发展。我们要求同存异、适度斗争、斗而不破。

展望未来的中欧关系,展望中欧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首先,中欧合作的基础坚实,相互合作最为符合彼此的利益诉求。一方面,从中欧双边关系来看:一是中欧相互间没有地缘政治的旧债和战略冲突;二是双方秉持互利共赢、平等相待相处原则,中欧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是以各自利益出发的结构性、战略性合作,理应是稳固和持久的。三是中欧经贸关系作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器的作用在日益深化,在全球产业链日益密不可分的今天,互为最主要经贸伙伴的中欧,都愿意深化而非脱钩[Duncan Freeman. Redistributing the EU-China economic relationship: the role of domestic change in China[J]. Asia Europe Journal, 2017,15(2):187–198.]。尤其是目前世界遭遇的反全球化逆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欧均使出霸凌手段逼迫之际,更是如此。这直接涉及各自的经济增长、就业和民生福祉。四是现存且成熟的众多中欧双边合作机制,将从制度上保证双方可以通过相关机制和渠道保持频繁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和分歧,促进双边各领域和各层次关系的深化与和谐。另一方面,在遭遇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之际,中欧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也在扩大。“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外部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欧盟一体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加强了欧盟的内部凝聚力。欧盟已经度过了民粹主义冲击的顶峰,欧洲一体化的力量正在收复失地。欧洲晴雨表的数据显示,欧洲所有地区公民对欧盟的积极看法都在大幅上升,创下自本届欧盟委员会2014年就职以来的新高。[European Commission. Standard Eurobarometer 91 [EB/OL]. https://ec.europa.eu/commfrontoffice/publicopinion/index.cfm/survey/getsurveydetail/instruments/standard/surveyky/2253,2019-08-23/2019-08-25.]随着欧盟从多重危机中逐渐恢复,它在国际事务中的能力仍旧不容小视。而近年来,欧盟已经进行了全球治理观的现实主义转型,在全球治理中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欧盟是我国坚持多边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坚持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对象,中欧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加强气候治理,国际防扩散等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理当相互合作。

其次,未来双方竞争加剧和中欧关系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是可以预见和正常的,关键是如何重视对方的合理关切,求同存异,取得彼此最大公约数。随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全球价值链的不断升级、科研能力的跃升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与欧盟差距的日趋缩小,中欧间过去以合作为主基调的关系会越来越转化为合作和竞争共存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会激化和嬗变为以竞争为主的竞争合作关系。这是中欧彼此发展加速度和执行效率决定的;美国在与中国的战略遏制和对峙中会胁迫和诱导欧方选边站;也和欧盟本身一体化进展是否顺利相关。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也会被欧盟视为是对其引以为傲的软实力的侵蚀和挑战而本能地加以拒止和贬低。[Gustaaf Geeraerts. The EU-China partnership: balancing between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J]. Asia Europe Journal, 2019, 17(3):1-14.]在如何应对中欧间的分歧和矛盾,中方已率先做出回应,为欧方树立了尊重对方关切,求同存异的榜样。如针对欧方对中国是否坚持开放政策的忧虑以及欧方在经贸领域提出的相关诉求与问题。不仅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此后的博鳌论坛以及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的主旨演讲中均一再表达了中国支持多边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坚持改革开放的立场和决心,而且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已经做出了具体的落实: 中国已经建立了十多个自贸实验区,制定了外商来华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放宽了保险、银行等行业的准入限制,建立并完善了知识产权、海关等方面的制度与法律。修改了外商投资法,允许外商独资,重申不强制转移技术等,回应了欧方的关切,为欧对华投资提供了与时俱进的保障。中欧双边投资协议谈判,也在积极推进中。中方不仅在“16+1”峰会上邀请欧委会等欧方机构与领导人参加显示了公开透明,还将举办“27+1”对话会,努力消弭欧方的疑虑。

最后,在百年未遇之国际格局大变局中,中欧双方应该不畏浮云遮望眼,审时度势,求同存异,积极推动双边关系更上层楼。中欧双方作为世界主要的政经实体,应在过去70年交往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认真做出长期的战略思考,对中欧关系的战略定位应该有清醒认识,要做好顶层设计,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平等相待,务实双赢,坚持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经贸自由化,拒绝非此即彼的选边站,发挥各自所长,造福各自的民众,同时也为国际社会积极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努力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周弘.中国与欧洲关系60年[J]. 欧洲研究,2009(5).

[2]冯仲平.改革开放40年的中欧关系[J]. 国际论坛,2019(2).

[3]周弘.“一带一路”与中欧关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4]Emil Kirchner. China and the EU as Global Actor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Joint Cooperation[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15, 3(1).

[5]Thomas Christiansen & Richard Maher. The rise of China—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European Union[J]. Asia Europe Journal, 2017, 15(2).

[6]Duncan Freeman. Redistributing the EU-China economic relationship: the role of domestic change in China[J]. Asia Europe Journal, 2017,15(2).

[7] Gustaaf Geeraerts. The EU-China partnership: balancing between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J]. Asia Europe Journal, 2019, 17(3).

[8]刘杨.中欧合作需要“新抓手”[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4/10/content_5381200.htm,2019-04-10/2019-08-17.

[9]商务部外事司.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19年4月4日)[EB/OL].

http://wss.mofcom.gov.cn/article/sy/201904/20190402855142.shtml,

2019-04-04/2019-08-17.

[10]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 数说中欧经贸关系[R/OL]. https://www.mfa.gov.cn/ce/cebe/chn/gdxw/P020190620841102008924.pdf,2019-06-20/2019-08-21.

[11]王洋.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即,看中欧经贸关系新发展[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4/09/content_5380958.htm 2019-04-09/2019-08-17.

[12]中國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 数说中欧经贸关系[R/OL]. https://www.mfa.gov.cn/ce/cebe/chn/gdxw/P020190620841102008924.pdf,2019-06-20/2019-08-2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中欧应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EB/OL].

https://www.mfa.gov.cn/web/dszlsjt_673036/t1548270.shtml,2018-04-05/2019-08-19.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新华社专访:张明大使盘点2018年中欧合作,展望2019年中欧关系[EB/OL]. https://www.mfa.gov.cn/ce/cebe/chn/dswz2017001/t1625721.htm,2018-12-28/2019-08-1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欧盟的关系[EB/OL].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1206_679930/sbgx_679934/,2019-04/2019-08-20.

[16]中國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重点国别——欧盟[EB/OL]. http://www.ccpit.org/Contents/Channel_3552/2014/0902/415446/content_415446.htm,2014-09-02/2019-08-21.

[17]宋岩.欧洲处在"十字路口" 总理如何表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5-06/30/content_2887101.htm 2015-06-30/2019-08-20.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王毅谈中欧“十大共识”[EB/OL].

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t1646305.shtml,2019-03-18/2019-07-23.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欧盟的关系[EB/OL].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1206_679930/sbgx_679934/,2019-04/2019-08-20.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温家宝总理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致辞.[EB/OL].http://www.gov.cn/ldhd/2010-10/07/content_1716439.htm,2017-10-07/2019-08-22.

[21]李建民.坚持不懈做好新时代中欧人文交流工作[EB/OL]. http://www.wrsa.net/content_40213956.htm,2018-02-02/2019-08-21.

[22]杨燕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816/c40531-25477785.html,2014-08-16/2019-08-16.

[23]潘力维.访欧收官日,习近平提出人类要破解“四大赤字”[EB/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3-27/8792236.shtml,2019-03-27/2019-07-23

[24]金慧娴.妄议“南海军事化”,欧盟意图被戳破:干扰“南海行为准则”磋商[EB/OL].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9-08/15260829.html?agt=363,2019-08-07/2019-08-19.

[25]廖志鸿.默克尔:欧洲不能再依赖美英必须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EB/OL]. https://www.guancha.cn/europe/2017_05_29_410648.shtml,2017-05-29/2019-08-21.

[26]European Commission. 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Statistical Yearbook 1958-2009[EB/OL]. https://ec.europa.eu/eurostat/documents/3217494/5722841/KS-GI-10-002-EN.PDF/0bafd581-0473-44ce-8086-567cdac7eedd,2010-10-12/2019-08-17.

[27]Eurostat.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DB/OL]. https://appsso.eurostat.ec.europa.eu/nui/show.do?dataset=bop_its6_det&lang=en,2019-05-07/2019-07-23.

[28]European Commission. COM (1995) 279: A Long Term Policy for China-Europe Relations [EB/OL]. http://www.eeas.europa.eu/archives/docs/china/docs/com95_279_en.pdf,1995-07-05/2019-08-17.

[29]COM(2007) 242 fin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on a European agenda for cultur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EB/OL]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HTML/?uri=LEGISSUM:l29019&from=EN,2007-05-10/2019-08-17.

[30]European Commission. COM(2019) 158 final: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 Accompanying the document REPORT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EB/OL]. http://www.europarl.europa.eu/meetdocs/2014_2019/plmrep/AUTRES_INSTITUTIONS/COMM/COM/2019/04-01/COM_COM20190158_EN.pdf,2019-03-27/2019-08-19.

[31]European Union. REGULATION (EU) 2019/452, 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for the screen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into the Unio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EB/OL].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A32019R0452&from=EN,2019-05-19/2019-08-18.

[32]European Commission. COM (2006) 631 final: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a policy paper on EU-China trade and investment [EB/OL]. https://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OM:2006:0631:FIN:EN:PDF,2006-10-24/2019-8-16.

[33]European Commission and HR/VP. JOIN(2019) 5 final: EU-China - A strategic outlook [EB/OL].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sites/beta-political/files/communication-eu-china-a-strategic-outlook.pdf,2019-03-12/2019-08-16.

[34]BBC. World Survey Poll 2012 [EB/OL]. https://globescan.com/wp-content/uploads/2012/05/2012_bbc_country%20rating%20final%20080512.pdf,2012-05-10/2019-08-18.

[35]BBC. World Survey Poll 2017[EB/OL]. https://globescan.com/images/images/pressreleases/bbc2017_country_ratings/BBC2017_Country_Ratings_Poll.pdf,2017-07-14/2019-08-18.

[36]European Commission. Standard Eurobarometer 91 [EB/OL]. https://ec.europa.eu/commfrontoffice/publicopinion/index.cfm/survey/getsurveydetail/instruments/standard/surveyky/2253,2019-08-23/2019-08-25.

(責任编辑:林立)

猜你喜欢
中欧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迟福林: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深化中欧经济合作共同任务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 000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中欧关系40年:与时俱进,未来可期
中欧:为共赢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