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影像技术下沉浸式体验馆展示设计研究

2020-01-02 22:11刘丹丹
文化产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感官空间生态

◎刘丹丹 赵 鑫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天津 301800)

随着现代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媒体在数字化信息时代逐渐失去优势,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人们可以足不出户浏览到全球各地的事物。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的趋势下,当下的体验馆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实施“数字化举措”,借助新媒体来完善改变传统体验馆的展陈方式,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体验馆娱乐与精神上的体验需求。

一、沉浸技术:新媒体影像技术

“新媒体影像技术”,广义上指新媒体技术与图文影像的结合。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影像跳脱出传统的文字、图像、声音的单体化,达到数字化多媒体的新高度。新媒体影像技术在重视视觉呈现的基础上,将静态图像、动态影像、音频、文字和多点触控等媒体技术相结合,实现“情景再现”的效果氛围,增强体验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性,即沉浸式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目前社会上传播度、接受度最为广泛的新媒体技术。其实现手段就是使用计算机模拟现实全景环境,使用户沉浸到智能终端构建的数字仿现实环境之中,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力觉等多感官互动体验。

新媒体影像技术作为可以产生强烈沉浸式体验的新兴媒体,用叙事情节使体验者与空间拉进距离,在增强体验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二、沉浸式体验:感官与交互体验

1975年契克森米哈首次提出了沉浸理论,他指出“挑战与技巧是影响沉浸的主要因素”,挑战与技巧两者之间必须达到一定的平衡,才会使使用者进入沉浸状态,挑战的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体验者丧失一定的沉浸感。后续的研究表明着重于沉浸式挑战与技巧平衡下带来的自我肯定,可以促使使用者更加专注,有助于激发潜在学习行为。

沉浸理论则在体验行为中被概括划分为感官体验和交互体验。感官体验即为视、听、味、嗅、触五感上的刺激,在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实现手段为全景影像显示技术、立体环绕声技术、味觉复制技术、气味复制技术、体感复制技术等。通过刺激五感可以吸引体验者注意力和增强情感共鸣性。多感官的沉浸体验可以提高体验馆与体验者的连接性,整个体验馆叙事情境与环节设置也会随感官体验的变化而划分出不同的氛围。

交互体验则更加注重体验者行为上的互动体验。在新媒体影像下实现的虚拟物象中,体验者通过行为干预来获得相应地信息反馈会增强虚拟现实的“真实性”。体验者能够自然的通过行为控制、运动跟踪和计算机视觉,在虚拟数字环境中与人机和其他体验者进行交互,得到更加接近真实的沉浸式体验。

三、主题沉浸式体验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循规蹈矩的陈列式体验馆。面对越来越多的艺术受众群体以及群体不断上升的娱乐与精神品位,体验馆在带给体验者沉浸体验的同时,更要兼顾体验环境与体验形式在艺术性、立意性、教育性上的价值输出,使体验者除了参与体验环节互动,亦能在精神、情感认知方面得到充分的满足与升华。这要求体验馆对自身信息输出和情感传达有明确的认知和定位,主题沉浸式体验应运而生。

(一)空间的叙事

只有当体验馆开始讲故事时,体验者才会将自己生活上的情感经历与体验馆中的体验经历相结合,形成属于个人的独特的情感共鸣与体验记忆。空间的叙事就是将体验馆的主题立意以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故事情节、故事情景、故事角色、故事节奏的设置使体验者沉浸其中。

空间的主要叙事方式之一就是空间中的展示设计。利用艺术与美学原理,通过立体布局的设计,在固有空间中创造出具有故事情景叙事性的氛围,在新媒体技术的配合下打造历史再现、模拟未来的沉浸体验,让体验者初步达到一种置身其中的参与感。

(二)移情化的叙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就是将人的主观情感通过故事的勾连性转移到客观事物上,伤感时哭泣的花、离愁时凄鸣的鸟,都是将主观情感转移到客观事物上,又以客观事物来烘托主观情绪的移情手法。

在新媒体影像技术创造出的叙事情景空间中,移情是一种传达叙事情感、立意精神的高效方式。可以使体验者实现最大程度的情感共鸣,使空间中的景与物都有了生命力,打破体验者与周遭环境,倾听者与叙述故事本身的界限,使体验者的情感能同故事情节的转折同悲共喜,进而引发自身更为深刻的思考。

(三)观众“接受者-参与者-创造者”身份演变

当体验馆随着新媒体影像技术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时,体验馆中的展示物,体验空间与体验者的身份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传统的体验馆中,体验者被动的接受信息,为“体验者——展示品”的单项模式,“体验者”与“体验空间”的划分相当分明,容易使体验者产生作为“过路人”的游离的看客心理。

基于交互沉浸模式,利用数字艺术的多变与可创造性,调动体验者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在实现智能终端互动的前提下,增强体验者之间互动的行为连接,使其成为艺术展示最终效果的一部分,由单项个体转换为群体,实现“体验者-展示品-互动-体验者”的循环创造模式。

四、以海洋生态体验馆为例的沉浸式展示设计

海洋生态主题体验馆的主旨是传达海洋生态的环境之美。科普海洋生物与海洋生态的相关知识,唤起人们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在空间布局上,为了增强情景叙事性,要充分利用空间结构、现场时间和运动轨迹,在空间上与故事达到融合统一。

通过新媒体影像技术,实现体验馆空间与现实的相互交错,将瑰丽梦幻的海底生态世界在一方固有空间中得以重现。合理划分空间布局,设置故事环节,使得叙事发展具有起承转合的戏剧性,引导体验者的情绪起伏,从而达到沉浸状态。合理安插与虚拟空间海洋生态物象互动的节点,增强体验者与虚拟海洋生态空间的勾连性,使得体验者对虚拟空间有进一步的“信任感”,专注于当前情景故事走向并调动积极性自发参与到空间互动中。

五、结语

比起人们只能远远观望的传统展品陈列方式,沉浸式体验馆更加注重体验者的情感体验和与空间物象的互动参与性。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体验馆的变革锦上添花,既填补了传统展示的信息缺口,又凭借自身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减少了体验馆体验环节的日益同化,以虚拟现实为主的信息传达方式也避免了过度浪费稀缺资源或生物资源。新媒体影像技术加持下,将来的沉浸式体验馆会更加丰富、更有深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感官空间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生态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