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0-01-08 15:33杨子泉孔德睿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色大学生文化

杨子泉 唐 辉 孔德睿

(信阳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逐步积淀起来的中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国革命精神和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精神财富。它蕴藏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不求回报、服务社会的爱国热情和高尚品质,并承载着红色历史、革命精神、光荣传统和思想境界,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1-5]。2017年的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教育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文化。”[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

一、红色文化的育人意义

红色文化是高校育人的宝贵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资源,而且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非物质资源[8]。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多元文化发展,西方文化入侵,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当今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无数为新中国诞生战斗、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分不开。他们的奋斗历程凝聚成了当代红色文化精神。高校是传承红色文化的主要阵地,应发掘新途径,搭建新平台,深入解读红色文化精神,促进红色文化在高校传播。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校园红色文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培养计划主要是教育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忽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红色教育主要停留在思政课堂教学上,大多数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革命先烈英雄故事的了解少之又少。红色文化的缺失在大学校园里是比较常见的。

(二)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动力不足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每天都在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考入大学后,往往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学习的动力,迷失了学习目的。在大学生的眼中,说到红色文化,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对比如今富裕的物质生活,他们就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干扰,更加觉得没有必要传承红色文化。他们没有充分、深刻地剖析红色文化中的当代精神,导致缺乏传承红色文化的动力。

(三)西方文化渗透大学生的思想比较严重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认知也逐渐出现了偏差。很多人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中先烈们的精神,导致他们在享受优质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丢失了自己的精神财富。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大学生不能坚定地肩负起家庭责任和国家希望,不能将红色文化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很容易受消极思想左右,导致他们价值观偏离,对待生活态度消极,容易被生活中的小挫折或困难打败。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

学生干部和普通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致。学生干部一般要比普通大学生参与度更高、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更高。学生干部通常都是通过班级民主选举产生,一般具有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上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并能更加自觉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参加红色文化教育,利用高校创建的红色文化基地和教育平台来自觉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也就比普通大学生更加深刻。

(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对红色文化蕴含的深层次教育意义认识不到位。红色文化主要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为载体。物质是以伟人故居、重大事件旧址、博物馆、纪念碑等革命遗迹形式存在;而精神大多是在教科书中,通过教师上课的剖析引导学生领悟。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会在假期到这些革命圣地旅游参观。但大多数人都是怀着休闲娱乐的心态去游览,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次教育意义缺少关注。二是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持消极态度。当前的大学生对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持消极态度,主观原因在于于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长久以来都更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品德、心理的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客观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把及格、学分作为自己的学习目的,这样片面的学习观念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思想文化的不重视,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远意义认识不清[9]。

(三)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资源挖掘深度不够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是相当丰富的,通常都由文物和故事结合在一起,生动具体。文艺工作者以此为背景创造了一些优秀的红色歌曲和电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多数有关红色文化的图书、报刊等资料只存在于图书馆或历史教科书中。专家在编写一些教科书时,也只是对一些英雄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表面化的介绍,没有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精髓,不能震撼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吸收、传承红色文化,致使一些大学生像看故事一样,看完就忘了。并且,当前的大学生自主意识极强,个性突出,心理特征明显,对自己的需要有明确的认知,而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的某些需求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就难以提高。

(四)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单一,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创新不足

红色文化教育主要存在于课堂内,很多教师没有找到良好的教育模式。教师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具有时代意义且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红色文化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学习、传承红色精神。高校老师虽然在课堂上改革了教育方法,但思想理论课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一言堂”“满堂灌”,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抬头率不高,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难以保证。

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教学阵地建设,争创红色文化品牌

大学生在大一刚入校时就应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再经过大学四年的红色文化熏陶,长年的累积,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实效才能得以提高。比如,信阳坐落于鄂豫皖革命纪念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信阳学院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要求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将信阳地区的特色红色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引进信阳当地的流寓文化,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希望能把当地的区域特色文化流传下来。

学校要始终坚持红色文化进校园,每个学期的课程计划中都安排有必修的思想政治课,对专业教师进行红色教育培训,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将红色文化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并增强大学生日常红色文化教育的氛围。

针对教材内容表述深度不够的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搜索丰富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让课堂内容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高校为了学生的安全,不可能让大量学生到红色文化资源实地进行体验式的现场教学。为了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教师就需要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多维度地接受红色文化精神的感染。

(二)辅导员队伍做好思想传播者和引路人

高校学工部门可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联合举办培训班,让辅导员通过瞻仰革命先烈的塑像、听取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深入领悟红色文化的育人精神,积累经验,增强红色素养,为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使辅导员真正体会红色精神,通过日常的工作将红色文化传承到大学生中去,做好传承红色文化的思想传播者和引路人。

(三)学生干部成为红色文化的主力军

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的主干力量,应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是发挥学生干部榜样作用。学生干部要通过加强自身对理想信念的学习,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起其余大学生的效仿。二是发挥学生干部的协调作用。学生干部作为团委、辅导员等的小帮手,在校园文化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协调和组织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上,学生干部可以根据大学生日常关注的热点和动态,策划、组织班级或校园各类特色红色文化活动,激发大家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地方特色。

(四)基于社团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

学校应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大学生的需要,依据当地特色,建立独特的红色校园文化。学生可在课余时间搜寻相关资料,自觉主动地学习,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如果长期坚持,大学生就能增进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活动很重要。第一,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学校可结合重大节日,定期开展红色故事进课堂、红色歌舞剧、红色歌曲比赛、红色知识竞答等活动,如开展“缅怀先烈”为主题的导师课活动,让每位大一新生都能在入校时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第二,加强红色教育的实体建设。学校、学院可在宣传栏、文化墙上设置红色文化宣传栏目,在校内醒目位置放置革命先烈及其革命事迹的雕塑、张贴宣传标语等,长期开展红色文化宣传。

大学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校园红色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有潜移默化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教书育人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是通过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吸引,让大学生坚定对真理的追求,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红色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