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农业机械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20-01-08 15:33刘莉滋王海宝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业机械特色

刘莉滋 王 辉 王海宝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重庆万州 404130)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1]。三峡库区作为我国重要生态经济区,承担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使命。研究表明,三峡库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农村从业人员文盲、半文盲达60%,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2]。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推进三峡库区全面脱贫攻坚、加快致富步伐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峡库区地貌结构复杂,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更为苛刻,对专业技术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创新性、适应经济发展的农业机械专业特色技术人才对三峡库区农业发展极具意义。

一、三峡库区农业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应用型大学本科农业机械专业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存在实践形式单一的问题。学生往往只能按照刻板的程序完成教学实践任务,无法从根本上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在理论教学上,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应用型大学本科农业机械专业教学偏重自上而下的灌输知识,缺乏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致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熟练地运用相关技术,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缺乏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在农业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统一和平衡理论与实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缺乏特色

当前,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良好的对外合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农业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脱离了生产实际需求,无法有效突出培养目标鲜明的特色。课程结构设置不太合理,有的过于宽泛,专业特色体现不足,难以在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

(三)缺少对外合作与交流

农业机械专业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更新换代,合作与交流是校企双方共赢重要的途径。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力和创造力。目前,真正具备多元化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学生十分匮乏。这就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企业需要花大量时间定向培养特色、专业人才。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师资力量薄弱,对外合作领域分布不均匀,合作办学的模式单一且层次不高,涉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二、三峡库区农业机械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思路

(一)加强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

农业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须立足于对应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为了克服农业机械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短板,各院校应注重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农业机械理论知识略显枯燥,若内容没有针对性,授课方式不新颖,学生就不爱听,自然就学不透、学不深。目前,微课、MOOC(慕课)、SPOC(私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教学形式不断发展。各院校可借鉴当代信息化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农业机械的兴趣与专注度,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3-5]。

三峡库区地貌结构复杂,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更为苛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农业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是三峡库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熟悉程度的重要手段。各院校可结合三峡库区地域特征,建立具有三峡特色的农业机械户外实训基地,将课堂上抽象的理论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实践中去,变成感性的认识,丰富学生在农业机械方面的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

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平衡的整体。加强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加速达到三峡库区农业机械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三峡库区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个性化特色专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发展特色人才

培养目标要以学生为中心。各院校必须明确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具有分析力和创造力的人才,使其成为高素质农业机械人才,并尽快融入到库区农业发展中。地方高校可借鉴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一专多能人才,既具备农业和机械等多学科交叉背景,又具有专业迁移能力[6-7]。三峡库区特色农业机械专业要适应农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求,结合特色专业的建设,明确思路,与政府、企业、高校联合,对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特点、人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预测,有阶段性和针对性地建设特色专业,更加科学地培养人才。

(三)推进合作与交流,发展多元化人才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某一国家或地区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突破各种困境和瓶颈的,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才是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相应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三峡库区各院校可建立适应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借鉴“双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正确运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育人”的基本理论[8]。

为了使合作与交流达到多元化的目的,合作内容不能局限于企业和各大院校建立合作平台,而应进一步“走出去”[9],实现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各大院校要学习先进的农机设计与制造技术,培养更多具有丰富经验的特色专业人才,致力于三峡库区农业的发展,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在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保障水平,提高国际化人才的整体素质。

在多元化合作与交流中,教师是培育人才的中坚力量。各院校必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如可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到著名高校或研究所交流和参加实践锻炼等,实时掌握农业机械全球发展动态,回国后以新颖的形式教授给学生最先进的农机技术,全方位提高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三、结束语

当前,科技技术日异月新,农业机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渐加快。各大院校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把握好机遇,结合三峡库区农业特色,培养农业机械高素质人才,加强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推进多元化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才素质;建立个性化特色专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特色性人才、多元化人才,各大院校才能服务好三峡库区农业机械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农业机械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