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以营口理工学院为例

2020-01-08 15:33李晓红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课程思政

曹 亮 李晓红

(营口理工学院外语教学研究部 辽宁营口 115000)

一、背景与现状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且它并不是单靠几堂思想政治课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综合的工程[1]。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大学英语课程责无旁贷。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授课时长看,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时间最长的一门课程。其次,从学科特点看,大学英语课程属于人文学科,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科技等多个方面。最后,大学英语课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流最突出的课程,更方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优越性。因此,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可能。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大学英语教师应针对现行大学英语主流教材中中国元素缺失的现状,结合各个单元章节主题,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在每一单元融入的思政内容不能以讲道理的形式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以听力理解、看图分析、辩论、演讲等不同形式展开。多样的形式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学生参与度高,接受、理解得也更好。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1第一单元“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为例。这是一篇大学校长对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发表的演讲,表达对大一新生的殷殷期望和良好祝愿。笔者在单元导学中加入了习近平总书记于五四青年节当天在北京大学对学生的讲话,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更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二)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只有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他们才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师资队伍,高校应选拔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素质高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党支部书记亲自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定期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调研、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讲授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这个教学团队成长迅速,产生了积极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参与进来,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了一支业务过关、思想过硬的教学团队。

(三)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可以获得文化自信。这是大学英语课程独有的重要思政功能。然而,大学英语历来被误解为单纯传播西方的人文、历史、文化的课程,甚至被人诟病为崇洋媚外。其实,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传播世界文化的基础课程,而且承载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因为大学英语课程是唯一一门中西方文化正面交锋的课程,在训练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会有意或无意地渗透文化比较、价值比较、道德比较。教师要借讲授西方语言文化的契机,循循善诱,适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在这些比较中坚持文化自信,热爱、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合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对大学英语正常教学的有力补充。正常的课堂教学受学时、班型等条件限制,学生的讨论有时可能并未尽兴。第二课堂活动覆盖面更广,形式更加灵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为了更好地配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自然而然地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三观,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是全国各高校都有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它历时长,覆盖学生范围广。充分发掘并利用好大学英语课堂的阵地作用,就可以在很长时间里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英语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01—02合刊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第二课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