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0-01-08 15:33芮红梅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职职业素养

芮红梅

(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庆阳 745700)

目前,大部分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不强,成绩并不突出,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课外阅读量有限,生活经验匮乏,写作缺乏丰富、有效的素材,无法运用华丽的语言进行修饰和点缀;二是学生写作训练机会不多,动笔时缺乏清晰、完整的思路;三是部分学生的基础语言应用能力差,未意识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重要性,长期下去,必然会对语言应用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等提供帮助是比较有效的。

一、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依据

2016年,教育部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明确了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即“以就业为导向创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般来说,该体系包括两大内容——文化课与专业课。这两种课程的设置都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是促进社会交际的一个重要介质,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语文是中职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加强基本能力的培训和发展,提高语文实践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由此看来,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承担提高学生道德文化修养的重任,而且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和职业需求的内在关系[1],摸索出一条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务必强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中职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及教学目的决定了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有效路径。由于中职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模仿”就能有效弥补其在写作中的短板和缺陷。

(一)语段仿写

目前,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是比较合理、适宜的,有不少课文都摘选自名家作品,体裁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语段仿写是指教师在为学生介绍一些抒情散文的过程中,碰到一些情感表达鲜明或描述景观形象的段落或语句时,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揣摩、多分析,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及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相同的写作思路和方法来仿写。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由此能发现,作者的情感一开始是哀愁,随后变得喜悦,接着又掉进哀愁的漩涡中。根据情感的变化路径,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对月下荷塘的喜爱之情。利用仿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让学生不怕写作,敢于下笔,敢于突破自己,进而形成强烈的写作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相应的灵感。

(二)情节扩写

情节扩写又称为结尾续写,是指鼓励学生在掌握作者思想的前提下,按照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为文章扩写后续。比如,在读完小说或文章后,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讨,并设问,观察学生对故事后续发展的看法和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把自己当做文章中的主人公,思考接下来会怎么做,让学生在自由想象的前提下续写文章。这种训练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客观、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引申含义,促使学生的想象及联想空间不断扩大,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言实践技能等将发挥积极作用。

(三)内容补写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摘自某部小说。受篇幅或字数等方面的限制,课文在描述人物性格、面貌、心理状态等时或许比较简略、直接。基于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结合实际生活,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及性格特点,进而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更积极地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避免在写作的过程中生搬硬套、平铺直叙、语句不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华美、灵活的语言修饰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提高写作质量。在内容补写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升。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内容,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培养语文素养,就一定要确保读与写共同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是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遵循语文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需求,设置合理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养。教材编写者在编制教材时也一定要灵活整合各方资源。唯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自然融合,避免出现生硬呆板、牵强附会等问题,确保教学氛围轻松、自由,促使学生语言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进而实现自身职业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素养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