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冲突分析及其解决策略

2020-01-08 15:33王周益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同伴冲突玩具

王周益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 江苏昆山 215000)

冲突是一个过程,是指具有对立的、互不相容的事件、动机、行为、观念的相互干扰。幼儿的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观点、愿望等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能促使幼儿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也是不可避免的。相比小班,中班幼儿道德感不断增强,相互间的交往也增多了,同时也产生了攻击性行为。那么,幼儿之间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呢?笔者认为幼儿间发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的“自我中心”指的是幼儿还不能将自身与外界很好地分辨开来,把自己当做是宇宙的中心,通常以自己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常常会以自身满足感、荣誉感没有得到满足或体现而发生冲突。例如,在晨间游戏中,幼儿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开始游戏。可是,过了一会儿了,孩子们就争吵了起来。有些孩子就会跟我告状说自己的玩具很少。有的孩子自己有玩具,而且还拿了很多。由于玩具数量是有限的,选择该玩具的小朋友又很多,就难免会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教师会鼓励孩子没有玩具或者玩具少时就与同伴一起合作、分享。可是,幼儿们还是自顾自地进行拼搭。不一会儿,有些小朋友会向我告状,“他们玩具都比我多,我的最少”。这种情况是由于在家没人和他抢着玩。因此,孩子们没有分享的习惯,更没有合作的意识。当玩具过少或者没有达到其要求时,他们就会与同伴发生冲突。[1]

二、年龄、性格等差异

中班幼儿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其认知和是非判断能力还比较弱。加上接触社会的方式不同,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也存在差异。而且,中班孩子又具有极强的自尊心。随着道德感的不断发展,他们打抱不平、维护纪律的现象明显增多。[2]

三、各方面环境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是家里人的宝贝。他们从小生长在温室中,父母尽可能地为之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竭尽所能地满足他们各种各样的要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在成长中缺少了与社会交往的机会,缺少了解决冲突的机会。因此,他们又怎么会友好、无私地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呢!

(二)幼儿园环境因素

现在的幼儿园普遍存在一个班容量过大的问题。这种拥挤的空间会使幼儿感到压抑,影响幼儿的活动,从而引发各种冲突。另外,幼儿间互动材料的种类、样式、性质等也会对幼儿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和家长在解决幼儿同伴冲突问题时,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我们将从案例分析中进行阐述。[3]

案例:在一次区域游戏时,选择阅读区的孩子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看同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心爱的书独自津津有味地看着。这次,性格内向的亮亮和外向又强势的乐乐在阅读区里一起看书。过了一会儿,乐乐就哭着向我告状,说亮亮打他了。我很惊讶。平时,亮亮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性格温和,通常不会去招惹其他孩子,更别说打人了。今天他怎么会动手打人了呢?当老师和乐乐一起到亮亮那儿了解情况时,亮亮一脸委屈。当我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时,亮亮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经过我的了解,原来是乐乐去抢亮亮正在看的书,亮亮不肯给,乐乐就争抢着把亮亮喜爱的书给撕坏了,还扔在了地上。于是,内向的亮亮生气了,冲上去打了乐乐。乐乐就哭着向我来告状了。我在了解了情况后,心平气和地与两个幼儿进行了交谈,把孩子各自存在的错误告诉给幼儿听,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两个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相互道了歉。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两个小朋友友好地一起看着书。

教育策略:在该冲突现象中,我们首先要把握好冲突的原因,然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指导。教师发现了他们的问题后,应与他们两个人进行沟通,跟他们讲道理,不能一味地批评幼儿。如果一味地去评判他们,那么幼儿接下来的交往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案例中的教师就十分懂得引导艺术,在与幼儿交谈后,帮助孩子了解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再请两个小朋友进行协商、调解、相互道歉。这时,两个幼儿在相互的道歉中更好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通过这次事件后,孩子们以后在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就会很好地避免或解决了。[4]对这次案例进行分析,我认为解决冲突的策略如下。

1.教师要了解、关注每一位幼儿,尊重个体差异、热爱幼儿,公平、辩证地看待幼儿间的冲突。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针对性地解决冲突。当孩子间发生冲突后,教师应认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要及时对他们的冲突采取有效措施,平等公正地看待幼儿的行为,不能敷衍了事,并尊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差异。这样才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交往体验。[5]

2.营造宽松、舒适的活动环境,教授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丰富的材料,避免不必要的争抢和紧张关系的发生。[6]由此可见,教师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引导幼儿正向的社会性行为,并教给其技巧,以减少冲突行为的产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教给幼儿一些避免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处于冲突中的幼儿,引导幼儿自行解决冲突是解决的重点和最高层次。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冲突时常发生。如果都由教师包办代替,这不仅会减少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还会使其产生依从性。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来处理,增强其解决冲突的能力,促进其社会交往,使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产生责任感。

4.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很多家长在幼儿一出现冲突行为时便加以阻止或包办解决,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实际上,冲突能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社会经验,能让幼儿获得人际体验,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也能让幼儿逐步学会采取同伴的观点。

因此,让我们正确看待冲突,珍视冲突带来的价值,不一味地抵触。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好幼儿之间的冲突,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和社会发展,并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同伴冲突玩具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