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科学区
——例谈支持幼儿区域探究活动的小策略

2020-01-08 15:33诸玲霞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验科学区域

诸玲霞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区域活动因为拥有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快乐自主的活动过程,所以它是一种把幼儿学习融入到游戏中的最佳模式。我们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打破了以传承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观,在创建游戏情境、丰富游戏体验、凸显幼儿主体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努力使区域活动真正立足于幼儿,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探究学习、获得能力发展、自我创造表现的新天地。

以科学区为例,我们从内容选择、材料提供、环境创设和教师指导四个方面对促进小班幼儿主动探索的指导策略开展了实践研究。

一、内容选择策略

(一)与主题教育目标一致

秉承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重要实施手段而存在。选择的内容或作为教学活动前的经验准备,或作为教学活动后的拓展延伸,旨在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希望能平衡幼儿的经验,让他们经历的课程尽可能地规避经验缺失的问题,帮助幼儿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让他们的学习逐渐接近最近发展区。我们通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来达到让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内容的选择首先需要与主题教育目标相一致。

(二)与幼儿日常生活接轨

我们认为区域活动的内容也离不开幼儿的实际生活,应来源于幼儿的固有经验,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通过与常见材料的互动形成新的有益经验。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注重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妙,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究热情,培养观察力。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习身边的科学,从生活中来提取有效的科学信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生活化的科学更易于孩子接受。

二、材料投放策略

内容选择确定以后,材料投放自然也要跟上了,因为内容和材料其实是不可分的,很多时候材料是内容的载体。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认为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索的刺激物,又是他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能借助于对物体也就是材料的直接操作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一)多样性材料支持探究行为

我们知道幼儿是通过行动,也就是操作来学习的。多样化的材料会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材料是指向经验的。不同材料隐含不同的关键经验,或者说教育价值。我们理解的多样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同一目标,多种材料。例如,“运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勺子、吸管、滴管、针筒、海棉等材料,期待幼儿在感受不同工具使用方法差异性的同时,能再次感知水的特性,能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运水工具完成游戏。“光影小屋”为幼儿准备了投影灯、手电筒、彩色玻璃纸,希望幼儿在玩玩试试的过程中能感受光影的奇妙,有参加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二)开放性材料鼓励深度学习

材料的开放性则意味着同一材料可以进行改变、组合和创造。也就是说,同一材料具有多层目标。例如,“玩转彩纸”,提供的材料很简单,就是正方形的各色彩纸、棋盘格底板和一些模版。同一份材料通过不同孩子的操作呈现出了不同的层次。能力弱的孩子在随意摆放的基础上可以按照老师提供的模版摆一摆。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自己设计模版,再来摆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孩子选择了合作。同伴间互动式的学习促进了经验的分享与提升。“我来夹”是从平面单一物品过渡到立体,逐步转化为绕、拧、夹等系列连续动作。教师要鼓励幼儿挑战各种玩法,由自由选择转变为自主选择,同时要挑战难度,由单一技能转变为综合技能。

三、环境创设策略

我们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获得发展的。广义的“环境”是指学习资源的充分支持和满足。因此,创设积极、互动,能激活幼儿思维的学习环境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一)趣味的环境能激发探究的兴趣点

我们将科学区布置成“光影小屋”,使科学区的情境充满神秘的色彩。这种情境让幼儿喜欢参与其中。他们主动运用材料,探索科学的奥秘,仿佛自己也是一位“小博士”“魔术师”。因此,探究的兴趣大增。

(二)变化的情境能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为了引导小班幼儿关注种植区,我们提供了多种种子,开展系列活动。从松土、装泥开始,孩子们都要自己动手。孩子们对一颗颗自己送进泥土的小种子多了一份关注。他们发现不一样的种子长出来的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去感受它的成长。

四、教师指导策略

教师是幼儿是否能在区域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以先进的理念、开放的胸怀、生态的眼光,找准关键经验,创设激趣环境,使区域游戏更加充实、有益、富有创造力。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区域游戏的价值,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其多元发展。

(一)适宜促进游戏的有效开展

为了让幼儿能获得更多直接有效的经验、更好地发挥区域游戏的作用,老师要巧妙借助图示、儿歌等方法,帮助孩子们化解难点,体验成功。

我们都知道对小班孩子来说,形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但是,对零基础的小班孩子来说,活动后的整理又是难点。于是,我们也为幼儿提供了相应的辅助图片,包括照片式的实物图片和颜色、数字符号,期待幼儿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通过整理玩具的小环节,通过我们有心设置的小细节,来实现从实物匹配到符号匹配的过渡。

(二)适时推动幼儿的主动探究

幼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最喜欢去观察、探究那些符合他们兴趣和需求的东西。我们认为“发现学习”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在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上。例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这些对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只能通过潜移默化,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会”。

总之,任何活动的设计我们都尽可能多地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任何活动都应将知识、方法、兴趣和态度紧含其中。任何活动的实施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我们希望能突破原有的组织模式来给孩子们更多发展的可能,期待孩子们在获得科学经验的基础上,能实现观察能力、统筹能力、思辨能力、动手能力,甚至是审美情趣的提高。

猜你喜欢
经验科学区域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分割区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区域发展篇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科学拔牙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