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策略
——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例

2020-01-08 15:33林云美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二氧化硫试管高中生

林云美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福建 350400)

化学信息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必须有强烈的获取化学信息的意愿,能够从丰富的信息当中提炼关键点,并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信息素养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及全面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现状和不足

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不足是非常普遍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社会各界并不重视对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高中所涉及的各个学科都有主次之分。语数外居主,其余的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次之”的地位。高中化学学科的地位不足以和语数外相提并论。这一客观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化学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他们认为得高分、考高分足矣。很少有人从真正意义上去关注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

(二)高中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

实验本是高中生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高中的化学实验室却很少开放。在一个学期当中,教程中少有几次涉及到化学实验,且都未必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用“描述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相关教学,导致大部分的实验现象、操作步骤,只存在于学生的自我想象当中。可以说,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对化学信息素养的汲取和培养始终处于起步阶段。

(三)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学生能获得信息的渠道并不丰富,能让学生主动探究教材以外化学信息的渠道和空间都较为有限。然而,一旦学生仅满足于教材上的知识点,其就非常有可能变成“不思进取”的“后进生”。更重要的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意识不到化学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也没有提炼和加工信息的意识,更无法意识到信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主要策略

要想切实提升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展开:

(一)培养高中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增强其化学信息意识

高中化学教材当中的文字信息较多,涵盖面较广,既有对概念的解释、现象的描述,也有对化学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和整理加工的部分。这些内容既能保障学生涉猎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也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学生对教材文字信息的领悟,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

首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当中涉及大量的图表信息。这些图文并茂、而且充斥着大量信息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捕捉信息。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验证二氧化硫是否具有漂白性的实验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当中“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危害”,来获取相应的信息,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明白二氧化硫是怎样转化为硫酸和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以此为前提,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改变能源结构、硫酸工厂或冶金工业尾气吸收处理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另外,以本课题为例,教师还可以指导兴趣小组对雨水在放置过程中PH测定的数据(PH减小)中获取信息:二氧化硫易溶解于水,并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弱酸且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强酸)。

其次,学生要学会筛选关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加工处理成连贯的、可以生成知识网络、信息网络的化学语言。

最后,学生要广泛利用推理和推论的方式,捕捉教材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化学语言和隐藏信息。

(二)从实验中获得化学信息,增强其信息意识

教师要重点提取教材信息,并根据学生捕捉重点信息的情况,对其阅读能力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教师可以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然后填入表格,让相关信息变得更加直观。

首先,引入实验。教师可将装有品红溶液的两支试管,分别通入二氧化硫和氯气,并对试管进行加热,然后观察试管内品红溶液的颜色变化。短期内,两个试管内的品红溶液颜色都会褪去,但是后续通入二氧化硫的试管内的溶液颜色会恢复。但是,通入氯气的试管内溶液的颜色不会恢复。

其次,分析实验结论。这说明导致二氧化硫和氯水的还原效应是不同原理所造成的。二氧化硫的还原效应主要是其同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了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快速分解、恢复原状。氯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氯酸是一种强力的还原性物质,容易和有色物质直接发生反应,生成稳定性更强的无色物质。[1]

最后,教师要汇总表格,提炼信息,把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捕捉的内容更为全面地反映在图表当中。

(三)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提炼能力

化学课堂中所提及的很多知识点、化学反应和实验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有直接的呈现。教师可以把握这一优势,在课堂上通过导入生活化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提炼化学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在本质上和二氧化硫相关。例如,酸雨的形成、部分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著名的“22种果脯蜜饯因二氧化硫超标被勒令下架”的新闻,并将其制作成新闻短视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模拟食品办、工商局等专业机构,对这类产品的化学成分及危害性进行阐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接捕捉情境当中的有效信息,并围绕二氧化硫性质这一教学主题展开探究。

猜你喜欢
二氧化硫试管高中生
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加热时二氧化硫生成规律研究
酸碱滴定法测定香菇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进入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容易聚集场所有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