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化教学中开展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以“我认识你——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为例

2020-01-08 15:33杨文刚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笔者人工智能

杨文刚

(贵州省贵阳市实验小学 贵州贵阳 55000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家长、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校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是包含在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之中的。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一、科学的教学分析,做好针对性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能建立起一个开放性的课堂。人工智能实验课堂正是如此。教师应当积极地对教学进行分析,并设计一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引导,从而真正实现人工智能课堂的差异化、个性化教学。

例如,笔者在进行“我认识你——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会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需要学生在学习图像识别的过程中掌握好“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的运用和生产中的意义。这样能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其次,笔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其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到了“人脸识别”这一概念,但对其相关原理和技术的应用依旧很陌生。因此,教师应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最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重难点设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并使用“人脸识别”模块;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明白“Face AI”的功能和原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课堂“人脸识别”签到系统的制作方法,并能进行相应的创新。[1]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知识视野的限制,他们对“人工智能”这一抽象的概念不能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进行引导,一方面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陌生感,另一方面还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根据上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人脸识别”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因此,笔者在课前引入的过程中就会以一个“人脸识别”的小游戏来导入,在向学生展示人脸识别奇妙性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近距离地接触这一技术。然后,笔者会设计探究活动,即“了解人脸识别”,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对“Face AI”功能进行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更多内容和功能时,笔者会在一旁稍加引导,让学生掌握编程语言的常用方法,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后,笔者会让学生自主建立人脸数据库,然后进行图片、人脸的识别。

三、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学生在合作中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他们在取长补短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合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生们初步掌握Face AI的功能之后,笔者就会通过发布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任务。首先,笔者会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领头羊”,带领小组进行学习。其次,笔者会下达两个探究任务,“制作性别识别为基础的签到系统”和“制作人脸识别为基础的签到系统”,让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部的每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有的在进行编程设计、有的在研究导学任务单、有的在观察程序完成的进展,并准备填写活动评价表等。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最后,笔者会根据每个小组的制作成果进行展示评比,指出其存在的优缺点,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编程能力的提升。

四、课后总结引导,科学合理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客观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并且,教师还可以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这样的学习软件进行评价,并通过大数据手段为学生查漏补缺。[2]

本节课的末尾,笔者会根据本节课“人脸识别”这一核心知识点来进行知识的拓展。例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脸识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人脸识别技术拓展到图像识别技术,从人脸的识别拓展到物品分类、车牌识别、指纹之别、虹膜识别等,帮助学生开阔知识面。这样的形式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真正加强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在课程中,除了口头评价之外,笔者使用了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的探究任务做了评价。在如今的课堂中,合适的评价体系是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手上还有小组评价表,分为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自评是完成任务以后马上自己评价,教师评价是课后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真正从多元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结束语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学生的能力成长需求。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从人工智能生活化实验的角度入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人工智能”的拓展应用以及原理。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笔者人工智能
人脸识别 等
老师,别走……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人脸识别在高校安全防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