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0-01-08 15:33刘云丰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观潮涨潮钱塘江

刘云丰

(淮安市人民小学 淮安 22300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

二、课文简要

作者描写了观看钱塘江涨潮时的壮烈开阔的景象,从而说明钱塘江的伟岸。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观潮景象,重点突出了涨潮时的钱塘江景象,“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讲解拼音、重点词句、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讲解文章特色、作者感情、课外拓展。

四、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们了解到钱塘江的外形,还有涨潮的地理因素。

2.掌握本文的“潮”“称”“盐”“笼”“罩”“蒙”等13个重要的生字,认识文章中“薄”“号”“笼”“蒙”等多音字,理解“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等12个重要的词,能够理解“浩浩荡荡”“水天相接”“若隐若现”等重要成语的大概意思,并能进行灵活运用。

3.能够自然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并背诵重要段落。

4.弄懂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艺术手法。

5.引导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钱塘江的雄伟景象。

五、难点

本篇文章的描写顺序(从远到近)、描写角度(形、色、声、势)、描写方法(比喻、夸张、引用)。

六、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1.与学生进行交流:你是否弄懂这篇课文的生字、难字;请你找出这篇文章中你不理解的词语以及句子;你最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或者哪一段落,并说出原因;你是否观看过涨潮时的情景。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

2.拓展课外知识。

七、教学准备

老师:重点字、词、句子以及相关的拓展资料,如涨潮图片、退潮图片、涨潮视频。

家长:帮助学生了解涨潮知识,帮助学生完全相关作业,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去观看涨潮景象。

学生;提前预习,并在网上了解钱塘江涨潮时的景象及相关知识。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

让孩子在家里或者是课下预习《观潮》,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预习时,我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对应的目标任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例如,基础目标设置:找出你感觉比较难的生字词,做好标记;进阶目标设置:根据预习情况,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为什么;高阶目标设置:根据课文内容说明文字结构,准确描述涨潮、退潮的过程,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朗读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并要求将这篇文章读出气势来。“读书方面,我会逐段设计领读者,由他领读。我会先教领读者阅读技巧,从而让阅读变得更加精彩。”

(三)内容教学

1.将学生们不懂的、不会读的生字和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大声读两遍,并要求其在本子上工整地抄写一遍。

2.随机抽问学生进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游戏以及词语宝宝连线游戏(将词语与其正确的解释用直线连起来)。

3.理清文章的顺序,找出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词语及句子。

4.随机抽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篇文章的情感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

1.布置课后作业。2.背诵重要段落。3.小组交流学习心得,老师启发学生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五)文章分析

1.问题设计: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答:由远及近。远:开始描写潮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近: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又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马齐头并进,声如地崩山裂。

2.问题设计:课文中还能从哪儿看出钱塘江的气势雄伟壮观?请读全文加以体会。

答:在文章第五自然段中,“霎时”说明时间极短,潮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以后,江水已涨了两丈高。这些都可以看出潮水之猛,气势之大。

九、课外拓展

1.给学生分享其他有关钱塘江的文章或者是有关涨潮的文章。

2.在PPT上展示钱塘江涨潮时的图片,让学生对钱塘江涨潮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十、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了钱塘江涨潮时的盛况,让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更加清晰的见解。如果你成为一名导游,你会如何介绍钱塘潮呢?2.写一篇课文小结,谈谈你的看法。

《观潮》教学反思:

在教学《观潮》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它的抽象性非常强。学生理解起来是十分困难的。为此,我还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钱塘江以及它涨潮时的图片插入到PPT中。直观的图像让学生们更能理解这篇文章写作的微妙之处,让学生的视觉得到满足,从而去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我还将有关钱塘江涨潮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再多的文字都不如实际感受,就好像作家在写作前,都会进行“采风”,然后才能构思出优秀的作品。给学生们播放这些视频有利于对他们的听觉形成冲击,会使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特别是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从来没有观看过“涨潮”。这就造成了他们对涨潮这个概念十分模糊。教师使用视频可以让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对于这篇文章,我主要对高潮部分,也就是“涨潮时”进行了讲解。这样做是为了突出本文的重点,让学生们养成“读文章要找关键点”的意识。另外,我还重点讲解了本文的顺序,让学生对“时间顺序”这个知识点有更加清晰的理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让他们分角色朗读并且进行小组交流。总的来说,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这篇教案。然而,玉有瑕疵,人无完人,其中肯定也有不足之处。但是,这些都是我的体会,也是我的收获。

猜你喜欢
观潮涨潮钱塘江
观潮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涨潮的时候
钱塘江观潮
“水城”被淹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神奇的潮汐
赵学敏书法作品《七绝·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