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实践

2020-01-08 15:33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溶液化学核心

韦 游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广西德保 533700)

核心素养理念提出每个人都要具备关键性的能力。以此,实现综合性、长远性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初中生能力的发展,最终抑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不在局限于教材中,而是突破了时空限制,缓解了初中生在认知及经验的缺失,逐渐趋向情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化学课堂中融合情境教学的意义

《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阶段化学课程的价值和精神在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结果,有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精神。教师在化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基础上,要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体系的角度,挖掘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核心素养,确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以此,实现对化学知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分解和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能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要强调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体验认知间相互串联的过程,优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体系建构。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的研究落到实处,只有深入研究和应用于实践教学,创设深度学习情境,才能与时俱进,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独有的学科素养和解题能力。[1]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课堂情境的新实践

(一)导入实物情境,优化化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课堂教学是只强调课程静态的一面,突出课程内容,忽略学生的感受和经验,忽略潜在课程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实物模型则能形象、直观、生动的让学生感受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化学知识,更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酸碱盐的性质”一课时, 可以提先准备制作馒头的材料,先展示膨松剂与面粉,再将二者混合,制作面团,展示出其蓬松的原理,引导学生明晰“酸碱盐”在生活中具体运用的种种问题。以期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的能力,渗透化学核心素养。[2]

(二)立足生活情景,实现知识间的迁移互通

化学生活的来源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教师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可以运用蕴藏在生活中的合适的情境活动,带领学生从教师设计的情境中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概念”一课时,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平时自己遇到的哪些液体属于溶液?然后,分别说明溶质和溶剂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列举:牛奶、油渍、酒水、饮料、奶茶……)教师可以基于初中生日常生活经验设疑:吃饭时,衣服粘上油渍,我们要如何清洁呢?其中,运用的原理是什么?由此,引出本章节知识的学习。

(三)设计实验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学科是依托实验教学存在的自然科学,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它能让学生借助实验环节,近距离接触实验反应。这样,学生才能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把控实验的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教材中讲述的化学知识。[3]

例如,教师在教学“溶液”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创造实验情境,让学生处于探索知识的氛围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五种不同颜色的溶液,这些溶液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化学带来的美,并在情感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可以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如何评价刚刚看到的漂亮液体呢?”让学生结合已知知识畅所欲言:1.漂亮的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2.味道如何?3.它们的用途是什么?4.它们可能属于混合物,它们有不同的颜色。5.可通过向水中添加不同的颜料形成。6.它们的颜色不同,它们的可能性和品质也不同…然后,让学生把对溶液散乱的知觉,提升为理性有序的理解。

(四)精设问题情境,丰富课程资源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围绕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氛围,它不仅能释放学生的化学思维,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由思考和创造,最终形成以问题为核心,充满趣味的教与学氛围。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在问题情境的帮助下丰富课程资源。由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对学生各种化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善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动态发展去不断渗透。尤其是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初中生要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化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溶液化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