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图书馆学思想及工作实践综述

2020-01-09 07:32孙绍俊
图书馆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书箱靖宇文库

孙绍俊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99)

1 引言

20世纪30年代的山东邹平,发生了最有影响的一件事,著名学者梁漱溟在邹平创办乡村建设研究院,推行“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之道在于实行乡村社会教育,“此刻的中国,天然的要着重民众教育,或说社会教育。中国的民众多在乡村,故民众教育即乡村民众教育。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故社会教育即乡村社会教育。此种教育是很活的,很实际的教育,此教育即乡村建设”[1]。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所以图书馆服务于社会民众教育的思想,是这一时期乡村图书馆发展的特点之一,图书馆担负起了民众教育的使命。李靖宇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既带有时代的烙印,又有发展的前瞻性。他热衷于民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同时亦注重工作实践,对山东邹平县民众图书馆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 李靖宇先生及其论著

李靖宇,山东邹平人,名治邦,字靖宇,“大约于1933年进入邹平实验学校成年部掌管图书馆工作”[2],1934年实验学校成年部图书馆并入邹平简易乡师图书馆,他随之调动。“曾充邹平简易乡村师范图书馆主任,现任邹平县立图书馆主任,兼山东邹村建设研究院调查干事”[3]。笔者翻阅大量资料,发现对其介绍甚少,只能从其论著中梳理其学术思想和工作成就。

李靖宇先生可以说是被图书馆界忽略的一位民众图书馆学家,通过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进行检索,仅搜索到有关他的文章两篇:《论李靖宇乡村民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吴稌年著)和《论民国乡村图书馆其人其事》(覃利著),对他的研究寥寥可数,他对图书馆的研究特别是对乡村民众图书馆的研究理论,尚未被世人所熟知,他在工作实践中创设的乡村图书馆服务体系亦未被发扬,实属憾事。李靖宇先生之所以被忽略,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工作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他工作的地点在邹平,仅为山东的一个县城,工作单位也是处于图书馆系统的最末端,再加之又处于战乱年代,所以被忽略也不为怪。

李靖宇先生的论著,主要集中在1934—1937年在邹平工作期间,大部分为图书馆方面的论著,如《我们的图书馆》《办理巡回书箱经过及杂感》《改进图书馆行政要的点》《山东省立十二校师范女生乡村服务训练处图书管理法》《县单位民众图书馆的经营与管理》《县立图书馆与乡村小学教师》《一个县立图书馆所有的问题》《怎样使农民和图书馆发生关系》,另外还有关于民众教育、乡村青年教育、邹平早婚问题、乡村工作、梁漱溟先生介绍等论著。

本文试着在研究李靖宇先生论著的基础上,对他的图书馆学思想,特别是民众图书馆思想及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剖析,以期为当下我国大力推行的乡村图书馆建设及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同时也希望图书馆界更多的同仁知晓他、了解他。

3“县单位民众图书馆”思想

李靖宇先生是一个特别喜欢民众教育的人,他认为图书馆就是进入民众队伍的一条途径,所以他努力在图书馆工作。在管理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他十分注重学习,曾向他所接触到的每一位图书馆人虚心求教,如向叶蕴贞先生学习图书馆管理办法、拜图书馆专家曹钟瑜先生为师、与专家袁仲灿等先生书信交流,虚心学习。在当时的图书馆界,图书馆学者凤毛麟角,很少的专家负担着较大的如省立、大学等图书馆的工作,“目前图书馆学的各种著作里头能够有系统的编述作县民众图书馆之指示的尚不多见”[4]134。促使他撰写了《县单位民众图书馆的经营与管理》这篇论著。

“县单位民众图书馆”这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可以说是李靖宇先生第一个提出的,是创新的提法。“适合全民需要而设立之图书馆,它的活动范围,系一个县份为其直接或间接的目的者,谓之县单位民众图书馆”[4]145。简而言之,就是以县为单位的民众图书馆。为什么先生要提出这一理论呢?原因有三:(1)地位适中。规模大的图书馆如国立、省立、市立图书馆不能照顾全体,而能照顾最底层的乡村图书馆又没有普遍的可能,县单位图书馆正处于中间的位置。(2)时机的要求。当时的中国文盲众多,为了推行教育,每一个乡村是一个施教区,一个县就有许多施教区,能为这些施教区作参考场所的就是县单位民众图书馆。(3)环境的需求。各种阶层的急待求得知识的人,如教师、失学青年、公务人员、有志少年、学术研究人员等,都期待有一个无尽藏书的参考室。从中可以看出,共享理念蕴含其中,把一个县作为一个整体,整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共享图书馆资源。

县单位民众图书馆对于其全体服务对象,李靖宇先生认为意义重大,笔者总结为6个“一个”:一个永久学习的学校、一个长期研究参考的场所、一个综合的指导处、一个参谋处、一个疑难解答的场所、一个高尚的娱乐部。这六方面即使放在现在的图书馆中,也是非常合适的,而且也是图书馆所追求的。

“县单位民众图书馆”这一概念,还蕴含着李靖宇先生的民众图书馆思想。对于民众图书馆,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民众图书馆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以本区域内之全体民众为对象,使此区域内的民众利用此图书馆,在知识上有所增高,在生活上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途径,在思想上有所改造”[4]144。从这个表述上可以看出民众图书馆的平等性。民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为全体民众,并无性别、年龄、知识程度、贫富等要求,即无区别对待读者,所有读者都能平等地共享图书馆。图书馆内的工作者,除了要有一般图书馆员的工作职责外,还要随时随地分析民众的心理,运用教育的手段,直接或间接地教育民众。“如果农民不能同图书馆发生关系,那便是以全民为对象的图书馆的难关没有攻破,极言之是图书馆事业的一个惨败的记录”[5]410。一个通俗图书馆之所以不能够同农民发生相互关系的症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民众自身十之八九是文盲,知识单纯,闲暇时间较少;图书馆自身在精神上保持尊严,而失了诱导和招引的力量,活动上呆板保守,而不能开展接近民众的活动。针对上述问题,李靖宇先生提出在遵循“以图书馆的活动引起人的同情,以图书馆深入民间来得到农民的相信”[5]418总原则下的四个措施:(1)利用教育的方式收教育的效果。开展时事报告、生活问题的提示和探究、书籍介绍等宣传活动;设立农民识字处、农民问字处、农民代笔处、农民参考部等进行教育工作,以达到彼此认识了解。(2)联合乡间的知识分子进行间接的宣传。主要有乡村小学教师、受过或正在受教育的青年、有旧学的宿儒等,首先使他们得到图书馆的教育,再通过这些人进行图书馆宣传教育。(3)运用团体组织增进农民与图书馆的关系。图书馆深入农村中的如孔道会、水火会、吉庆会等团体组织,从中联络与农民的情感,使图书馆和它的客体永久地在互为关系的关系中。(4)利用流动的方法把书送到农民的面前。图书馆应多多利用巡回文库法,让书籍接近民众。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农民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兴趣,这样民众图书馆的读者才会越来越多,图书馆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4 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思想

“治图书馆者,乃书与人之群媒介也。书之不得与人接近,非书之过,人之不能与书相亲,亦非人之失,盖皆治理图书馆者服务之不热忱耳”[6]。为消除这种书与人两不相亲的尴尬状况,乡村民众图书馆须重视阅读推广工作,以拉近图书馆与农民的距离,激发农民阅读兴趣,最终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李靖宇先生提出“图书馆的活动最好是把书籍运到劳苦大众的面前”,“图书馆应当多多地利用巡回图书法,让书接近民众去,不要老是等着民众来接近书,这样才不会使民众感到图书馆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神秘的境域”[5]424。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图书馆实践工作,促使他提出了以简易乡师图书馆为总馆,乡民图书馆为分馆,巡回图书(巡回书箱、巡回文库)为流动站的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这与1931年李钟履先生《乡村图书馆经营法之研究》一文提出的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的总馆、支馆、经理处、代借处四级乡村图书馆总支馆体系的模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因地制宜的创新。

4.1 简易乡师图书馆设为总馆

总馆负责统筹整个图书馆事业的进行,其前身是邹平实验学校成年部图书馆,而邹平实验学校成年部图书馆是接收了1933年以前的民众教育馆,可以说邹平公立图书馆是其前身,在此种局面下演变而成的简易乡师图书馆,虽然名义上是学校图书馆,但必然要负县立图书馆之责。图书馆购书经费由学校购置费支付,每月50元。馆藏有大部类书4种:《万有文库》《图书集成》《四部备要》和《丛书集成》,另有《小学生文库》《大众文库》《东方文库》和《女子文库》等。旧书393种,3 325册,普通书1 925种,各种杂志49种,报纸7种、地图318幅。图书馆所有书籍,除供本校的全体导师与师范部学生参考、借阅和分馆、流动站所用之外,以不借出馆外为原则。

4.2 乡民图书馆为分馆,设于本校的小学部内

该馆的任务一是小学部的分馆,二是乡民阅览室,同时亦为乡民借书处。分馆的书籍,由总馆按期配妥,送到分馆轮流展览,在架上所陈列的图书,不能借出馆外。若民众想借书,须依照规则将所借的书名按目录写好,交于乡民图书馆的看守者,由该看守人向总馆领到书后借出。此外小学部学生的参考资料,由乡民图书馆分别编就学级文库,陈列于各教室,供其应用。

4.3 巡回图书

巡回图书思想主要表现在“巡回书箱”和“巡回文库”的创办,这是图书馆流通图书的一种方法,可以免去设立小规模的分馆或代办所的麻烦,却能够发挥分馆的作用。其意义就在于以最低限度的经费、馆舍和时间,收到实际最大的功效,达到教育广大民众的目的。

4.3.1 巡回书箱

之所以要办巡回书箱,李靖宇先生认为主要是想使呆板不动的图书馆成为一个活动的有生机的图书馆,为乡下工作的知识分子提供需要的资料,为乡学的高级学生送去课外补充读物,成为外界接近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一种工具,倡导读书的氛围。为了使渴求书籍的人能读到书,也为了使书籍发挥其最大效能,又考虑到乡民的知识层次,巡回书箱最后“找定了乡村小学老师、乡学高级部的学生、乡村学的教师和理事,作为我们巡回文库的对象”[7]。巡回书箱共设13只,单箱盛200页左右的书籍一百余本,每乡发出1只。对于书籍的选择,根据馆藏情况,并结合读者对象,制定选书标准,即选择复本书、小丛书、教材书籍、小学生课外读物、普通书籍五大类为巡回书箱用书。普通图书以教育和文学两类为主,教育类图书中则注意各科教学的方法及小学行政的书籍,文学类图书则选鼓励人生向上的读物,社会科学注重外交及军事,自然科学则多选择与人生关系密切的自然界,史地类多选国耻史,让人们切实认识自己的祖国。书箱轮流阅览流通于各乡,每月交换一次,13只书箱巡回一周后收回。指定一名乡学对书箱中的书籍负责,担任指导阅览及保存书籍的任务。在书箱出发时,箱中附有:借阅人登记册、图书目录、书箱简则、征询意见表、著作调查表、读者问题纸、书籍损失登录簿等各种表格。

4.3.2 巡回文库

巡回文库的设立目的是提倡简易乡师辅导区即城关区的读书运动,其巡回的范围为该区内之初级小学,书籍为小学教师的参考书及学生的课余补充读物,文库的负责办理者为本校图书馆组的实习生,在文库中附有教师必读书籍调查表、儿童阅读与兴趣调查表、文库简则等表册。

杜威先生曾形象地描述过图书流通的意义:“古代的图书馆,譬之贮水池,是一种死物,发生不出什么效力,现在的图书馆,譬之如喷水泉,其所集之书,能循环活用,流动不止”[8]。李靖宇先生的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使得馆藏之书籍得到了循环利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既发挥了图书馆的县立图书馆作用,也使广大的农民得到了阅读图书的机会,提高了乡村文化教育。

5 图书分编及科学管理思想

李靖宇先生的图书馆管理知识,一直都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得到的。刚到简易乡师图书馆时,就重新专门编制清册,整理馆藏,并针对一些问题制定管理措施。新增总登记簿,过去没有总登记簿,只有一本草册,如果想查馆藏书籍,只能依据县府的存案,很不方便,为了理清本馆的藏书,推行登记簿;新增缺书及注弃簿,相当于现在的剔旧目录,用来记载图书馆的图书损失情形;新增活页目录,相当于当时的卡片目录,因为它的页数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所以可以登录很多同在一个类号下的书籍;重新分类,李靖宇先生接手乡师图书馆后,制定了一个适合馆情的分类表,但因“过去的分类系统表,本来曹先生有相当的同意,不过一个人手很少的图书馆,对于这一个很麻烦的图书馆分类表的制定,不是马上可以做到的”[9]7。因此在曹钟瑜先生来本馆后,决定采用新的分类法类分图书,即应用杜定友先生的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的图书分类表来分类。

在分类上主要以节约读者时间为目的。刘国钧认为“我们须知道图书何以分类呢?它的目的是求使用上的便利”[10]。沈祖荣曾指出“目录不在编得怎样繁多,重在编的适用不适用”[11]。李靖宇先生也充分认识到分类在图书馆中的核心地位,加以研究学习。针对本馆的图书分类,他是在参考杜定友先生的十进类法的基础上,结合馆藏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分类法,在分类大纲与细目上表现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一切的学问,皆以理论为统率,有时此理论又会牵制到另一方面去,故让它居第一;教育在杜氏表中为200,教育之为用,是为人类求得社会问题的解决,据此意思,所以使社会科学居第二,而教育居第三;人类借教育的力量,明了社会问题后,自然的就必需明了这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科学,400为自然科学,500为应用科学;人类在其生活得到快活安慰的时候,审美的心理,一定很强,舒畅情感和发泄情感的局面下,则艺术尚矣,但是进一步言之,艺术的表现,多寄托到书画雕刻歌咏音乐等,然艺术赖文学为之传播,可是文学尤基于语文学,所以600是艺术,700是语文学,800是文学;史地者为大社会中之纵横两方面的综合,故占900的号数;凡是不能属于上面9种大类任何一类的,便把它他入000号的总类。表一为分类大纲。

在创设山东省立十二校师范女生服务训练处图书馆时,也采用适合馆藏的分类法。因为训练处图书馆的书籍,大部分来自乡村建设研究院图书馆,故采用原有的王云五先生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但因书籍太少之故,就舍弃了大类标题,只启用17个小类的标题:图书馆学、社会学、政治学、外交、军事、经济学、合作、地方自治、农村问题、教育学说、教学法、幼稚教育、乡村教育、妇女问题、医药卫生、家政、史地。在分类之后,再加以色纸贴于书脚来区分类别,比如:黄+绿=图书馆学、浅绿=教育学、桃红=妇女问题等,类号写于色纸上[12]。可以看出李靖宇先生在工作管理中,勇于将自己的学科知识与图书馆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并大胆创新,大胆实践。

6 图书馆学教育思想

李靖宇先生认识到,要想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思想更深入民众,就必须培养图书馆学方面的人才,学习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师范学校中,应有图书馆学一科的厘定。小学教师讲习会中,亦应有图书管理法的讲授”[13]。他本人就身体力行地到小学教师讲习会上讲授图书馆知识,积极推广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普及图书馆基础业务。

在培养图书馆人才方面,于学校专门设置课程,“曹先生为本校师范部三年级讲《图书馆学》,这当然是图书馆教育”[9]9。为了使同学们普遍了解图书馆学常识,熟悉图书馆管理方法,还建设了11人的图书馆实习组,实际参加图书馆工作,并制定有《图书馆组的实习大纲》。大纲规定了实习组的组织、实习种类、实习时间及分配进行等问题。实习分为校内实习和巡回实习两种。校内图书馆实习主要包括总馆、小学部和乡农图书馆三部分。总馆实习内容主要是业务方面的内容,包括分类、编目、杂志管理、书籍登记、图书的典藏、书籍的出纳、报纸管理、并讲授剪报方法及阅读方法、参考书的使用法及指导法的学习。小学部实习内容则是儿童书籍的审定、学级文库的编制法、书籍管理法为主。乡农图书馆实习侧重于筹划布置、拣选书籍等。

校外实习主要有巡回图书实习、参观实习和打字实习。巡回图书实习,要求学习组要规划巡回书箱的装置、计划巡回书箱的收发、设计并印制附于巡回书箱的各种表格、办理首善乡的巡回文库等,这就要求在校内图书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并能根据具体乡村概况、民众知识层次等具体分析并挑选合适的书籍。为了开阔他们的视野,还组织大家参观实习研究院图书馆、邹平政府图书馆及勉仁斋图书室。为契合专业要求,赶上时代潮流,还借用研究院英文打字机及邹平县政府的华文打字机,组织打字实习。

7 参与中华图书馆协会

1936年,李靖宇出席了中华图书馆协会在青岛召开的第三届年会,并在会前提交了《改进图书馆行政要点》的议案。

议案主要从县立图书馆出发,对其备书标准、工作标准、巡回图书办法、木刻古版保存法、分类编目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对省立图书馆辅导及全省图书馆教育工作办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备书标准。他认为作为县立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时,数量上应保证至少十人备书一册。类别上根据借阅统计并依据杜定友先生的分类法给出了具体的占比,“总类5%、哲理3%、教育18%、社会科学20%、艺术3%、自然科学5%、应用科学7%、语文4%、文学20%、史地15%”[14]。(2)工作标准。县立图书馆这一县文化机关,负有文化保存、宣扬及调剂任务,李靖宇先生提出了9条工作标准,即推进县单位识字运动、推进社会教育活动、保存本县古今人士著作、倡导读书运动、改进社会团体组织、指导下级图书馆工作、印发刊物、参加学术会议,这些标准为县立图书馆提出了工作要求及需遵行的细则。(3)巡回图书办法。在附近馆址之区域设“巡回书袋”、乡镇之集市及庙会设“巡回书车”、距馆较远的区域设“巡回书箱”、距馆过远之地设“代办部”。图书的流通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巡回办法。

8 结语

2016年12月,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局等5个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通过分馆把优质文化服务延伸到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任务就是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李靖宇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提出的总馆、分馆、流动站的三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上述条文指导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他提出的“县单位图书馆”这一蕴含整体意义的概念,与现代图书馆的共享理念不谋而合,他的因地制宜的分类思想,他培养专业人才、普及知识的担当,以及他的使命感和服务理念,对基层图书馆业务工作及当前农村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研究。

猜你喜欢
书箱靖宇文库
用生命保卫中央文库的陈为人
Broadband and high efficiency terahertz metasurfaces for anomalous refraction and vortex beam generation
爸爸的书箱
审计定价中的博弈效应估算
专家文库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随意书箱”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随意书箱”
“行走的书箱” :用7天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