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声阅读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新路径研究*

2020-01-09 07:32梁荣贤
图书馆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用户

梁荣贤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925)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阅读习惯和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听”书可以使生活节奏繁忙、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们放松身心,也有助于驾驶者愉快地度过旅途,增长知识[1]。因此,让耳朵代替眼睛去“阅读”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喜爱,有声读物也迅速成为出版商争相抢夺的市场。图书馆作为海量信息资源的“藏”与“用”中心,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群,在有声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探寻利用有声阅读创新阅读推广的路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有声阅读的衍变历程

1.1 口耳相传的地域听书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语言比文字先出现。即使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也有不少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比如摩梭族、安布恩族等。在人类没有文字的漫长历史长河里,传统文化经口耳相传得以传承。民间一些学识渊博的人逐渐演变成为职业“讲古佬”(即说书人、讲书先生等),他们的讲书在街头巷尾或固定的讲书楼进行。人们在“讲古佬”的讲书中无意识地、潜移默化地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神话、故事等[2]。说书具备鲜明的地域色彩,不同地域产生了不同特点的说书,比如北京评书、苏州评话、陕北说书、粤语讲古等。

1.2 载体介质的录制听书

口耳相传的地域听书是讲者和听者同时在场的一种“说”和“听”的感官活动,而载体介质的录制听书则是“讲者”和“听者”分离的一种形态,是近几十年来才出现的。这种形态的听书一般被认定为“有声书”或“有声读物”,即是把传统的纸质书通过声音的途径储存在某种媒介之中,供人们收听[3]。此阶段的听书载体、介质主要包括留声机、收录机、MP3、MP4、复读机等,而听书的形态主要包括唱片、磁带、磁盘、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虽然听书的形态各异,但相同点都是将声音录制并保存下来,人们使用播放设备即可收听内容。

1.3 在线互联的网络听书

随着信息技术及设备的普及与发展,听书进入到了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听书也即是现在流行的“有声阅读”,既是阅读和获取知识的行为和手段,也是资源的呈现形式和存在方式[4]。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电子阅读器等快速发展,同时出现了各种听书APP(如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酷我听书、荔枝FM、等),为数字时代的网络听书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其中,在苹果和安卓系统构建的互联网应用系统中,各种听书APP带来了丰富的音频资源,其内容来源既有来自传统媒体,也有个人用户生产的音频内容[5]。无论从用户规模、平台数量还是从内容模式、盈利模式方面看,国内的移动听书都呈现出大有可为的趋势[6]。

2 网络环境下有声阅读的特点

2.1 用户群体庞大

有声读物最初以盲人、伤残军人、未识字孩童等有阅读障碍的特殊群体为主,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有声读物的用户群体从原先的小众群体向大众群体转变,逐渐衍变成为一种时尚、新潮的阅读方式。不管是做家务、就餐、等公交地铁时,不分性别、年龄、职业,人们都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听书。笔者2019年7月对广东近10所高校322名大学生开展的网络问卷“大学生有声阅读(听书)情况调查”(简称:“笔者调查”,下同)显示,有60.87%的大学生尝试过听书,而未尝试过听书的大学生中有73.02%表示在未来会尝试听书。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古老的“听书”重新焕发出茁壮的生机。

2.2 听书频率碎片化

当今人类的生活节奏比以往时代都要快,人们的时间都被分割成碎片,尤其是成年人难以获得稳定的阅读时间。为了适应人们阅读时间的变化,许多知识也开始以“碎片化”的形态出现[7],而听书也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除了听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之外,听书受到人们的青睐更多的原因是听书有助于人们在不影响工作、生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积累知识或娱乐、休闲。有研究者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当下快速生活节奏与阅读之间的矛盾[8]。

2.3 追求娱乐休闲趋势明显

笔者调查显示,大学生听书的内容选择由高到低分别是(多选题):文学作品63.27%、学习外语39.29%、时事热点35.20%、专业图书24.49%、综艺娱乐23.47%、时尚生活16.33%。可见,即使在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主的大学生群体中,通过听书这一途径获取知识并不是主要或唯一的目的,其听书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体现了听书的趣味性及娱乐化特点。这是因为有声读物把静态的文字转变成了生动传神的声音语言,听者容易受演播者语气、语音、语速、音效、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美好体验。

2.4 付费对听书意愿影响较大

据笔者调查,83.67%的大学生未为听书支付过费用,为听书支付过费用的大学生仅占16.33%,而未使用过听书服务的大学生32.54%表示不会为听书付费,认为付费会增加自身的经济负担。愿意为听书付费的大学生中,认为听书内容对其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的比例占到75%,内容新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占37.24%,创作者是其喜爱的占32.14%,是老师推荐或布置的作业则占到23.98%。同时,大学生对听书收费的额度绝大部分只接受25元及以下,这一比例高达89.29%。虽然大部分大学生不接受为听书付费,但有58.16%的大学生表示听书收费是合理的,认为这是支持正版版权,尊重创作者劳动的体现。

3 有声阅读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及定位

3.1 有声阅读在阅读推广中具备战略地位

有声阅读(“听书”)不是传统阅读(“看书”)的替代者或终结者,而是阅读在新技术环境下的产物。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人们阅读的习惯,不可否认,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高度发展及人们碎片化生活方式形成的双重影响及冲击下,传统的“看书”有逐渐被新时代“听书”赶超的趋势。在此趋势之下,图书馆必须把有声阅读纳入到阅读推广的体系当中去,并且将有声阅读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之上。只有图书馆主管部门、图书馆领导层、图书馆员共同重视有声资源的开发、建设,图书馆才能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听书需求,有声资源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阅读推广工作的发展。

3.2 有声阅读是阅读推广工作的有力杠杆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终端设备高度发展及普及的今天,有声阅读已成为习以为常的阅读现象,尤其在年轻一代中已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清晰认识到用户对阅读内容及形式的需求变化,及时关注有声阅读对图书馆传统服务工作带来的冲击,深层次分析有声阅读快速发展成为被全社会广泛接受的阅读习惯的内在原因。深刻认识有声阅读的特点、功能后,结合用户的需求,多渠道、多方位对有声资源进行建设,使有声阅读成为阅读推广工作的有力杠杆。

3.3 有声阅读是阅读推广聚集人气的“吸粉机”

国家发改委2018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12.8亿户,2017年在线音频用户达到3.48亿人[9],占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27.19%。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一代的阅读习惯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如果只针对纸质图书进行阅读推广而忽略了有声读物,无疑会导致大批用户的流失。由于有声读物融进了演播者的个人情感、说话艺术等因素,形成了既具备知识性、智慧性,也具备娱乐性、休闲性功能的有声资源,它避免了传统视觉阅读的枯燥乏味,是图书馆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阅读方式。加强有声资源的建设、利用及推广,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推送,可以为阅读推广积攒旺盛的人气,成为名副其实的“吸粉机”。

4 图书馆利用有声阅读创新阅读推广的路径

4.1 加快有声资源建设、发展特色有声资源

目前国内许多出版社都开始步入“纸电同步”的出版时代,这为图书馆加快有声资源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图书馆要加快有声资源的建设步伐,重点发展特色有声资源,甚至形成垄断性有声资源,这样图书馆才能构建有声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有声资源的品牌影响力,从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首先,图书馆可以将已有的特色数据库进行整合,并对这些特色资源进行音频化处理,初步建立起有声特色资源库。其次,图书馆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属性、用户需求、所处地区文化属性、自身资源优势等方面因素,对特色有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建设成为独占性的有声资源。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和所在地区的其他图书馆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区域图书馆联盟联合采购有声资源能够起到对资源供应商形成强大议价能力的作用,这也符合迈克尔·波特著名的“五力”模型中关于消费者议价能力的表述。

4.2 构建有声阅读平台、致力提升用户体验

4.2.1 “自建+采购+联合”三驾马车齐发力

图书馆在构建有声阅读平台方面,一般有自建平台、采购平台、联合其他平台共同运营等三种方式。自建平台可以搭建在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或官方微博等现有的平台之中,根据用户的属性、需求进行有声资源的采购、建设,向用户提供免费的的有声资源获取和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服务。采购平台适合于用户对某平台资源的需求量巨大,且图书馆有采购该平台的经济能力,这种方式减轻了图书馆平台建设的大量工作,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有声资源的推广上面。联合其他平台共同运营是指图书馆和专业听书网站或听书APP开展合作,对多信息结点的网络有声资源进行整合[10]。比如国内就有接近400家图书馆和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开展了合作[11],图书馆将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的有声资源链接到本馆主页,用户通过该链接获取有声读物资源。图书馆应结合用户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因馆制宜,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有声资源平台的建设。

4.2.2 整合有声资源,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

利用有声阅读促进阅读推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整合有声资源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把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作为终极目标。有声阅读平台的界面应友好、简洁,即便是老人儿童也能轻松操作。同时,为信息素养较高的用户开放评论、上传音频、建立个人社交圈、设置个人收听轨迹、查询收听历史、接收节目更新提醒、免费下载、离线收听[12]等权限。此外,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在馆内设置专门的听书室,提供专业的听书设备,为用户使用听书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只有确保有声资源与用户需求高度吻合、操作简便、体验美好,图书馆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使用其有声资源。

4.3 转变服务思维方式、创新阅读推广模式

在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盛行的时代下,各大听书平台、通信运营商等都在抢占有声资源的市场,其面向的对象是社会各类人群,内容以满足大众化的休闲娱乐需求为主,存在有声阅读内容良莠不齐,用户难以甄别等缺点。图书馆面向的用户对象比听书平台、通信运营商等面对的要相对狭窄很多,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服务对象单一的图书馆,非常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听书需求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听书信息服务。

在国家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体[13],将听书信息服务纳入阅读推广的体系,转变服务思维的方式,将可以为图书馆创新阅读推广寻求到新的路径。比如湖南省长沙市图书馆将“四大名著”的演播名家邀请到图书馆,读者积极参与名著经典段落的配音活动,通过演播名家和读者良好的现场互动,不但加深了读者对“四大名著”内容的理解,也对名家演播的“四大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

4.4 重视有声资源版权、合理合法良性发展

在建设有声资源的过程中,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有声资源的版权问题,应加强和有声资源供应商、原创者或版权所有者等的谈判,争取更多的免费授权以及可以合理利用的资源,避免利用有声阅读在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在这方面,可以参考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的做法。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在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期间,累计受理版权授权事项172件,版权顾问经过与资源供应商展开激烈的谈判,结果50%的资源得到免费授权,19.77%的资源得到有偿许可[15],极大限度地降低了资源利用、版权许可的成本。

5 结语

在声音资源快速积累爆发以及全民阅读传统回归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新型的有声资源为阅读推广服务带来了许多想象、尝试及实践的空间[16]。图书馆在全民步入听书时代的当下,应清晰认识到有声资源对用户教育、学习、求知等方面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将听书信息服务纳入阅读推广工作的体系之中,并妥善解决由此衍生的相关体制、机制问题。通过加快有声资源建设、发展特色有声资源,构建有声阅读平台、致力提升用户体验,转变服务思维方式、创新阅读推广模式,重视有声资源版权、合理合法良性发展等举措,从而创新阅读推广的路径,助推全民阅读事业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用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