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批判性思维

2020-01-09 09:17甘肃省民乐县永固镇寄宿制小学王树昌
天津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基础知识数学知识

■甘肃省民乐县永固镇寄宿制小学 王树昌

小学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及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达成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及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想象能力,实现综合素养提升,达到预期标准。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独立思考。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使师生间的关系保持良好的状态,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小学数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内容、内涵、形式和结果,进行对错、优劣衡量时显现出来的一种有批判、质疑、反省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现实需要。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并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科学态度。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而小学生在此期间充满了好奇心及求知欲望。其中,如果批判性思维不够成熟,则极易受到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成长道路受阻。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将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并进行正确引导,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开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理念及其本质,全面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

小学生若没有批判性思维作为基础,创新性思维很难得以开发。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结合当代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小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新奇,教师若忽略学生的疑问不进行解答,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基于此,教师必须积极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为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及思考能力。

(二)保证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课堂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可以有效转变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学科的主动性。基于此,教师应注意实际教学课堂的和谐性,增加教学的互动环节,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应维持课堂的活跃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一旦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分歧意见,教师应明确讨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培养社会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学教授《圆柱与球》期间,由于学生对其认知不足,导致教学知识不能完整表述,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并进行逐一突破。该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为后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理解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是需要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只有这一过程得以实现才能培养出创新意识,学生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持续进行深入学习。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数学文化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进而使后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实现。学生能够做到独立思考后,才能进一步深入思考,并推导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正确。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教授基础知识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完整构建知识体系,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在提出数学问题后,引导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辩论等形式进行各种思想上的碰撞,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正确的评判与验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同时掌握一系列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教师在此期间需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为后续更加深入地学习奠定基础。

(四)使学生熟练掌握批判方法

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对数学问题肯定以及否定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等进行正确的评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否定的态度进行展开,其中包括反例法、排除法以及反证法等批判方式。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接受程度,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养成,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甚至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

(五)保持怀疑的态度

养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使学生持续保持对数学概念予以怀疑的态度。学生一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惯性思维的思考模式,那么思维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维持课堂的批判性氛围,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阔自己的思路,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价值,进而形成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发展空间变大。

(六)构建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是学生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对数学教材文本、数学练习题目、数学科任教师等的挑战,因此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批判是关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质疑,是建立在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基础之上的,如果课堂氛围不够开放,师生关系不够民主,容错机制未能建立,那么,学生基本不敢对教材、对教师进行质疑,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将无从谈起。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扬充分的民主,努力构建开放、包容、理性的课堂氛围和容错机制,让学生通过对比、质疑、等教学活动,切实体会到教材编写者、教师等都有出现错误的可能,在理性思维基础之上的批判和质疑最能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最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建立在学生批判思维基础之上的。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

猜你喜欢
批判性基础知识数学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掌握基础知识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