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0-01-09 09:17福建省龙岩市古田中心小学张小花
天津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本质数学知识情境

■福建省龙岩市古田中心小学 张小花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现状

(一)教师理念陈旧,学生参与度低

素质教育不断地推进和发展,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也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很多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注重知识点和习题的讲解,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将知识点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和记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样低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二)课堂气氛不和,积极评价匮乏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因“恨铁不成钢”而发出批评、嘲讽的刺耳声,使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不和谐,导致课堂无法高效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包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犯错的机会,不批评、不讽刺,多鼓励、多表扬,消除学生内部的心理压力,借助积极评价给学生勇气和信心,这样离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又更进一步。

(三)学生不爱思考,缺乏艺术提问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起点是一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不会思考、不爱思考,追根究底是教师缺乏艺术性的提问、缺乏对知识本质的挖掘。知识的本质的凸显、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深入思考等都离不开教师艺术的提问,这对构建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和谐环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核心素养指引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并要把全新的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批评、不嘲讽、多鼓励、多欣赏,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多为学生提供犯错误的机会,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设有趣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的生活环境,创设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诱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我在课件上设置了神秘的“魔盒”情境,只要学生输入一个数字,经过“魔盒”加工后,就会输出另外一个数字。例如,输入数字“2”,输出的是“32”;输入数字“100”,输出的数字是“130”,……在不断的尝试后,学生越来越兴奋,慢慢地发现了神秘“魔盒”的奥秘:经过魔盒后,数字都会多出“30”。如果输入字母“x”,输出的即为“x+30”。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而且也让他们领悟了“x+30”表示的是一种关系,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

(三)借助生活情境,加强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最终也要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运用生活中的物品或事件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减轻数学知识学习的枯燥感。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事物和事件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加深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了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拿出学生熟悉的数学本、铅笔、橡皮擦、铅笔盒等商品,并把商品的单价标在上面,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本节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样不但富有趣味性,而且加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利用创新模式,点燃学习热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主要包括教师讲授知识点、教师在黑板上成列板书、学生记录课堂重难点知识以及进行相应的习题练习。这样的教学形式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创设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高效地构建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的《位置》时,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前后左右》的舞蹈视频,让孩子在动听的音乐背景下,一起舞动“前后左右”的舞姿,这样一方面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高效地巩固了新知,让人“刻骨铭心”。再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的性质》时,我在课件中呈现“1,10,100”这样一组数据。“这三个数相等吗?”“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这三个数相等呢?”问题一抛出,学生们吃惊不已,同时又急着想找到答案而跃跃欲试地探索,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我顺势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集合大家的力量,学生们很快有了思路:“加上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10分米=100厘米”,还可以加上“元、角、分”等,我接着追问:“像1,1.0,1.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五)深化内容提问,掌握知识本质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设计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在数线上找到“0、1、2、3、4、5”的“家”(位置),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0和1之间有没有其他数?接着又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它们都住在哪里?分数概念学习之后,再次提问: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还有分数吗?0和1之间有多少个分数?1到底能撑多久?1的位置上有分数吗?1的右边还有分数吗?0的左边还有分数吗?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能有效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发展数学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教师的目标和任务,也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善于创设和谐环境、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要注重借助生活情境、利用创新模式,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要重视深化内容提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本质;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推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本质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