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2020-01-09 09:17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张学堂
天津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课堂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 张学堂

一、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要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陈旧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是给予与接受、服从的关系。出于教育的目的,教师往常像保姆一样事事关心,管头管脚,专挑毛病;教师一言堂,站在学生面前,宣讲大道理。这样的结果只能造就一批“听话、顺从的孩子”;新型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师长,是参谋,是朋友,是顾问,师生之间能互相尊重、平等、理解和信任,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地发展。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打破对教师的绝对服从。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所期望的师生关系是否正确合乎情理,反思育人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教师的威信是凭借自己的学识和人格,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要允许学生在学习、活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缺失和错误;要用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方式方法体贴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能过于机械、呆板地束缚学生的手脚和禁锢学生的思维,要灵活地从学生的闪光点入手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学生才会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地位,才不会为迎合教师的意愿而学习、做人和活动,他们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创造性的发挥,才能自主地发展自己,才能有自发学习的自信,才能有提高学习效率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才能养成和习得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学习品质。

二、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源泉——信息的搜集与整合

现代教育媒体技术为教育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多向发展“平台”,其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学习资源,需要教师充分发掘和合理、有效地整合,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教育的现实价值。

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教材、图书馆用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技术,迅速地将整个世界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信息,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泉, 教师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做到勤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情感思维模式、态度和行为习惯、价值观取向情况,根据现实学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分层分类指导,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问、敢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教师要一改往日包办代替的宣讲,还给学生自主权,重视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习的现有丰富资源,重视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年龄特点等不同的层次,给学生提出不同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要求与目标,然后让其根据各自的能力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能广泛地获得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源,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能自主地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三、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课堂教学方法优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要融入学习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批判性地接受知识的思维品质。课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到熟悉学情,分层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便于学生循序渐进,依次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变换导入和教与学的模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时用问题导入法,有时用激趣导入法,有时用故事导入法,有时用结果直示导入法,有时用奇巧构思导入法,有时用暗示急转导入法,有时用直白显果导入法,有时用正反互比导入法,有时用合作质疑导入法,有时用独思寻果导入法,有时用游戏激思导入法,有时用读中自结导入法,这样,教师想方设法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的枯燥乏味的情况,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和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思结合,能有效识记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陈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按照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兴趣爱好,自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做的事情、喜欢学自己想学的知识,这样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手脚。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把自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在教学《乘法运算律》这一节时,课前先布置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我在课堂中只是给学生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在尽情地去想、说、读、写中体悟,学生自主做。整节学习中,我在适当的时候做了有效地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交流和分享,让学生“看后说;说后读;读中说;说中总结”,这样教师轻松地教会了学生乘法运算律,学生愉快地学会了这节内容。

播放情境插图时,我问:“你从情景图中获知了什么信息?”这时,学生便积极观察,畅谈自己的发现,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和联想、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广开言路,广开思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学生的各种思考方法,激发了寻根问底的情趣,师生、生生关系融洽,为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铺垫了基础。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和拓展训练题时,我问:“从本章节中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就开始畅所欲言,分享自己从中了解的信息,并质疑和问难,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时,我问:“老师在学习《运算律》时遇到了困惑(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帮助老师想办法。”此时,学生们便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合作解决了问题。

引导学生小结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运算律的字母公式(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a×(b-c)=a×b-a×c,然后出示:3×5=( )×( );5×3×2=( × )×( );35×47+35×53 =( )×( + );36×100-36×1=( )×( - ),使学习重点得以突显,难点得以突破。课堂上教师讲解得少,给予了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空间和权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而活跃的状态,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习、活动达到了预设的目的。由此可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阵地,这样使课堂面向了全体学生,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和活动的过程,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能进行发散思维,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只有还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才会使学生合作探究与发展,才会在教学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才会使师生、生生在互动中,有所创新,收获成功!任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需要日积月累,思维品质也是如此,教师在为学生积累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依据学生学情和性格特点、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引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习得学习习惯,结合创设的教育教学环境氛围,把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变“易”变“简”,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现有生活、学习经验范围,学生能自主自觉地学习和接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自然地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