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微”促“两新”:微信群上讲微课新技术下探索新作业模式

2020-01-09 11:35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信群题目微课

应 超

(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 310053)

1 微信、微课与数学作业的融合

微信作为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支持多人同时参与,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图片、视频和文字,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微课是相对常规课堂来讲,对一道题目进行专门的讲解分析,内容短小精悍,时间耗时较短,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但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可以将一个知识点详细讲授。目前微课在微信上的应用已有不少老师在尝试,但都是以老师录制讲课视频,通过微信群发给学生学习观看的形式进行。与传统课堂相比,虽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但仍以传统“我教你学”的教授方式为主,而且因老师无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得不到课堂的反馈,反而缺少了互动环节。

另外,在作业方面,目前利用微信群进行上传作业的做法也较为普遍,但与传统作业提交方式并无两样,只是换了传播媒介而已,把原来的收作业本变成了网上收图片。针对上述微信与微课、作业结合的现状问题,笔者利用假期,以微信群为平台,进行了探索突破:首先,在常规作业之外,布置学生录制微课这项选做作业进行补充。其次,微课录制不再是由老师讲解,而是由学生自选题目,录制讲解视频,上传到微信群。三是增加互动环节,讲解视频由同学相互点评,也要上传到群里让大家看看评的对不对、好不好。通过这个变化,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就具体做法与成效进行说明。

2 具体做法

布置学生录制微课这项作业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让孩子们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孩子都通过认真研读、揣摩题目,获得成长。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互动,让学生不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点,也要孩子们认真把其他同学的微课都看一遍,能够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具体环节中,做到了三个定。

2.1 定规则

要求进群的孩子每周讲解一道题并拍视频录制成小微课上传。请家长把孩子学号除以6 的余数,放在最前面,以“余数—学号+孩子姓名+你的称谓”命名。余数是几,星期几的那天任务是必选。为了让同学们熟悉规则,第一个月先由老师规定题目,同学讲解,老师评价,形成模板。等同学们熟悉起来后,再改为自己找题目讲解,自己评价,老师就只负责统计。

其他同学对讲解同学评论一次。评论不能简单说“讲得好”之类的太简单的语言,要求指出特别好的地方,也可以说出有进步的地方,或者可以对讲解过程中的“小问题”提出质疑或批评。周日不上传视频,进行投票,选出讲解和评论最精彩的5 个同学,老师每周统计。

2.2 定时间

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也为了避免微信群沦为聊天群,老师对微信群的使用时间作出了特别的规定。讲解题目视频的上传时间为周一到周六的晚上6 点到7 点,评价题目视频的上传时间定为晚上7 点到8 点。同时对微课的时间也作出了规定,讲解题目不能超过5 分钟,评论题目不能超过1 分钟,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高要求。

2.3 定先进

每周结束后,根据同学们的参与情况,评出每周的参与之星。周日每人投出5 张选票,评出每周的表现之星。为了鼓励他们积极性,老师还会给参与之星和表现之星发小红包。虽然金额不大,但是却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也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的荣誉感,形成了浓厚的竞赛氛围。

3 运行过程

运行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探索期。在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引领。首先是在作业的设置上,要注意先易后难,由老师挑选中等难度的题目,可以是书本或作业本上的重点题目。这主要是希望让所有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学生把自己如何分析题意、解决问题、验算结论都用视频的形式拍摄出来。这个阶段由老师来做评价,哪里做得比较好,哪里存在问题,主要是为了给学生们作出示范。

第二个阶段是模仿期。有了示范和例子,同学们开始模仿着拍微课。这个阶段里,学生们从不会讲解到讲解熟练。比如,有的孩子不会讲,他可以先看别的同学是怎么讲解的,学着讲解。有的孩子会用多种方法解题,老师会表扬,渐渐地,很多同学都会去思考一题多解。等很多同学都有了方法多样性的意识了,这时,再让他们考虑能否挑选出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既能保证准确率,又能节省时间,学生又从方法“求多”到了“求精”。

第三个阶段是创新期。这个阶段,同学们开始自己找题目,自己分析。听到解题过程的同学也开始认真研究新题目,题目的难度都明显提高,解题思路也开阔了起来。这个时候,不同的孩子挑了不同的题目,每天的信息量会更大。

如果说第一个阶段是老师带,第二个阶段是老师看,那第三个阶段就是老师学了。微信群里的微课,呈现出了螺旋式上升的态势。题目的研究水平不断递增,一些新颖的题目和创新的解题方法是老师也没教过的。通过巧设作业,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Z同学是个小女孩,平时胆子很小,在班里属于内向的孩子,课堂上基本看不到她举手,发言很少,即使老师点名让她发言,声音也很轻。刚开始出现在微课中,讲解的时候也是声音小,断断续续,但我不停地鼓励她。通过几次锻炼,她的讲解越来越清楚、声音洪亮,非常有小老师的范儿。

4 实际效果

虽然自己的实验很简单,但是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结过程,有以下几点收获。

(1)微信+微课的作业方式有利于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用微信群开展教学,可以很好地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拓展数学学习的时空限制。可以打破课堂板书及互动人数的限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利用微信群,以补充教学素材等方式对教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及演示,均可以参与互动,从而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通过让学生自己讲题,自己评论,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题目,深入地挖掘题目。只有真正懂题目,才能够清楚地讲解给别人听,而评论的人也只有真正懂了题目,才能评论到位,所以每个参与其中的同学都能主动研究,主动学习,在过程中有所收获。

(2)微信+微课的作业方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互相学习的氛围,开拓所有参加者的思路。在微信群的平台,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知识的提供者、传递者、讨论者。教师能够在实现集体学习的同时兼顾个体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同学间也可以分享各自见解及学习方法,从而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每天虽然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在讲题,部分人在评论,但是“观众”都是全班同学,一个月积累下来,也陆续出现了十几种类型的题目,由于讲解和评价的主体都是身边同学,所以每个人对题目的关注也格外认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很多问题。而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每天的讲解和评论都是不断进步的,都能及时汲取前段时间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不断在基础上有所提高。

(3)微信+微课的作业方式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现平时找不到的问题。微信可以让老师、学生、家长三方之间以轻松、平和的心态开展沟通。选择在微信群中交流,可以打破学生的羞涩感,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就、获得乐趣。而老师通过观察平台上同学们的表现,也发现了许多平时一对多中找不到的问题。

例如:L 同学脑子是很聪明,但平时的作业总是有很多小错误,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找不到真正问题所在,有的时候就只能归结一句“粗心”。但是观察这个同学的微课,发现了具体的问题,原来他的思维是很快,但都不实,想到什么,从不推演就马上说出,所以经常会有各种小错误出现。针对这样的问题,下一步会加强对他实和准的引导。

5 结语

微信+微课两个微小的结合却给学生们带来了大大的收获,尤其是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而这也是未来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在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新课标课程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也即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行业主动性,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而微信+微课的模式,为学生自发学习、主动学习提供了实现途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行有益探索,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贡献更多的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信群题目微课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