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中高职德育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1-09 11:35代艳红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德育工作德育

代艳红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湖北·武汉 430212)

1 高职院校把新媒体技术融入德育工作的意义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为学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使德育教育更直接、更深入。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德育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给现有德育教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带来新的冲击。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模式的滞后性的矛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因此,聚焦新媒体,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促进新媒体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高度融合,提升网络育人的功能和效果,是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高职院校把新媒体技术融入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1)缺乏新媒体运营技巧。对学校各种新媒体进行分类定位、目标受众分析、开发平台功能、制定营销策略、技术维护等能力匮乏,存在新媒体作品内容来源有限,产品种类单一;质量不高,内涵不丰富;推送时机不巧,浏览量不高;不能精准推送,受众流失。

(2)新媒体平台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存在新媒体工作阵地建设不全面,局限于官网以及“两微一端”;存在大规模的盲目建设,运营成本和平台收益不成正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校外媒体没能实现联动融合,没能建立起有效的新媒体矩阵。

(3)平台生命力不强。很难同时兼顾学习、娱乐与生活需要,平台黏性较弱;排斥商业性的运营模式,缺乏粉丝效益和商业效益,学校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平台受众人数有限,平台边际成本降低不明显、二次传播规模受限,形成不了较大影响;风险较高,平台监管所需要的技术、制度、人力投入较多,运营成本增加。平台缺乏吸引力、竞争力,存活时间不长或者存活质量不高。

(4)新媒体德育功能成效不强。以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新媒体,思想性和政治性较强,很难满足学生的自由式交流互动、个性化表达、自主选择的需要;原创性内容少,缺乏趣味性,关注度不高、浏览低;为了积累关注量,被动迎合,未能提高正面评价有效引导的水平;德育内容碎片化、表面化,未能形成科学完整的内容体系。

2.2 原因分析

(1)新媒体建设缺乏保障。一是,缺乏新媒体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没有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办公场地、设施设备,缺乏新媒体运营的资金保障,没有建立高职院校新媒体运行和管理的相关制度。二是,缺乏校园新媒体技术创新和安全维护保障。缺乏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的能力、有效管理的网络信息管理机制。三是,没有形成工作合力。没有专门的新媒体工作领导队伍和协作部门,新媒体建设往往成为高职院校新媒体中心或者学校党委宣传部的工作,没有形成各学院、职能部门之间积极参与、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格局。

(2)缺乏整体规划设计而无法实现媒体资源整合。一方面,新媒体应用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体规划建设。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与新媒体的兴起是同步进行的,但各种新媒体的兴起的时间、所具有的功能、所呈现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因而各高职院校使用各类新媒体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长短、赋予的使命也不一样。各种随机产生、点状分布、条块使用的新媒体只是独立的运行,没有形成平台优势互补、技术共建、内容提升、专业运营、分流管理、成果共享的链式运营格局。信息化建设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不足而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片面强调新媒体的作用,建立开放合作建设机制,推动资源整合优化。忽略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校外媒体没能实现联动融合,没能建立起有效的新媒体矩阵。

(3)新媒体应用与学校学生思想教育没有深度融合。一方面,在新媒体定位上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建立和使用新媒体的动力,多数由于形势所迫和成本核算、工作便捷。因此,各高职院校侧重于把新媒体作为学校工作通告、新闻宣传的阵地,偏向使用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另一方面,没有深入挖掘新媒体功能,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把学校新媒体建成学生获取知识、获得服务的首要平台和学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开展网络文化育人的重要平台。

(4)高职院校新媒体融入德育工作的特殊性。一是,新媒体生产内容的特殊性。德育内容自身具有很高的思想性、政治性,内容严谨、导向性的特征,局限了其内容选择的尺度、所能使用的载体、呈现形式以及所承载的功能。二是,新媒体受众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中新媒体的受众以学生为主,对同类型媒体的恶性竞争、理想信念、文化价值等冲突缺乏一定的甄别选择能力,大学生具备的传播和消化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不足。三是,运营特殊性。因为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接受、参与程度都比较低,要想运营以德育内容为主的新媒体,实现德育信息传递与互动,提升新媒体的黏性、吸引力,所需要运营技巧、技术投资、资金投入较大。

3 高职院校把新媒体技术融入德育工作的对策

(1)聚焦线上线下联动。新媒体作为信息传递互动的载体,归根结底是以学校线下实际活动为基础。一是,一改以说服教育、课堂授课为主的德育方式,主动适应青年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的新变化,运用生动形象的新媒体表现形式,对德育内容进行深入简出的解读和包装,形成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进行广泛转播,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灵活的教育形式,善于挖掘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传统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三是,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多种功能,使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同教学、管理、服务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2)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补充、拓展和延伸,两者只有在内容与传播手段上优劣互补,发展新媒体,走媒体融合之路,已成为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集体共识和必由之路。[2]一是,发挥传统媒体独特优势。传统媒体具有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严谨性、真实性等特点,具有流程标准、规范完备等优势。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报、学生刊物、橱窗、文化走廊、文化墙等传统载体,生产权威、真实、正能量的优质内容,确保网上网下的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二是,实现资源共享融通发展。由于财务、人事管理制度和德育工作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新媒体运行中信息内容、人员团队、规章制度建设几乎完全比照或者直接共用传统媒体的相关资源。加强新旧媒体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内容、技术、人才等要素共享融通,实现一体化发展。三是,构建新的技术体系。抓住功效德育工作特殊性,高校深入开展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逐步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要增强内容的互动性、体验性和可分享性;要强化新技术应用,不断研发推出新媒体产品形态。

(3)提升新媒体运营水平。一是,建设高质量的新媒体工作队伍。探索建设以专职新媒体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为主,教学、管理、科研、服务岗位教师为辅的新媒体工作队伍,规范团队管理机制,确保专业队伍拥有运营新媒的现代思维、业务能力。二是,开发高质量新媒体产品。通过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手段创新,利用可视化呈现、艺术化展示的方式,创作满足青年学生需要、满足德育工作要求的新媒体产品。三是,打造高质量新媒体矩阵。聚焦建好本校两微平台、共青团两微平台、QQ空间等新媒体空间,并适当引入抖音、快手、网易等受众广、传播快、影响大、有品牌效应的优质新媒体平台。建立开放合作平台,推动资源优化组合。打造内容共享、各有侧重、声援联动的新媒体矩阵。

(4)营造健康的新媒体生态环境。一是,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升以网络文化人能力。加强新媒体学习文化、生活文化、实践创新文化等建设,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善网络生态,疏导师生困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是,要把握方向、主动出击。引入富有时代气息话题如与大学生活、学习、就业相关的社会热点等,灵活运用网络直播、线上投票、话题讨论等新媒体方式,吸引青年学生的。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比较、锻炼道德判断能力、培育道德定力,让信仰更有力量。三是,提升师生网络媒介素养。着重开展网络文明和法治教育,增强师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引导师生形成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用网习惯。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