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录学思想探微

2020-01-09 14:44
铜陵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目录学张氏历代

刘 栋

(1.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专科目录学是专门著录同类性质典籍之目录的科学,其产生是社会文化发展繁荣之必然结果。 书画目录作为专科目录之一种, 其产生与书画艺术发展不可分割。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艺术发展迅速,盖有“张芝惊奇,锺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1]75,至南朝宋明帝遣虞龢、巢尚之等人料简秘府藏钟张二王之书。 书画专科目录学思想起源于南朝宋, 先后出现了内含书画专科目录学思想的书画著作,如齐高帝的《名画集》、傅昭的《书法目录》、姚最的《续画品录》、窦蒙的《齐梁画品录》、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及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特别是张彦远,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书画理论家和美术家, 其依据家藏书画作品及个人所学编撰的专题书目《历代名画记》所含目录学思想尤为突出。

一、张彦远及其书画成就概述

张彦远,字爱宾,生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卒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终年六十二岁,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盛唐著名的书画大家,著作丰富。“在目录学方面,撰书画专科目录《法书要录》十卷、《历代名画记》十卷。 二目所述,皆其家藏法书名画,极为赅备。”[2]39另有《彩笺诗集》《三祖大师碑阴记》等著作。

张彦远生于“三相世家”,其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皆任过宰相,父亲张文规任过桂管都(今广州)防御观察使。 张彦远本人也先后任过祠部员外郎、舒州刺史、大理卿等职。 在这样的家庭里,张彦远能收藏众多书籍与书画名作,实属正常。 张嘉贞、张延赏和张弘靖三代为相,既是书法大家,亦为书画收藏大家,均养成了以文人情趣相尚的风气,形成“礼仪习于中庭,诗书酬于父子”的家风,琴棋诗书画的浓郁家庭文化氛围对张彦远影响深远。 他自称:“彦远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河东公收藏珍秘,河东公书迹俊异,尤能大书。”[3]1“曾祖魏国公少禀师训,妙合钟、张,尺牍尤为合作。 大父高平公幼学元常,自镇蒲陕,迹类子敬。 及处台司,乃同逸少。 书体三变,为时所称。金帛散施之外,悉购图书。古来名迹,存于箧笥”[3]1,这说明张氏祖上即擅长书法并嗜好书画收藏。张氏在其 《历代名画记》 中具体叙述:“彦远家代好尚,高祖河东公、曾祖魏国公相继鸠集名迹。 先是魏国公与司徒汧公(李勉)并佐霍国公关内三军幕府(王思礼),霍公平定两京,魏公之策也。 魏公与汧公因其同寮,遂成久要,并列藩阃,齐居台衡,雅会襟灵,琴书相得。 汧公博古多艺,穷精蓄奇,魏晋名踪,盈于箧笥。 许询、逸少经年共赏山泉,谢傅、戴逵终日惟论琴画。”[4]11-12《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亦记载张弘靖“家聚书画,侔秘府”,指其藏书可以与朝廷秘府所藏相当,可见其家藏书画数量之巨、种类之丰。 张彦远自幼受此种浓厚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 即使在其年幼对书画认识颇为朦胧时, 也能对书法和绘画产生浓厚兴趣,以至于张彦远在成年后发出“彦远时未龀岁,恨不见家内所宝”的感慨[4]16。

由于其父张文规于838 年被右丞韦温弹劾而被外放为安州刺史,直至843 年才被召回长安,致使张彦远年近三十未能入仕,只能赋闲在家,而这恰恰也促使其能“以千乘为轻,以一瓢为倦。 身外之累,且无长物;唯书与画,犹未忘情。 既颓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观阅。 常恨不得窃观御府之名迹, 以资书画之广博……由是书画皆为精妙。 况余凡鄙于二道,能无癖好哉”[4]47,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书、作画、为文,搜集、研究古代和当朝丰富的书画史料,并将收集来的书画作品加以整理、钩沉。 悉心研究后,张着手撰写《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 847 年,在其选任左补阙时, 历时十二年, 完成这两部书的各自十卷本的初稿。 在《历代名画记》中,其曰:“今彦远又别撰集《法书要录》等,共为二十卷。 好事者得余二耆,则书画之事毕矣。”[4]48其书画学成就多体现在这两部书画名著中。《法书要录》是一部晚唐以前书论史料的辑录。张彦远还撰著有《彩笺诗集》,但今不存。

对张彦远的书画成就,学术界历来评价甚高。 近代著名书画家余绍宋推其为“画史之祖”,将《历代名画记》推为“画史中最良之书”。 中国绘画史论家、画家、美术教育家俞剑华先生对其评价亦非常高,认为该书“能汇前代诸家的优点,独创一种体裁,包罗宏富,眼光精审,我国之有完备的画史,自张氏始,就是在世界上的画史来说,也是最早的一部”[4]3。 美学家、哲学家宗白华先生推崇张彦远为 “一个绝代的批评家,可以比肩于沃尔特·佩特,可以比肩于罗斯金,可以比肩于温克尔曼”[5]3。

作为盛唐最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 张彦远这两方面取得的成就已有很多学者作了不少研究, 但对其著作中蕴含的文献学价值亦或目录学思想还未给予足够关注,本文试结合《历代名画记》对其目录学思想作初步探讨。

二、张彦远目录学思想探微

张彦远的第一部著作《历代名画记》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撰成初稿,时年三十三岁。张彦远通过搜集、钩沉大量文献资料,如“《世本》《抱朴子》《世说新语》《搜神记》《西京杂记》《吴录》《博物志》 等百余种,并家藏和目接的历代名画, 探迹钩沉, 心神领会,以《史记》体例为楷模”[6]12撰成《历代名画记》,此书乃为其本人及祖上各辈历年静心收藏历代名画之专题记录,其目录学思想多集中于此书。

关于《历代名画记》性质体例,学术界多有争论,盖因其编撰体例较为复杂。 此书前三卷为第一部分,专此叙论绘画范围内的所有历史、理论、技法、工具、鉴赏、装潢等各方面内容;后七卷为第二部分,专此叙述轩辕至唐武宗会昌年间画家小传。 故多有学者定其为史类,如余绍宋定其为历代史,俞剑华定其为画史类,而阮璞则定其为“以史传之书而兼具品第、著录性质”[7]133。 笔者认同阮璞之言。 该书的第一部分(前三卷十五篇“叙论”)曾被俞剑华先生以表格形式列为四类:画史、画传、画工、画鉴,这十五篇叙论且胪列如下:

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叙历代能画人名、论画六法、论画山水树石、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论顾陆张吴用笔、论画工用榻写、论名价品第、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叙自古跋尾押署、叙古今公私印记、论装背褾轴、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述古之秘画珍图。书的第二部分(后七卷历代画人小传)叙述自轩辕始至唐武宗会昌年间三百七十二位历代画人、 画作的传记。 其中,唐以前一百六十五人,唐人两百零七人。该书史、论结合,张彦远本人自叙撰著此书乃源于前朝画人之“评品不载”以及画作之“失坠弥多”,由此可以判断,该书应以第二部分为重,因此其体例也当以第二部分的体例作为根本去判定, 显然是具品第和著录性质的书画专科著作, 该书的目录学思想亦从中延伸。 但就此判定该书为专科目录学著作亦有失偏颇, 因该书并不完全具备目录学中的所有编制体例,仅有序目、小序和分类的传、目等体例。 因此该书对存佚书画作品的辨伪、校勘、考证、评骘起到了重要的忠实考据作用,为后人按图索骥,找寻该书记录之画作提供有利线索。

介绍书画作品的著作如孙畅之的《述画记》、裴孝源的《画录》、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谢赫的《古画品录》等,在张彦远看来,都有很大缺陷:“率皆浅薄漏略,不越数纸……昔裴孝源都不知画,妄定品第,大不足观”[4]16,但他在《历代名画记》的画家传中,却全部引用了他们的著作, 甚至有些传将他们的评语全部加上,未有丝毫更改,可见张彦远并非完全否定这些书的价值。 张氏在书中详细胪列了诸多名品,让后人对此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 亦为找寻历史名品提供重要线索。 如他在《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中论述了如何藏画、品画、买画,“则有收藏而未能鉴识,鉴识而不善阅玩者,阅玩而不能装褫,装褫而殊亡铨次者,此皆好事者之病也”[4]45,认为无论鉴识、赏玩以及铨次,都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这为后人从事名品收藏起到参考作用;又如,其在《叙画之兴废》中大略介绍了历代名迹杰作,它们或毁于水火兵焚燹,或藏于民间由于保存不当导致霉湿烟熏; 张氏在书中引用记述的孙畅之的《述画记》、李嗣真的《续画品录》、窦蒙的《画拾遗录》及张怀瓘的《画断》等后均失传,幸亏有张氏记述,为后人从中辑录出来提供宝贵索引;张氏还记录了很多都已亡佚的古代珍贵画品,如《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中叙述了在唐武宗会昌灭法中多已消亡的西京、 东都等地诸多寺观中丰富多彩的画壁形象。 在《述古之秘画珍图》中记录了诸多区别于一般绘画作品的书籍插图,如天文图、地理图、兵法图、祥瑞图,多以神话、传说、学术、历史、建筑等为绘画题材,但多数已殁,后人也只能通过张氏之记载来了解并重新认识古之非主流画品, 掌握古之绘画全貌。 所以,此书为后人研究唐朝绘画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意义重大。

《历代名画记》“引据浩博,史料丰富”[8]93。 如《叙画之源流》,既引古代神话故事,如“龟子效灵,龙图呈宝”“河出图,洛出书”“天雨粟”“鬼夜哭”等,又引“《周礼》《尔雅》《说文》《典论》《文赋》”[8]93等典籍文章。 如,书中第二部分的画家小传中,就引用了大量的正史记录及世人一些笔记记载的逸闻故事, 如引“正史 《汉书》《魏志》《蜀志》《晋书》《宋书》《南齐书》《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8]93,引“刘向《说苑》、王子年《拾遗记》、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葛洪《西京杂记》、刘义庆《世说新语》《幽明录》、应劭《风俗通义》、伏琛《三齐略记》、吴均《续齐谐记》”[8]93中的轶闻故事, 这也为后人对这些正史和笔记故事的校雠、辨伪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

盛唐著名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历时十多载撰著的专题记录其家族所收藏历代名画作品的《历代名画记》包罗宏富、引据浩博,史传之格而兼具品第、著录性质,不仅体现了其书画理论思想,亦含有专科目录学思想;不仅为诸多优秀的历代书画作品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录,更为后人从事书画专题目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时至今日仍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目录学张氏历代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
《历代画谱类编》
当代学科书目的编纂
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
历代名人与股市的渊源
“妻管严”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