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的博弈
——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例

2020-01-09 19:10王小琼朱海涛
图书馆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数据库图书馆数字

王小琼 朱海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图书馆),北京 100024〕

博弈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图书馆与资源供应商之间存在已久。李伟红[1]在2004年提出图书馆不断陷入和数据库出版商的利益冲突,但二者在促进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播方面,更多的是表现为合作关系,在《著作权法》的框架下追求各自的利益。彭飞等人[2]最早从博弈理论角度分析了图书馆与书商的关系,认为图书馆与书商的关系是一种非零和合作博弈关系。林章武、傅文奇[3]认为图书馆联盟与数据库商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图书馆与在市场上存在竞争对手信息中介商之间承担的博弈风险相对较小、与产品内容无法替代的信息内容制造商之间承担的博弈风险大。李聪[4]指出,处于供应链上的出版商对用户一方面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措施和帮助服务吸引新用户试用进而购买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则对依赖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不断提价获取巨额利润。刘兹恒等一批学者[5-10]从资源许可、版权、价格等方面指出了处于博弈中的图书馆与数据库商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双方不是单纯的竞争和对抗关系、而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者之间既有利益冲突又有利益契合点,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关系。博弈双方应着眼于解决冲突,通过图书馆增强联盟许可谈判能力、主动维护数据库版权,数据商约束版权滥用、合理定价、让渡版权收益等方式来破解存在于双方的“囚徒困境”。

以上研究人员探讨了正常时期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在资源的采购谈判和许可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冲突制衡,认为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合作关系,互相依赖程度高,图书馆与数据商应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赢。而非正常的社会状态,会给各类型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是高校图书馆。非常时期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是长期博弈中的一个环节,会影响到双方的后续合作。笔者以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非常时期为背景,探讨非常时期国内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

1 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分析

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有别于正常时期的博弈,表现在由博弈背景决定的博弈焦点。

1.1 博弈的背景

高校图书馆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本校读者,高校读者在资源的使用习惯上有别于公共图书馆,具有自身的特点。正常情况下,高校读者以在两个学期中使用图书馆资源为主,假期期间对资源的需求量较平时少,一般通过原有高校图书馆部署的数字资源校外访问能够满足。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涉及地域广、持续时间长,导致诸多行业停工停学,迫使人们改变了生活、工作、学习和科研的模式。受其影响,全国范围的高校师生推迟开学返校,使得高校师生的教、学、研从常规特定物理空间中的线下活动转移到通过网络进行的线上活动。师生读者需要从图书馆获取的数字资源,由原来以在校园内通过校园IP直接、高效地访问并获取数字资源为主,转向通过校外访问远程获取数字资源为主,以致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校外访问量和并发用户数较平常有大幅度增长,影响了读者资源获取的通畅性和成功率。窦天芳[11]在2020年3月14日的知网学术大讲堂中提到:基于对疫情的认识和由此可能带来校外访问数字资源需求量增加的预测,清华大学图书馆将校外代理的并发用户数从原来的200扩充到500,该校2020年2月数字资源校外访问量是2019年同期的3倍。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学校网络中心统一部署WebVPN来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校外访问,并发用户数为1000,为应对疫情期间师生大量使用校外访问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临时增加一条同样并发用户数量的专线供疫情期间使用。

1.2 博弈的焦点

正常情况下,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内容包括资源价格、版权限制、使用授权、保存方式等多方面。数据商与图书馆之间的冲突焦点,集中在数据库的合理使用,数据库出版商有保证图书馆合理使用数据库的义务,图书馆有合理使用数据库、获得相关技术支持的权利[1]。

疫情期间,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防疫措施,迫使高校读者数字资源使用渠道改变,引发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焦点集中在数字资源的授权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影响的疫后数据库续订决策。疫情期间,博弈双方有着较为统一的目标,高校图书馆代表本校合法读者利益,博弈的目标是保障本校读者正常使用数字资源,在此前提下督促数据商配合、采取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数据库商代表自身利益,在保障资源知识产权不受侵犯、防止非授权用户盗用的前提下,保障用户的正当利益,为确保用户正常合理使用所购资源提供相应的配合措施。因此,疫情期间双方博弈的焦点问题集中在数字资源许可授权的校外访问以及由此影响的疫后数据资源的续订。

2 影响双方博弈的因素

2.1 高校图书馆考虑的因素

2.1.1数字资源校外访问保障

①校外访问途径的通用性。目前,高校图书馆开通的数字资源校外访问主要是通过代理服务或VPN方式,获得授权IP,这两种方式适用于绝大多数数字资源,具有通用性[12]。高校图书馆订购的数字资源数量、类型众多,要想使这些数字资源通过校外访问途径访问时能与校内访问效果接近,在接受数据商提供校外访问授权时,需要对校外访问途径的通用性作出一定要求,以便对数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②校外访问途径的可操作性。疫情发生后,数据库商主动或应用户要求提供了一些途径供高校读者在校外使用数字资源,这些途径大多是直接访问数据库平台。如果高校采购的数据库数量多,这种分散直接登录数据商网址访问资源的方式,会给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增加很多额外的工作、耗费读者较多的时间。工作人员需要整理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登录测试,再通过图书馆主页、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渠道向读者传递信息;读者需要花费时间记录、熟悉各种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访问数字资源过于分散。这种事倍功半的访问方式,只能作为特殊时间数据库校外访问的补充,不适合作为疫后常规校外访问的主要途径使用。

③校外访问途径的可持续性。疫情发生前,读者大多可以通过在校园内工作学习时从校园IP获取数字资源,一些资源校外访问不畅时,读者没有过多抱怨,使得高校图书馆对校外访问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除了保障一些读者使用频率较高的资源,其他资源校外访问的保障水平有限。

疫情发生后,高校图书馆同仁很快意识到云服务读者、云获取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过于依靠从校园IP访问所购数字资源的不合理性,对数字资源校外访问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除了要求数据商提供的校外访问方式具有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外,还应当具有可持续性,以保障疫后数字资源校外访问成为读者获取数字资源的常规方式。

2.1.2数字资源线上宣传培训

数字资源使用效率一直是高校图书馆重点关注的内容,使用效率既是数字资源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又是数字资源续订与否的决定因素。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是提高其使用效率的直接途径,也是高校图书馆资源推广的重要方式。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读者不到校的情况下开展面向读者的数字资源宣传培训、保持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是高校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除了保障数字资源校外访问通畅外,还需要在数字资源的线上宣传和培训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数字资源的线上服务水平,进而提高数字资源使用效率,并力争对关闭实体图书馆、停止纸质文献借阅服务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数字资源线上宣传培训需要数据商的配合,要求数据商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培训工作出谋划策,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数据库商考虑的因素

2.2.1知识产权安全性

不管是正常时期还是非常时期,不管是校内IP访问还是校外访问,在考虑授权高校图书馆资源访问途径时,数据商始终会关注产品知识产权的安全性[12]。但是在疫情期间,数据库商会迫于高校图书馆的压力,在尽可能保障自身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采取一些短期措施,解决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读者使用数字资源的困难。疫情期间,一些数据商通过实名认证、限时开放(如SAGE公司在3月份期间向公众免费开放资源)、限制打开资源的终端数量(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师和学生用电子书的免费获取)、只提供在线阅读等方式来保护资源的知识产权。

2.2.2博弈中的话语权

①资源的不可或缺性。高校图书馆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数字资源,依赖程度不同。正常期间,数据商会分析其资源在不同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资源不可或缺的程度,会影响数据商在和高校图书馆博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配合程度。

②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虽然高校图书馆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数据库市场巨大。有些资源不可替代、有些资源之间则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复,前者如一些出版集团旗下的产品,后者主要是一些数据库集成商的产品。国外的数据库,除了集成商提供的产品,其他产品基本上是唯一的,不存在资源重合和竞争对手;或者即便存在部分资源重合和竞争对手,但因为在资源组成上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这样的数字资源可替代性不大。

与正常时期一样,疫情期间数据商会根据产品在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权衡与高校图书馆博弈过程中所具有的话语权。博弈过程中,数据商的话语权大小与其作出的利益让渡多少成反比[4]。

2.2.3博弈成本的预测

疫情期间,数据商配合高校图书馆校外访问数字资源提供的各种途径,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例如,加入CARSI、提供专用于VPN访问的服务器链接、提供远程账密、漫游服务等数字资源访问途径,数据商可能会增加设备、向中间服务平台付费(目前CARSI免费、但保留向服务提供商和学校收费的权利)、更改访问规则、核实和跟踪用户使用情况等,这些措施会增加数据商的成本。所以,决定疫情期间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博弈策略时,数据商需要预测可能增加的成本,评估成本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2.4自身形象的公益性

疫情发生后,不少数据商预测到长期疫情对高校读者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带来不便,在疫情初期便采取了一定时期内向公众免费开放一定范围的数字资源的策略,这些策略为数据库商在公众中扩大了影响、树立了良好形象。

疫 情 初 期 ,Elsevier、Wiley、Springer、Ovid、ACS、BMJ等一批拥有生物医学资源的数据商,迅速作出反应,将与疫情研究、报道等相关的资源免费向公众开。这一举措不仅为科研人员研究疫情及时提供了参考文献,也有利于优化提高资源的引用频率、缩短资源的被引时间等客观评价指标。另外,一些数据商拿出部分或全部资源,在疫情期间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体现了大局观念。比如维普期刊最先向公众免费开放至疫情结束;知网研学平台通过开通团队账号的方式,免费向大中专院校的校外师生提供在线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的服务;万方医学网则专门针对疫情、组织力量,对国内外疫情相关文献展开研究整理,形成万方医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专题文献,定期发布,供公众免费使用。

3 合作博弈策略

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通过博弈制衡,达成了有利于双方的合作博弈策略,确保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线上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1 完善原有校外访问服务,保障主体资源访问通畅

正常情况下,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通过代理服务或VPN等校外访问方式可以正常访问。但是受资源属性影响,一些数字资源并未开通校外访问。清华大学的280多个数字资源平台,有24个平台没有实现校外访问。笔者所在图书馆采购的数据库中,一些金融类、新闻类数据库,将校园IP内正常访问的链接配置到校外访问系统时,不能实现正常的校外访问。为了解决这类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图书馆需要彻底梳理校外访问资源情况,联系这些不能正常校外访问的数字资源提供商,督促其配合图书馆解决问题,通过开通用于校外访问的专用链接等方式,清除校外访问障碍,实现校外访问正常化。

3.2 扩充新的校外访问渠道,双方积极加入三方平台

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统一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CERNET Authentic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CARSI)2008年12月由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发起建设,在国内高校已经普遍建设完成的校园网统一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系统基础上,实现面向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跨域身份认证和资源共享服务。疫情发生后,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紧急部署,在试运行并完善的基础上,正式发布推出全球学术资源共享平台CARSI,充分满足高校师生居家科研与教学的需要[13]。近期,国内不少高校图书馆或网络中心纷纷申请加入CARSI成为会员。截止2020年5月10日,我国申请加入CARSI会员上线的高校,已由2019年底的23家增加到402家,另有157家正在调试中。目前,该服务为免费服务,但对数据商和会员保留收费的权利[14]。

经过疫情期间的观望,越来越多的数据商,尤其是国外数据商,逐步加入CARSI,产品成为CARSI应用资源。但是,与加入CARSI的会员学校相比,数据商加入CARSI的速度非常缓慢。目前,仅有33家数据商的58种产品加入了CARSI应用资源,以国外数据库为主。国内的数字资源产品加入CARSI平台的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社科文献系列数据库、可知电子书、中华数字书苑、MeTeL教学资源平台、并行超算云服务、智慧芽、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和全球科研项目数据库[14]。

疫情结束后,高校图书馆应当继续与数据商互相督促,尽可能加入CARSI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跨域身份认证方式的数字资源校外访问常态化。

3.3 增强双方应急保障能力,共创疫后合作基础

疫情发生后,不少中外文数据商都主动为高校图书馆开通特殊时期的专用服务,作为其他校外访问的补充,缓解因疫情给高校带来的资源访问难题。Elsevier对已购买ScienceDirect的用户提供远程访问服务,高校读者可以使用机构邮箱注册个人账号,审核激活后即可获取使用数据库权限。PROQUEST公司为用户提供漫游服务,读者在校园IP范围内,或通过VPN等方式从校外访问入口首次注册PQDT账号,激活后即可在校外使用PQDT学位论文库数据库。维普公司为购买考研资源库的高校开通疫情期间专用访问链接。万方公司为高校用户开通了机构专用账号,供读者直接访问其资源。

同时,数据商也应高校图书馆要求,开展定制化的数字资源在线培训、增强疫情期间数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疫情发生以来,EBSCO公司为用户提供了旗下数字资源的在线培训,并应多家高校要求,专门针对目标高校读者提供了定制培训;Elsevier、SAGE、Springer等多家公司提供了涉及各个学科的数字资源使用及相关内容线上培训;国内多家数据商主动策划了面向各高校图书馆的内容丰富的线上讲座和竞赛等读书活动。

此次疫情,数据商与高校图书馆均表现出良好的应急保障能力,实现了博弈双方有效合作。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校外访问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使数字资源服务的时间最大化,合法用户在资源内容、时间与空间上的受益最大化[15]。同时,博弈双方密切配合,以线上方式跟进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和读者培训,使数字资源的使用受疫情影响降至最低,尽可能保障了数字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摊薄资源使用成本,提高所购资源的性价比,也有利于数字资源的绩效评估,是疫后博弈双方合作、续订数字资源的前提。

4 结论

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存在共同目标:保障高校读者通过校外访问合理使用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线上宣传培训服务。双方围绕共同目标,通过沟通、协调,达成博弈均衡,最后形成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博弈策略,使疫情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工作的影响降至最小。纵观博弈过程,双方行动有先有后,并且双方均可观察或了解到对方所采取的行动,博弈结果对双方均有利,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是动态博弈,也是显著的合作博弈[16]。

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之间的博弈,看似一个短期行为,其实这一博弈过程和博弈结果对疫后双方的合作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当将此间双方的博弈看作长久博弈中的一环。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商,始终会以维护自身权益为前提,在不断冲突——谈判——妥协——平衡——新的冲突循环中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数据库图书馆数字
图书馆
答数字
数据库
数字看G20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