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顶层设计与范式构建

2020-01-09 19:10
图书馆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化大众图书

周 荻

(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7)

1 研究背景

自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成为一致共识。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提供文献资源、辅助学科研究、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但在助力全民阅读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也应作为公共文化供给的重要力量,从优质服务出发,满足大众阅读需要。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尚未形成良性、稳定的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统一的服务标准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突破传统的制度障碍,丰富参与力量,注重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权责明晰、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社会化服务范式,方能较好地参与和提供社会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通常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在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承担了文化传播、阅读推广和信息素养教育等多重职能。综合目前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主要是最传统、最基础的图书借阅服务、“非返还式”文献提供服务、公众信息咨询服务、通用性借书证、(校友)校内读者延伸服务、地方服务等。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大众开放,首先应当系统地研究大众阅读需求,同时综合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具体存在的各项“难题”,为社会化服务机制的构建注入新动能。

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的困境

社会化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等基础服务前提下,承担起公共图书馆的部分职责,将各项职能向社会平台全面延伸,满足大众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利用需要。近年来,尽管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整体上看,多数高校图书馆在满足目标用户需要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效果。

2.1 模式困境:服务能力与社会需要存在“结构性”矛盾

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缺乏专业的管理能力和必要的服务经验,现有服务能力与社会期待、现实需要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为社会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增加了高校图书馆在收集、维护与核实校外读者信息等方面的工作量,由于缺乏合理的约束管理机制,出现了馆藏文献逾期归还、损失或丢失等现象。另一方面,现有高校图书馆资源基本来自学校内部,学校依据校内读者用户规模与学科服务需要来配置相关资源。推进社会化服务,分散了高校图书馆管理资源,增加了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体的流动性,加大了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的难度。因此,高校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变传统“盲目”的社会化服务策略,实施精准管理,优化服务配给,才能实现校内资源供给与社会化阅读需求的有效匹配[1]。

2.2 资源困境:服务内容与社会需要存在“差异性”矛盾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将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教学、科研活动上,在为校外大众提供图书文献信息、阅读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第一,高校图书馆采购经费相对有限,为满足校内教学、学术科研等需要,所采购的馆藏文献信息较为专业化,大多很难有效匹配校外读者的阅读需要。尤其对于部分现有资源较为紧张的高校图书馆,均将服务焦点放在了校内师生中,很难为社会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第二,高校图书馆在采购资源时,需要优先保障师生阅读学习需求。为此,高校图书馆加大了论文数据库的采购需求,压缩了社会大众所需要的报刊、文化等资源的采购空间。第三,在数字化阅读资源分配方面,目前高校图书馆采购的数据库有并发链接数的限制,在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后,如何有效分配校内外读者的访问需要和满足下载需求,就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新难题”。

2.3 管理困境:服务体制与社会需要存在“冲突性”矛盾

受服务理念、服务能力等因素影响,当前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时,未及时转变服务模式,服务能力相对有限,容易造成“冲突性”矛盾。首先,校内外读者的年龄、学历及阅读习惯存在差距,容易引发“排斥”心理,成为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短板”。其次,高校图书馆空间资源相对有限,很难为全校师生、社会读者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在备考期间,“占座”成为图书馆管理的热点与难点。在为社会大众提供阅读服务时,相对有限的空间资源被进一步挤占,服务空间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冲突性”矛盾,就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质量的现实困境。最后,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大众数字化、移动化阅读需要之间存在“冲突”。在移动智能环境下,大众倾向于借助移动终端阅读。

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顶层设计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顶层设计时要坚持从纵向和横向视角出发。基于纵向视角,开展顶层设计的重点主要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目标、模式和整体规划。而横向视角开展顶层设计,则依据纵向视角所确定的理念、政策导向和整体布局来统筹规划高校图书馆服务。基于此,为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质量,要明确服务内容,完善顶层设计。

3.1 纵向视角

知识经济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承担更多的阅读推广职能。为此,从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和图书馆等多个视角出发,对接社会大众需要,广泛传播知识,创新服务理念,从纵向视角探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顶层设计策略,实现馆藏资源信息价值最大化利用。

3.1.1整体规划:发挥政府作用,制定系统规划

为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质量,政府应做到:第一,应充分考虑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互补作用,发挥各类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优势,满足社会大众的阅读需要。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指导高校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强调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图书资源供给机制,发挥自身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环节的积极作用。第三,政府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出台专门政策,统筹分配资金,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水平[2]。

3.1.2优化模式:引导社会参与,完善多元化力量

阅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做支撑,除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更需要塑造浓厚的人文环境。要立足高校图书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服务内容,履行服务职责,满足全民阅读的现实需要。首先,要发挥校内力量的示范作用。高校图书馆面向广大师生开放,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早已形成了稳定的读者群体。高校图书馆要合理利用自身设备及资源条件,打造优质阅读品牌,通过发挥校内读者群体的示范作用,带动社会大众参与阅读、享受阅读。其次,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丰富发展资金。为有效缓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过程中的“资金”短板,要吸引行业协会、基金会、相关企业组织参与高校图书馆建设,满足社会大众持续性阅读增长的需要。最后,要引导学界、研究界积极参与。通过广泛吸纳社会大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普遍支持社会化服务的良好局面。

3.1.3服务目标:提升服务效能,实现专业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书尽其用”,也为大众积极阅读提供了充足力量,为贯彻全民阅读、终身学习提供了重要路径。为此,高校图书馆要在现有图书文献资源基础上,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合理整合、利用本馆资源,发挥图书馆专业性、公共性优势,为师生、社会用户提供差异性服务。要加大各部门、系统之间的良性协作,避免用户需求冲突,保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供给质量。要重视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图书信息服务的平台优势,为大众提供文化知识普及、专家学者交流服务,切实提升图书馆信息分享与服务能力[3]。通过发挥图书馆的平台作用,为读者提供通俗实用、内容宽泛的个性化服务。例如,由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敬文讲坛”,吸引校内外读者广泛参与,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要,活跃了高校文化,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3.2 横向视角

图书馆是提高大众文化素养、培养大众文化思维的重要场所,通过为读者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大众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实现全民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根本提升。

3.2.1创新服务理念,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高校图书馆要创新服务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帮助公众提高个人素养。首先,要充分发挥专业队伍优势,普及阅读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有一支专业性强、知识储备结构完善、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为当前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高校要重视图书馆人才建设,配备专业水平过硬的技术性馆员,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其次,注重创新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创新服务理念,除了为大众提供基础性借阅服务,也要为大众提供信息咨询、图书信息推介和阅读推广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最后,创新服务形态。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价值,扩大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尤其是专业性水平,通过结合大众使用需求,丰富图书馆服务形态,推进纸质图书资源与数字资源全面融合,满足大众多样化阅读需求[4]。

3.2.2优化服务结构,探索全新服务路径

结合校内外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机制时,要注重更新图书资源供给结构,丰富服务内容,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价值。第一,高校图书馆要合理利用自身馆舍及图书资源为大众提供文化展示、文化教育和文化阅读等多种功能性服务。例如,为中小学生提供节假日图书阅览室,通过提供信息查询、公共阅读等多种服务,有效缓解公共图书馆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二,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书目推荐”“阅读分享”等主题阅读活动,使校内外读者愿意走进图书馆、用好图书馆。第三,高校图书馆要在充分满足师生阅读需要基础上,开展社会化服务,构建差异化服务机制。2019年3月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建成了宁德市第一家高校社会化阅读服务基地。该图书馆根据居民阅读习惯精选300多本书籍供居民阅读,通过开展阅读交流、志愿者服务和主题阅读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社会化阅读服务质量,为校地融合、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索了全新路径。

4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范式构建

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时,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好的服务模式,充分考虑自身优势、资源应用和大众需要,再界定社会化服务内涵,构建满足读者需要的服务模式与对策,为社会大众提供有特色、实效性强的知识服务。为此,在构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范式时,要对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及定义、各方职责以及服务模式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积极探索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全新空间,充分满足社会大众对图书信息的阅读需求。

4.1 夯实理论基础,科学使用研究方法

综合各项研究成果和社会实际需要,可将概念界定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指以开放服务的理念,以有偿或者无偿服务的方式为大众提供馆藏图书信息资料查询、知识服务,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运行价值[5]。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概念进行清晰界定,可为构建全新范式提供基础,也能够确定该范式研究所聚焦的问题和使用方法。针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领域新变化,以向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综合来看,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承担文化传播职责和服务使命的重要诉求。目前决定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的因素主要为:在硬件方面,纸质图书累积量和电子期刊累积量为图书馆提供了“立馆之本”。在软件方面,馆员的职称和学历、服务意识是图书馆提供深层次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关键。

4.2 构建刚性框架,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优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效果的基础。服务性、有效性是该范式框架的最基本要素。构建刚性框架要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有效服务为指引,明确各方职责。具体包含:第一,要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制定、服务监督和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职责。第二,要明确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责,充分提高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第三,要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查询、图书借阅和合理化建议等多种服务内容。通过构建政府主导、高校图书馆积极践行和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质量。

4.3 实施柔性管理,拓展服务空间

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读者群体的阅读需要和心理特征,实施柔性管理,拓展服务空间,提高多元力量的支撑力,实现社会化服务的最大效力。高校图书馆要分类制定开放区域和管理规则,要结合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特征,重视设计差异化、个性化借阅规则。要积极融入资源共享理念,构建符合实际、极具特色的图书数据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除了要及时更新纸质图书与电子资源,也要结合时代趋势,推进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与现代化发展。要从信息资源最大化利用出发,利用官方微信、新浪微博、图书馆官方网站等多种媒介形式,为新入馆读者开设培训课、信息检索课和管理规则课,教育读者学会使用信息检索手段查阅各类资源,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高效利用[6]。

4.4 推进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在移动智能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智能终端优势,建设数字化平台,汇总高校文献资源,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提高资源共享率。结合信息系统的预约功能和数字筛选功能,提高服务的精准性与实效性。要结合当前大众的阅读习惯,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从而有效打破传统社会化服务“藩篱”,逐步实现社会化开放。以南京大学为例,通过与支付宝联合共建“智慧图书馆”,社会公众使用支付宝搜索“海囤学习”,经过认证就能领取电子借书卡。该电子卡能够扫码进入图书馆,借阅和归还图书。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推进全面创新,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在线下单”“快递服务”等多种服务,切实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与质量,实现图书资源的高效共享与高度开放。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学术前沿与文化传播的“融合”之地,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集中展示场所,更是有效推进全民阅读的主体力量之一。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图书资源、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引入多元力量参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服务理念,实现社会化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为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社会化大众图书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图书推荐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