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降火法治疗口腔溃疡1例

2020-01-10 18:27吴明月王瀚康龙惠珍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淡竹叶阴火生地

吴明月 傅 休 王瀚康 龙惠珍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龙惠珍老师以升阳降火法治愈口腔溃疡验案1例,辨证准确,收效较好,兹摘录如下。

杨某,男,43岁。2019年3月29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0年余。20余年来,患者口腔溃疡每月发作1次,疼痛明显,位置不定,疲劳后易作,曾多次就诊,检查未见异常。诊见:口腔内多发溃疡,周围黏膜红肿,疼痛明显,体倦乏力,纳眠尚可,大便偏烂。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中医诊断:口疮,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下陷,阴火上乘。治宜补益脾胃、升阳降火。拟方:太子参、薏苡仁各15g,茯苓、当归、赤芍、生地各12g,甘草、川牛膝、淡竹叶各10g,柴胡9g,升麻6g,细辛3g。7剂,水煎,1日1剂,早晚服用。复诊:口疮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腻,脉细。原方去生地、细辛、淡竹叶,加黄芪15g,再服半月,口疮愈,随访3月未发。

按语: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中“口疮”“口疡”等范畴。龙师认为口疮的产生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与口唇经脉相连,功能相属。口为脾之门户,脾气通于口,故口疮之疾,多由脾胃病变而发。《丹溪心法·口齿篇》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或失治误治,或久服寒凉,日久脾胃受损。脾胃虚衰,升降失司,无力升举清阳,火热下扰于肾,水虚无以制火,相火妄动,此火为清阳之气下流,不能升举外透,郁而所聚之火,即东垣所谓“阴火”。阴火上扰,循经熏灼于上,熏蒸口腔肌膜而发为口疮,即“阳气下陷,阴火上乘”。阴火的产生,始于脾胃内伤,机体无生发升腾之气,基本病机是气机失常。故龙师临床治疗本病主张以补益脾胃、升阳降火为法,所用方中太子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柴胡、升麻助阳以升清气;脾虚日久,营血亏虚,当归养血和营,佐益气之品又有益气生血之功;久病入络,血运不畅,易致瘀阻,赤芍活血化瘀;生地、淡竹叶凉心清胃以泻阴火。川牛膝引火下行,使离位相火重归于下焦。诸药合用,标本同治。以脾胃气虚为主者重在补脾胃之元气,李东垣《脾胃论》曰:“脾胃气衰,元气不足,阴火内生发生口疮。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可选黄芪、茯苓、白术、人参等补脾胃元气,用风药升发一身之阳气,寓“火郁发之”之意,常用柴胡、升麻、防风、葛根等。此类药物还能增强甘温补中类药物之功效,促进脾胃健运。阴火盛者可选黄连、黄芩、生地、淡竹叶等急则治其标,同时注意顾护脾胃之气。若正虚甚者益黄芪补益脾气,升阳举陷,兼以托毒生肌,促进疮疡收敛愈合;脾虚易生湿酿痰,可用薏苡仁、苍术健脾祛湿;若津液受损,可益玄参、石斛等清热养阴之品;若口疮疼痛明显者可加细辛止痛。

猜你喜欢
淡竹叶阴火生地
淡竹叶茶的研究进展△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淡竹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生地价格仍有上扬空间
熟地是生地炒熟的吗
浅析“阴火”
淡竹叶消暑除烦功效好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林家坤阴火理论在慢性肾衰竭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