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的隐患

2020-01-11 00:10徐林红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肉品屠宰检疫

徐林红

(河南省林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南 林州 456500)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粮食、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粮食、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生鲜乳含有“三聚氰胺”、家禽饲料中添加“苏丹红”、鱼料添加“孔雀石绿”等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当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的隐患究竟有哪些?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从农作物种植、投入品使用、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储藏、市场销售、居民消费、部门监管等不同环节加以剖析。

1 种植业环节

农产品安全的首要环节是农作物种植,粮食不仅是人们的主食,也是餐桌副食生产的主要投入品,农作物质量安全与否,也关系着畜产品质量的安全。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农药使用及其残留、产地环境污染等,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突出短板,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贮藏运输及包装污染等也是农产品安全的潜在隐患。

1.1 农作物产地环境污染

农作物生长受制于生产环境的水、土、气和光、温、热等条件,其质量受产地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近年来,工业“三废”及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养殖粪便污水灌溉农田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给农产品产地环境带来了各种污染,必然造成农产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甚至超标,已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的短板。

1.2 农资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

个别农资经营企业不能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或者未建立健全农药追溯体系,违法经营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置法律于不顾,出售假劣化肥和违禁农药,坑农害农,严重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主要“渠道”。

1.3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滞后

目前,种植业生产模式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涉及千家万户,经营主体小而散,组织化程度低,种植者素质不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缓慢。个别农民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忽视产品质量,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违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或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或不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规定,都会导致农产品中存在肥料及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

1.4 农产品加工储存条件差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条件差、标准执行不力、违规非法添加、施肥用药不科学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农产品储存、运输过程中所用保鲜保活剂和机械、容器,以及包装材料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及可能遭受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等成为质量安全隐患客观存在的漏洞。

2 动物饲养环节

动物饲养环节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中之重,动物产品的安全,不是监管出来的安全,而是饲养出来的安全。

2.1 环境问题严峻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的污染物不但可以通过呼吸、饮水等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且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以及农作物、饲料等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而逐渐蓄积,引起动物机体抗病力降低,使动物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动物群体发病率提高,同时畜产品中重金属、有害物质的含量较高,严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易使人和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变,是威胁人体健康潜在的安全隐患。

2.2 饲养水平落后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畜牧业规模化养殖补贴力度,饲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个别养殖场户的畜禽养殖模式较落后,养殖规模还较小,养殖污染无力治理,设施设备不到位,既影响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又为不合格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提供了空间,是畜产品监管的一个薄弱环节。

2.3 动物疫病难防

随着养殖业由散养向集约化发展,动物传染病防不胜防,特别是人畜共患病越来越多,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不仅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传染给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动物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极易造成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造成人畜共患病的流行。

2.4 兽药残留超标

个别养殖场户安全意识淡薄,随意使用抗生素等,存在不明病因滥用乱用兽药,盲目超剂量使用兽药;使用违禁药品和人用药品、原料兽药等,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个别养殖场不遵守休药期制度,这是造成畜产品兽药残留严重超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长期滥用抗生素,通过畜产品等食物链,使人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导致细菌发生变异而出现“超级细菌”。

2.5 添加违禁物质

个别养殖场户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饲料中违法添加一些非食品添加剂,如在奶牛饲料或鲜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在蛋鸡饲料中添加“苏丹红”;对奶牛随意使用“性激素”;饲喂“泔水”易传播非洲猪瘟等,都对消费者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危害。

2.6 管理手段简单

个别养殖场凭经验按习惯管理,盲目使用高浓度的消毒剂及高强度的紫外线消毒;防蚊、蝇、鼠、鸟、蚯蚓等不重视;养殖场户档案不健全,记录不完善,完全为了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产品追溯体系未建立;病死动物及其兽药的废弃物随意丢弃,这是病害畜产品进入市场的一个主要途径。

3 出栏检疫环节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及其产品主要通过运输流通,为城市提供丰富的畜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在长途的畜禽及其产品运输中,也为畜产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3.1 检疫报告落实较难

个别养殖场户发现动物患病或疑似染疫时,为了减少损失,擅自进行药物治疗,不执行休药期制度,不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甚至将患病、疑似染疫或病死畜禽擅自出栏,这是严把检疫的“第一关”。

3.2 产地检疫难于到位

产地检疫是控制动物疫病,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由于基层人员少,交通工具少,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产地检疫不能到场到户,致使产地检疫流于形式,运输检疫代替产地检疫,没能有效地把染疫动物控制在产地养殖场户。例如,对即将出栏生猪的“瘦肉精”尿样检测虽按一定比例抽查,但现场抽查检测的误差率较高,运输装载的动物绝大部分又都是拼车装的畜禽,因此,检疫的准确率也难于得到保证。

3.3 随意盲目省外引种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从省外引种越来越多,个别养殖场从外地引种时,事先既不主动到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又不了解引种地动物疫情的情况下,盲目从外地引种,引进染疫或带毒畜禽,造成养殖企业暴发疫情的事例屡见不鲜。

3.4 运载工具条件较差

运载工具不封闭,粪尿等废弃物随意流,运输动物的车辆在长途行驶时,不仅动物粪尿及其废弃物沿路随意抛洒,沿路进入服务区时也没有严格消毒,而且途中死亡或病死的动物,在路边随意抛弃或急宰,甚至销售给当地收购病死畜禽的小贩,形成违规处理病死动物的利益链条,也是病害畜产品进入市场的一个漏洞。

4 屠宰加工环节

一些屠宰加工企业在利益驱动下,违背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原则,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这些违法违纪的现象已经令人发指,引起社会普遍的不满。

4.1 设施设备简陋

屠宰加工流程不科学,区域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陈旧,无害化处理设施简陋,污水污物乱流,下水随地乱扔乱堆,没有执行“四不落地”制度。同时,专用冷藏运输车缺乏,个别屠宰户运输工具既拉活猪又拉猪肉,这是造成动物产品二次污染的最主要因素。

4.2 制度落实不严

个别屠宰企业厂区及屠宰车间没有落实定期冲洗和消毒制度,未填写消毒记录;进场即将屠宰的动物,查证验物和登记造册不严格,使染疫或疑似患病的动物很容易进入屠宰场,引起待宰圈生猪疫病传播;生猪在待宰圈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停留而进入加工车间屠宰,不仅可以使一些患病动物逃脱待宰圈的观察,尤其是个别只有在临床上可以检出,屠宰后很不容易发现的疫病,而且生猪在待宰圈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停留,严重地影响猪肉质量;屠宰加工从业人员缺乏定期健康检查;产品出厂登记不规范,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不完善。

4.3 无害化处理困难

屠宰加工企业屠宰的公猪、母猪肉未按照规定加盖具有标识的验讫印章,以公猪、母猪肉冒充肥猪肉;屠宰加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设备不到位,产生的污物污水随地乱流;有的屠宰加工企业除满足自己市场销售需要外,还为其他肉品经营户提供代宰畜禽服务,收取一定的加工费,对检出的不合格肉品,拒不接受无害化处理,强行运出场外,屠宰企业不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而是为不法分子充当保护伞。

4.4 安全意识淡薄

绝大部分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肉品检验流于形式,市场上的“注水肉”现象时有发生,屠宰企业未按照规定实施进场查证验物、畜禽待宰观察、瘦肉精检测;屠宰工具不消毒,随手乱放,形成交叉污染;个别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以代宰猪为名帮助他人屠宰加工病死畜禽或加工“注水肉”,致使政府定点屠宰企业变成了病死畜禽屠宰窝点。

5 市场销售环节

市场销售环节是消费者购买动物性食品的主要场所,也是不合格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

5.1 销售场所条件落后

除超市肉品专柜符合经营条件外,一些农贸市场或小商店的肉摊不符合经营条件要求,没有冷藏设备,生熟肉品未分区,特别是一些乡村的露天肉品门店,甚至在街道、路边挂着卖肉,冬季灰尘飞扬,夏季蚊蝇乱飞,畜产品很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5.2 检疫标识难于识别

猪胴体肉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并附有检疫票证,是证明肉品安全的主要标识,分割成小块肉时,验讫印章难于辨认,当制成肉馅时,更是什么都看不到了。个别经营者就会把一些不合格猪肉或母猪肉冒充肥猪肉加工成肉馅销售,特别是猪下水、活鸡或白条鸡及其产品,没有检疫标识印章及铅封,是监管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5.3 社会诚信理念缺失

当前社会诚信理念缺失,经营者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安全心理,市场上就出现了奶羊现挤奶,绵羊、山羊现宰现卖的怪现象,在一些社区还非常火爆,其原因是一部分消费者认为这样销售的产品才真实,才安全。由于这些未经过严格检疫的羊肉和没有经过消毒的鲜乳直接食用很容易感染结核、布氏杆菌病等,威胁人体健康,这是畜产品安全潜在的一个新的安全隐患。

5.4 销售渠道暗箱操作

个别肉品经营户与小型饮食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经营关系,他们在隐蔽的场所,把不合格肉品进行分割加工,通过面包车或轿车等运输工具直接送到快餐小店、学校食堂、矿区食堂、企业食堂、饺子馆、鸡鸭鹅烧烤店、羊肉烧烤店、肉包子作坊及夜市小吃摊点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销售不合格肉品的“地下通道”。

5.5 自宰自食埋下隐患

个别养殖场户每到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时,打着自宰自食的幌子,随意向周边农民销售,每年因食用自宰的不合格猪肉引发的群体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是肉品安全的一个“短板”。

6 居民消费环节

6.1 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消费购买力差异扩大,少部分人可以享受价格高昂的高端产品,但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还不高,总是选购价格低廉的产品,而市场价格低廉的产品往往不合格的较多,潜伏着不安全的隐患,这罪魁祸首的原因是利益驱动,最终是销售者收益,消费者受害。

6.2 片面追求营养

高营养是当前消费者的片面追求。大部分消费者信奉白条鸡不如现宰现卖鸡、薄膘比厚膘好、小鸡蛋比大鸡蛋营养高,柴鸡蛋比品种鸡蛋安全,土猪肉比良种猪肉味道香等错误观念。殊不知,农家散养的土猪也要补充饲喂一些配合饲料,并不是完全散养,也要进行疫苗免疫、药物预防和用药治疗。

6.3 难于识别假劣

一些检疫标识消费者很难识别清楚,市场上加工后的肉片、肉馅等就更难识验讫印章了。如“瘦肉精”猪肉、“三聚氰胺”奶及兽药残留超标的肉品等,作为普通老百姓,肉眼看不出,只有靠实验室检测,才能鉴别清楚,特别是市场上销售的活鱼,本来就没有什么标识,饲喂“孔雀石绿”的鱼,消费者就更难识别了,也是市场上对鱼安全监管的一个空白。

7 监督管理环节

7.1 检疫手段落后

我国动物检疫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仍停留在“两只眼和一把刀”,屠宰检疫的实验室检验也仅限于寄生虫的检验,进入屠宰场的畜禽虽进行“瘦肉精”尿样抽检,但也只是尿样试纸检测,检测的准确率不高,抽检比率低。动物检疫范畴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肉品中的兽药残留等有毒成分没有被列入检查范围,因此检疫合格的肉品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安全肉品”。

7.2 管理体制不顺

国家对畜产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职责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职责不清,效率低下,各自为政,互相扯皮。种植、养殖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市场销售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业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屠宰加工由商贸部门移交给农业农村部门时间还不长,也存在人员不到位、业务不熟悉、工作不就绪等情况;另外,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分段管理,更是造成管理体制混乱,如奶牛养殖户将鲜奶或者简单包装后的鲜奶直接送到社区、社区现宰活羊等环节,反而成为新的“监管真空”。

7.3 监测水平较低

国家虽然投入大量资金,在各地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但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短缺,设备较少等原因,即使购置了一些先进的仪器,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也处于闲置状态,对蔬菜、猪肉、白条鸡、鸡蛋、鲜乳、鱼、兽药、饲料、化肥、农药等也开展检测,但检测面较少,检测比例较小,检测水平较低,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缺资金、缺设备、缺人才是农产品检测中的关键问题。

7.4 执法力量薄弱

随着县级机构改革和农业执法队伍整合,由农业、畜牧、渔业、农机等涉农部门的执法队伍联合组建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刚组建的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存在着执法人员少、素质较低、经费不足、业务不熟悉、工作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处罚执行力度不强。各地处罚执行不到位和执法对象暴力抗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跨区执法困难重重,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不健全,重罚款,轻教育,甚至出现以罚代法,对重大案件,该移交司法机关的不移交,弱化了法律震慑力,这是农业执法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

总之,针对蔬菜、水果、肉、蛋、奶、鱼等农畜产品暴露出的安全问题,只要我们能够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落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查漏补缺,形成合力,积极创新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农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农畜产品质量监测覆盖率,推动现代化标准化农牧业生产模式,提升农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力,就能保证群众真正吃上“安全菜”、“放心肉”、“安全鱼”,喝上“安全奶”。

猜你喜欢
肉品屠宰检疫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肉品检测去条带噪声方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检验检疫学刊
腌肉快速入味小技巧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