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多样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初探

2020-01-11 02:36赵文亮江勉君秦敏
中医药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刺络痛风性通络

赵文亮,江勉君,秦敏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000)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与嘌呤代谢紊乱以及尿酸排泄出现障碍等紧密相关。过高的血尿酸会以尿酸盐结晶的形式沉积在皮下组织及关节腔内,进而引发本病。它是一种急性的发生在关节滑膜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的发病机理为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局部沉积,刺激人体内的血小板、单核吞噬细胞等,促使炎症物质被释放,进而导致关节局部及组织周围的水肿和毛细血管炎症[1]。在我国,痛风的患病率较以往明显升高。据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所述,我国痛风的发病率约为1%~3%,且呈现出逐步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发展趋势与痛风的病况联系紧密。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风”“白虎病”“白虎历节”等范畴。是由于脏腑、血脉等积热于内,外加风寒湿邪侵袭于表,内外合邪,共同作用使关节局部痰浊凝滞,气血不通,筋脉痹阻,从而发为本病。急性发作时以关节的红、肿、热、痛等为典型表现,多伴有受累关节的活动受限。此病以实证为主,治疗当以“实则泻之”为则。刺血疗法使邪有出路,具有疏邪外出、活血化瘀、泻热消肿、通络止痛等作用,它还可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是一种别具中医特色、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法。

1 刺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理论依据

1.1 中医溯源

刺血疗法古称“启脉”“刺络”,而今又将其称之为“刺络放血”“放血疗法”等。《黄帝内经》曰:“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这是古籍中关于刺血疗法最早的记载。《灵枢·刺节真邪》中提到:“大热遍身……血而实者泻之。”表明刺血疗法能够祛瘀通络、开窍泻热,进而发挥治病防病的作用。《素问·调经纶》曰:“血有余……刺其血,无全恶血得入于经。”这说明通过刺络放血可直接迫血外出,对局部病灶起到祛瘀通经、调畅气血的功效,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中记载:“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此血在身……阻新血之生化,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认为刺血疗法具有祛邪外出、活血化瘀、疏通气血、祛瘀生新等作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刺血疗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使邪热随瘀血达表,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泻热解毒、祛瘀生新的作用,可以使病灶局部气血畅通,进而使病变关节局部的肿胀程度得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得以快速缓解。

1.2 西医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刺血疗法通过直接排放病变部位的血液,不仅可以减少关节周围毛细血管的有效循环血量, 还可以使得局部血压下降,从对局部微循环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促使机体通过神经、神经-体液、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多重调节机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与防御机能[2]。现代医学的认识与刺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不谋而合。一方面,刺血疗法排放关节附近穴位的血液时,关节周围炎症渗出物随着高黏度、含有大量尿酸盐之高压血液一起排出,这可以减轻关节局部的炎性刺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局部渗透压也会随胶体物质含量的减少而降低,红肿关节内的压力会明显下降[3],直接改善了病变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了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随着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在病灶部位沉积的尿酸和炎细胞都随之减少,直接从发病诱因上环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3]。此外,刺络放血还可以通过减少外周疼痛物质的释放,来达到减缓疼痛的效果,减少尿酸沉积和炎症反应而改善关节软骨的超微结构[4],在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

2 刺血疗法多样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2.1 刺血疗法结合三果汤

在藏医学中,刺血疗法被称为“达日卡”。在藏医经典《四部医典—秘诀部》第 58 章中,有对藏医放血疗法的专章论述,至今大约已经有1 300余年的历史。藏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有其独特的见解,并将其归于 “扎南 ( 译音) ”病范畴。藏医学认为此病乃是血热而风湿入侵,热血汗浊凝涩,导致局部气血不畅所致。另外,藏医学还认为健康的生命以正常的新陈代谢为基础,而良好的血液循环才能为正常的新陈代谢提供保障。故在藏医中,刺血疗法因其可以疏通气血、改善血液循环而普遍的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藏医放血疗法选取穴位时,以藏医学理论为指导,根据病变所在部位来确定一些分布在络脉上的特定穴位,叫做脉位。藏医放血疗法中有7个脉位,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藏医选取的是足拇趾第二关节上的静脉“痛风脉”[5]。且藏医一般在放血前3~7 d让患者开始服用三果汤,具体组成为金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三果汤有引病外出的作用,服药的目的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病血”和“正血”分开,从而将“病血”引至 “痛风脉 ”等放血部位。之后通过刺络放血,以排出血液中以及沉积在病变关节局部的尿酸盐结晶,使尿酸浓度降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

2.2 刺血疗法联合拔罐

拔罐疗法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在《肘后备急方》中将拔罐疗法称之为“角法”,将其归为中医外科的治疗范畴,拔罐疗法具有吸血排脓的作用,从而可以用来治疗疮疡性疾病。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是拔罐疗法与刺血疗法的完美结合,能够清热泻火、祛瘀通络、祛邪解表,同时,火罐的负压吸附作用还可弥补单纯刺血疗法瘀血难以除尽、邪气深伏不退的缺点,体现了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中,使用刺血疗法与拔罐相结合,能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浓度,缓解患者关节局部的红肿疼痛症状,同时,随着疼痛以及关节肿胀程度的减轻,患者受累关节的活动功能也可改善。现代研究表明,刺血加拔罐的方法能增加患者关节处出血量,可疏通经络,达到消肿、止痛、清热泻毒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新鲜血液向病灶流进,减少关节处导致疼痛的物质,使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得到缓解,改善关节的功能[7-8]。

2.3 刺血疗法联合艾灸

中医学认为艾叶乃纯阳之品,其性温,味苦,能温通十二经脉,有回阳救逆、理气调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在刺络放血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后,再加艾条灸治,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艾叶被燃烧,但它的药性可随艾灸的温热之力逐渐透过体表,深入穴位,进而渗透诸经,发挥其通络止痛、理气调血之功,使局部经络、血脉畅通。刺血疗法与艾灸疗法共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时疗效理想。有实验研究显示,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使用刺血疗法结合艾灸,能够使得病变关节疼痛减轻,局部肿胀程度改善,尿酸浓度降低,并认为刺血疗法结合艾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机制可能与下调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有关[9]。现代医学认为艾灸具有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乃至免疫器官都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和抵抗作用。艾灸通过提高自身的调节力去应对外界的影响与干扰,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0-11]。

2.4 刺血疗法联合电针

电针是将特定设备产生的脉冲电流,作用于得气的毫针之上,以加强针刺对穴位的刺激,增强其疗效。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电针治疗具的特点,包括作用层面多、途径多、靶点多等方面。在使用电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刺激,可通过影响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导和整合等,从而发挥镇痛的作用[12];另外,电针还可以增加镇痛物质合成和降低致痛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痛的效果[13]。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电针不仅可以疏经通络,改善气血运行,甚至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还能有效从整体双向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4]。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而言,使用不同波形的电针治疗,尤其是选用疏密波,对患鼠的踝关节滑膜内 HSP70 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减轻踝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以及炎症反应对关节的损伤[15]。电针可以通其经脉,调节气血,刺络放血可以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两种疗法有机结合,共同发挥驱邪外出、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进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2.5 刺血疗法联合火针

火针刺络放血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其造成的皮损较小、疼痛较轻,且针孔通畅,能满足治疗所需放血量的要求,其疗程短,起效迅速,治愈率高,而且还不易复发。正如在《圣济总录》记载: “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痛风性关节炎所表现出的红、肿、热、痛等多种临床症状,皆是由于局部血气壅塞,郁而发热。采用火针结合刺络放血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借火针的温热之力以助阳化气,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的效果,进而使病变局部瘀浊得散,气血通畅;还可借助火力,强开腠理,使热毒、瘀血外散,从而达到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的目的[16]。另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以火针刺络放血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血液中大量的尿酸盐可随血液排出,血尿酸的浓度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17]。火针的温热之力还可扩张毛细血管,减轻血管对血流的阻力,使血流速度增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同时还使炎症因子的分泌被抑制,减轻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16]。

3 小结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晶体代谢相关性的关节病,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由人体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时可见关节部位红肿,伴疼痛难忍,久病重者可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刺血疗法及其结合多种疗法治疗本病时,可有效的祛邪、泻热、祛瘀、通络、消肿、止痛,促进局部尿酸盐结晶排出,降低血尿酸浓度,改善局部循环及代谢,减轻关节的炎症反应,减少体内致痛物质的释放等,从而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本病时,单独使用刺络放血疗法即可取得较好疗效,但与其他治法(包括藏医三果汤、拔罐、艾灸、电针、火针等)联合应用治疗,更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刺血疗法多样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产生的协同效应与中医学中的方剂配伍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对刺血疗法多样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多种方法及理论依据。但目前对刺血疗法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透彻,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猜你喜欢
刺络痛风性通络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