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新孢子虫病研究进展

2020-01-11 11:20李小曼刘炳琦刘桂池付宜鑫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虫病弓形虫球虫

李小曼,曾 澳,刘炳琦,刘桂池,付宜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新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原虫性寄生虫病,被认为是引起全世界牲畜堕胎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导致乳制品和肉牛业的重大经济损失[1]。犬科动物被认为是最终的宿主,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犬科动物粪便将卵囊排入外界环境。

新孢子虫病是一种由犬新孢子虫寄生在宿主血液内的原虫性疾病。该病首次由挪威兽医学家于1984年在患病幼犬体内发现,初期因其与龚地弓形虫基因序列相同,故其在1988年才被 Dubey 博士命名为犬新孢子虫[2]。在我国对新孢子虫病研究较少,中国农业大学的刘群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奶牛新孢子虫病的研究。在2001年以来,应用进口的试剂盒,分别在北京、山西、河北、新疆等地区的奶牛(牦牛)血清中检出了新孢子虫的存在。据报道,我国各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孢子虫病发生,给当地畜牧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至今,还没有效药物和疫苗用于防治该病。淘汰病牛及定期饲喂驱虫药物是目前该病的防治手段。

1 病原学

虽经过几十年时间对新孢子虫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但对其生活史的了解并不透彻,因而新孢子虫的分类地位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曾经认为是弓形虫,也有人认为是其它原虫。1993年 Brindley 等[3]研究发现新孢子虫和龚地弓形虫的16s样rRNA基因序列相同,但新孢子虫没有龚地弓形虫的三种主要同源基因B1,P22和P30,而且新孢子虫抗血清与弓形虫、枯氏住肉孢子虫、艾美耳球虫、哈氏哈芒球虫、隐孢子虫等只有较低的或无交叉反应;随后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法,对新孢子虫、弓形虫、枯氏住肉孢子虫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发现新孢子虫的基因不同于弓形虫与枯氏住肉孢子虫,因而认为新孢子虫为一独立的新属新种,隶属于原生动物门(Protozoa)、顶复亚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球虫亚纲(Coccidomorpha)、真球虫目(Coccidiida)、新孢子虫属(Neospora)。

新孢子虫在发育阶段会出现数种不同的形态:即速殖子、组织胞囊、卵囊、裂殖体、裂殖子等。

速殖子呈卵圆形、圆形或月芽形,并随分裂期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数速殖子寄生于宿主细胞的胞浆内带虫空泡中,反复分裂,可有上百个虫体存在于虫体集落内。速殖子对宿主细胞侵入性强,接触3-5 min即可破入宿主细胞浆质内,快的30 s即可侵入宿主细胞浆,迅速分裂形成虫体集落。而胞囊主要寄生于脑、脊髓、神经元以及宿主的眼视网膜。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犬感染该原虫后通过粪便将新孢子虫呈卵圆形的卵囊排出[4]。刚被排出的卵囊不具备感染能力,其在外界自然环境中形成孢子化,发育成孢子化卵囊伴随感染性。

2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引起的流产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同一母畜感染后会造成复发性流产。新孢子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北美洲、西欧、亚洲、南非等50多个国家都有流行分布,我国邻国的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也有报道[5]。中国农业大学刘群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奶牛新孢子虫病的研究,对北京94份和河北地区55份奶牛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北京地区奶牛犬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18.1 %,河北地区奶牛犬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23.6 %[2]。随后于晋海等[3]分别检测了来自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312份牛血清,其结果显示,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34.4 %,证明新孢子虫病在我国奶牛中感染普遍。

3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动物感染新孢子虫的主要症状为流产、死胎、幼畜瘫痪、幼畜发育畸形、幼畜肌缩、并伴随不同的运动神经症状。牛感染后的症状:关节无力拘谨、运动性能失调,头部伴随神经症状,头盖骨变形,眼睑反射迟钝、眼角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混浊等。

病理变化与虫体的寄生部位有关,病变可在一处或多处出现。在病变部位常可发现速殖子和组织包囊,可作为诊断的指标之一。

4 诊断

当发现母畜流产,幼畜瘫痪,尤其是一群或多群动物中出现此类症状时,应怀疑为本病,可根据病原学检查、病理检查、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进行综合诊断。根据新孢子虫的寄生部位,对新生仔畜的组织进行常规组织学检查。检测是否有新孢子虫速殖子或组织包囊。

5 防治

本病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治疗牛新孢子虫病特效药物。由于新孢子虫的生活史尚未被人们认识,至今还没有控制该病的有效方法。目前预防奶牛新孢子虫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通过流行病学检测,净化牛群,对引进的牛只进行严格的检疫、隔离饲养。并对奶牛场内及其周围的犬只进行严格的管理,禁止犬类进入牛栏,减少奶牛与犬直接接触的机会;禁止给犬饲喂牛的胎盘、流产的胎牛,以期切断传播途径而达到预防的目的。目前,对新孢子虫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有一定进展。检测牛新孢子虫抗体的血清学方法主要包括 IFAT、ELISA、凝集试验以及 Western blot试验等。其中 IFAT 和 ELISA 应用最广泛,且检测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6]。

6 展望

新孢子虫病是近几年被世界各国学者和畜牧业工作人员广泛关注和认识的疾病,该病可引起妊娠母牛流产,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7]。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优良品种奶牛及肉牛的引进力度加大,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犬种的引入,并饲养量增加,对我国养殖业危害极为严重。当前我国对牛新孢子虫病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该病的流行情况、生活史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除了建立有效的诊断方法之外,还应加大该病疫苗的研究力度,无论是弱毒疫苗或是灭活疫苗,都会从根本上去解决新孢子虫在畜牧养殖行业的影响,从而建立有效的综合防制体系,保障养殖业的顺利发展[8]。

猜你喜欢
虫病弓形虫球虫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猪弓形虫病感染的诊治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概述
中小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鸡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弓形虫感染让人更想创业?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