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特点与综合防制措施

2020-01-11 11:20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血清型脑膜炎

胡 兵

(诸暨市人民政府大唐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浙江 诸暨 311801)

猪链球菌病是猪最重要的几种细菌性疾病之一,常有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发病,临床上以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等为主要特征。随着规模猪场集约化的发展,一旦发生细菌病,往往会迅速波及全群,造成大量病死猪,成为猪场的常发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1]。更为严重的是,该致病菌不仅可以导致猪发病,同时可以感染人类,病猪排出的细菌污染环境,人通过与病猪与环境接触,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或是经口等途径感染人类,我国于1998年、2005年,曾发生猪链球菌感染疫情,并致人死亡的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3]。因此,加强本病的检疫与防治,不仅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1 病原特性

该病原菌为猪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为球形或是卵圆形,短链或是长链排列,致病性菌株的链较长,无芽孢,对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血平板培养基或是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根据在血琼脂平板上的溶血现象可分为甲型(α,条件性致病菌)、乙型(β,强致病菌)与丙型(γ,一般为非致病菌)三类[4-5],根据链球菌荚膜抗原特性,将该菌可分为33个血清型(1-31型,1/2型和33型)[6],还有一部分未定型菌株[7],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其致病力差异较大,因此,能够引起猪临床发病的血清型也不相同,其中血清型2型流行广且致死性最强,血清型1型次之[8],其他大部分血清型的毒力较低,多数无临床症状的猪可携带多种血清型的猪链球菌。

2 流行病学

伴随着养猪集约化的生产,几乎所有养猪的国家和地区都有本病的发生[9]。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夏秋炎热和潮湿的季节为高发期,不同日龄的猪均可能感染发病,以3~12周龄的仔猪最易感,多呈地方性流行,致死率较高。病猪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排出病原菌,易感猪通过接触病猪或是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粘膜接触污染的环境而感染[10]。该菌对消毒药抵抗力较弱,普通的消毒药就可将其灭活,对高温敏感,煮沸或是太阳光直射2 h也可将其杀死,但在冷冻条件下,该菌可存活6个月,保持特性不变,0~4℃条件下可存活5个月。饲养环境卫生差,消毒不彻底,闷热潮湿天气、创伤、各种应激反应、并发疾病等为诱因,加重该病的流行,此外,该病常常与猪蓝耳病、猪瘟等疾病混合感染,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死率上升,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 临床特征

猪链球菌病在我国最常见的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链球菌性脑膜炎和猪淋巴脓肿三种类型。

3.1.1猪败血性链球菌病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根据病程又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与慢性型三类[11]。

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多突发死亡,临死前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猪体温急性升高,高达41~42℃,突然减食或是停食,呼吸促迫,卧地不起,多在24 h内死于败血症,致死率高达80%以上。

急性型:常突然发病,发病较最急性型缓,病初体温上升高达40℃~42℃,呈稽留热,病猪呆立,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或废绝,嗜水,眼结膜潮红,有出血斑。鼻镜干燥,咳嗽,呼吸困难,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汁。颈部、耳根、腹下和四肢下端的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病程稍长,多在3~7 d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慢性型:多为急性型耐过的猪转化而来,主要表现多发性关节炎,可单独发生于一肢也可发病于四肢,关节周围肌肉肿胀、四肢站立不稳,跛行,有痛感,患病猪不能正常行走,严重病例后肢瘫痪,病程在几十天到十几天不等,最后因体质衰竭、麻痹而死亡。

3.1.2猪链球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以脑膜炎为主要病症的急性传染病。患猪临床表现为神经症状。初期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鼻液粘稠,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表现神经症状,肌肉震颤抽搐,共济失调,在圈舍内转圈,不自主磨牙和空嚼。遇到应激,则尖叫或抽搐,或突然倒地,四肢呈游泳状滑动,口吐白沫,继而衰竭或麻痹,多在2 d之内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12]。

3.1.3猪淋巴脓肿 猪淋巴脓肿型以颌下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最为多见,其次耳下部、颈部、咽喉淋巴结发炎肿大也常见到。受害淋巴期初为小脓肿,逐渐增大,局部隆起,感染后3周可达5 cm以上,触之坚硬并伴随剧烈的疼痛,病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脓肿成熟后可自行破溃,流出粘稠、无臭味的绿色浓汁,浓汁排干净后,病猪逐渐康复。猪淋巴脓肿型很少出现导致猪死亡的现象,但对于猪的采食、咀嚼、吞咽、甚至呼吸等日常行动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1]。

4 剖检特点

颈下、腹下、四肢末端等处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斑。血液不能正常凝固。脑积液增量,脑膜充血、出血,脑脊膜炎,脑部脓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胸腔、腹腔有纤维素炎症变化。肺肿大、出血,脾脏肿大明显,呈暗红色或灰红,质软而脆,包膜下点状出血,边缘有出血梗死区。肝脏肿大,变换钝厚。胃黏膜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慢性型可见关节肿大,关节囊增厚,关节炎增多,可见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

5 防制措施

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几乎所有养猪场都有本病的发生,并且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猪链球菌的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13],疫病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猪链球菌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疫病防控,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5.1预防措施

5.1.1强化生物安全 猪场的卫生非常重要,保持清洁的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降低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一是做好卫生打扫消毒工作,对生活区、养殖区,门口、门外都要定时打扫消毒,常用的环境消毒药有新鲜的石灰水或是2%氢氧化钠,对于养殖栏舍可以用0.1%~0.2%的过氧乙酸带猪消毒,对于空的栏舍可以用甲醛与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消毒效果更为彻底。对养殖器具如饮水器、料槽等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对于出入猪场的车辆更要严格消毒,可以用5%~10%的漂白粉喷洒消毒。养殖人员要做好日常个人消毒。二是定时灭蚊灭鼠,防飞鸟。三是加强饲养管理,最好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杜绝买猪带来的潜在危险。同时做好栏舍通风、夏季降温及冬季保暖等工作。

5.1.2做好免疫预防 制定完善合理的免疫程序,有效的免疫在疫病控制方面具有极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疫苗有3种,一是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猪链球菌2型),适用于断奶仔猪和母猪,用于预防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R群猪链球菌2型感染引起的猪链球菌病,二是猪链球菌病多价蜂胶灭活疫苗,含有引起该病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心内膜炎及多发性关节炎等型的猪链球菌抗原,用于预防猪链球菌病,三是猪链球菌病活疫苗,是用猪源链球菌弱毒株制备的,用于预防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在免疫时结合本地区的疫情与流行病发生的情况,选择相关的疫苗进行免疫。妊娠母猪可在产前4周进行免疫接种,仔猪可在30日龄进行初免,间隔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二免,后备母猪可于配种前接种1次。为确保免疫效果,一定要注意疫苗的冷藏,同时在免疫过程中,注意免疫剂量,避免飞针、漏打、误打等不规范操作。在平时有条件的猪场注意对猪进行定期监测。

5.1.3病死猪的处理 猪链球菌病的传染性很强,疾病爆发期时会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流传。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加强检疫监督,对于病猪一定要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加强卫生、器具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对于病死猪,一定要无害化处理,可以选择深埋、焚烧等措施。对于受威胁的易感猪群,进行紧急免疫预防。

5.2治疗措施 随着疫病复杂化、多样化的发生,以及大量兽用抗生素不规范、不合理的使用,致使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并且该病常与其他病混合感染,给该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不同病型临床症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药物,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细菌的耐药性试验,采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特别是早期用药,注意药物的交叉使用与使用疗程,避免诱导耐药菌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猪链球菌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头孢菌素、庆大霉素高敏,林可霉素、磺胺嘧啶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淋巴结脓肿的病例,可等脓肿成熟后切开排脓,用0.1%高锰酸钾液体冲洗脓腔,用碘酊消毒伤口,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进行消炎。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血清型脑膜炎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浅析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猪链球菌病的中西药治疗和预防
Vaccination
猪链球菌与猪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促进溶血素基因缺失型链球菌侵入呼吸道分子机制的研究
半胱氨酸蛋白酶ApdS介导猪链球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