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提高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对策措施

2020-01-11 11:20唐文升李玲燕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岩畜产品存栏

唐文升,李玲燕,范 锋

(台州市黄岩区畜牧兽医所,浙江 台州 318020)

受自然条件等生产要素制约,黄岩的畜牧产业规模偏小,畜产品自给率极低,不足10%。受当前畜产品供应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解决畜产品尤其猪肉的供给安全问题显得极为迫切,畜牧业绿色发展任重道远。根据黄岩畜牧生产和市场供给情况,结合上级的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黄岩当前畜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要正确定位黄岩畜牧生产及今后发展思路。

1 黄岩畜牧产业的发展现状

1.1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畜产品自给率极低 黄岩畜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区域布局、产业结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畜禽养殖量少面窄,表现为规模化程度低、标准化水平低、设施化占有率低、品牌知名度低、饲养管理粗放、抵御风险的能力弱。2019年生猪存栏和出栏分别为0.76万头和1.9万头,家禽存栏和出栏分别为31.61万羽和39.1万羽,奶牛存栏仅为70头,羊存栏2500只。全区肉蛋奶主要靠外地调入,自给率不足10%,其中猪肉自给率仅为7%左右。

1.2畜产品市场供应平稳 全区肉蛋奶供应渠道畅通,市场供应平稳,部分时段偏紧。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辅以牛羊肉和禽肉。猪肉消费以热鲜肉为主,辅以冷鲜肉。热鲜肉主要由区内唯一的生猪定点屠宰场供应,该屠宰场日屠宰能力1500头以上,完全能满足黄岩市场日均750头左右的消费需求,还能供应周边县市区;冷鲜肉主要以超市销售为主,辅以部分的农贸市场,经销商有3-4家。除猪肉的供应主体较为集中外,其余肉类和禽蛋的供应主体较为分散,供应渠道畅通,货源充裕。奶类以奶制品为主,辅以极小量的本地产散装牛奶,本地无奶业企业。

1.3畜牧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建立了区乡两级疫病防控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畜牧保险日益健全,生猪保险全覆盖,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为2 t的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实现了生猪保险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并逐步向其它畜禽延伸。

2 畜牧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1畜牧生产要素制约严重

2.1.1畜牧用地稀缺,发展空间狭窄 黄岩是台州市南部的水源涵养地,负责台州南部300万人口水源供给,适宜养殖空间有限,禁养区面积543.19 km2,占全区总面积988 km2的55.43%。随着土地管理的日益严格,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大量宜养的山坡地被圈入造田造地后划为基本农田,致使养殖空间被极大地挤压,养殖用地极为稀缺。

2.1.2环保风暴冲击,畜牧产能大幅削减 从2007年开始的“811”环境综合整治,到2010年的“铁腕治水”以及“五水共治”等多轮环保风暴,对畜禽养殖冲击极大。由于认知上的偏面,随意扩大了畜禽养殖整治范围和对象,关停了大量的养殖场户,拆除了栏舍,致使畜禽产能大幅下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据统计,2007年至2018年的12年间共关停饲养场户798户,削减存栏557213头(只),猪、奶牛和水禽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如2007年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6.3万头和8.89万头,到2019年则下滑至0.76万头和1.9万头,分别下降88.89%和78.63%;奶牛存栏量从810头大幅下降至70头,下降91.36%;蛋鸭存栏量从22.7万羽大幅下降至6.5万羽,下降71.37%。

2.1.3资金短缺,融资难 养殖场资金主要投向养殖栏舍、设备和畜禽活体,栏舍、土地没有不动产证不能用于抵押货款,畜禽活体更不能抵押货款,造成养殖场扩大生产规模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额度低,主要靠个人信用和担保贷款,以及民间借贷。

2.2畜产品流通领域亟待规范

2.2.1畜牧养殖全产业链建设有待加强 畜牧产业未形成产销连接的利益共享机制,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2.2.2畜产品销售方式落后 畜产品仍以传统的方式销售,缺少分割或预包装产品。在终端销售上肉类除大型超市配备冷链设备外,其它的大多是在常温下,在案板上直接切割,畜产品易发生变质或细菌污染。

2.2.3新型消费观念有待培育 肉类消费以热鲜猪肉为主,冷鲜肉和牛羊肉消费量偏少,喜欢消费活禽,奶类消费偏低。

2.3技术支撑力量薄弱,各类保障需进一步完善

2.3.1畜牧兽医技术力量弱化 随着畜牧机构的改革,畜牧技术支撑体系萎缩,技术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特别是基层兽医技术人员更为缺乏。

2.3.2保险未全覆盖 畜牧保险除生猪外其他还未开展,保险险种单一,保障能力有限。

2.3.3畜牧投入品供给不通畅 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供给网络不健全。

3 提高畜产品供应的对策措施

围绕“绿色发展”和“增产保供”二条主线,从提高畜牧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安全供给和提升服务水平上入手,促进畜牧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努力提高当地畜产品的供给水平和安全水平。

3.1多管齐下,提高畜牧生产能力 充分利用黄岩山青水秀,环境承载余量大的特点(据测算,黄岩耕地面积为17.70万亩,约可承载当量生猪20万头以上,但2019年末全区当量生猪存栏仅2.21万头,承载能力仅占总量的10%),认识畜牧生产的自身规律,发挥当前发展畜牧政策、氛围等有利条件,积极破解制约因素,改善生产环境,多管齐下,将畜产品自给率提高到30%以上。

3.1.1新建标准化设施化养殖场 要根据种养配套、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建设一批智能化设施化生态养殖场。重点建设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和存栏10万羽以上的规模鸡场3-5家。在连片种植区配套建设存栏母猪100头左右(或存栏1万羽鸡场)的家庭牧场,实现全程的农牧对接。为保证新建场的成功率,要把好准入关,从技术、资金和经营能力等方面筛选投资主体,防止盲目投资。

3.1.2提升改造原有养殖场 对现有保留场进行提升改造,最大程度地挖掘生产潜力。重点对防疫设施、养殖设备和治污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养殖场生产效率和生物安全水平。

3.1.3引导规范散养户 在西部山区,结合扶贫工作,引导农民根据自身的实际从事优质年猪、山羊、中蜂、土鸡放养等,形成品牌,提高效益。

3.2多渠道搭建畜产品供应渠道,保障市场供应

3.2.1培育经营主体 鼓励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参与畜产品经营,培育畜产品的主供应商,规范经营行为,完善畜产品经营的全程冷链设施。

3.2.2拓宽供应渠道 大力拓宽畜产品的供应渠道,与主产区的养殖基地建立产销协作关系,保障畜产品的安全供给。

3.2.3加大贮备力度 主要是生猪的活体贮备和冷冻肉贮备,充分发挥贮备调蓄功能。建立本地或异地的活体储备基地,财政对供应黄岩市场的储备基地给予一定的补贴。做好冷冻肉收储工作,在重大节假日、猪肉价格暴涨和猪肉供应短缺时供应市场,以稳定市场供给。

3.3狠抓服务保障工作,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3.3.1创新机制,增强畜牧发展动力 探索开展畜牧养殖用地的创新试点。在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等种植基地中配套规划建设畜牧养殖场等生态循环农业设施用地,以实现真正的种养无缝对接。结合肥力提升项目建设,在新垦造的耕地上允许建设临时的养殖场所,根据土壤肥力和养殖动物的状况,建设不破坏耕作层的非永久的养殖场,养殖周期为3-5年,肥力达标或到期后拆除。发展现代高水平畜禽养殖场所需设施用地简化手续流程,优先备案,备案有效期需在10年以上,以消除养殖主体的后顾之忧。

调整财政金融扶持机制。探索更高效的财政补助形式,如实施融资贴息、污染治理和免疫等公益性工作按出栏数直接补贴等;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应保尽保,提高保额,探索开展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新险种,为畜牧产业提供底线支撑;探索实施养殖企业流转土地经营权、栏舍设备、活体的信贷抵押担保。

3.3.2应用新技术,提高畜牧业竞争力 大力应用畜牧科学养殖技术,对各类养殖经营主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在良种、饲料、饲养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疫病防控等环节实施全程技术服务,全力提高生产效率。对现代的标准化牧场应用先进的现代畜牧设施设备,推广智能化、自动化设施装备,实施精准配方、抗病营养、减抗替代、生物发酵等新技术来实现“六化”的目标;对家庭牧场和提升改造场,有选择性地应用现代畜牧设施和养殖技术,实现设施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的目标;应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实现畜牧养殖和种植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效对接,畜产品安全可控。

3.3.3完善服务,激发畜牧业内在活力 建立政策信息等咨询服务机制,为畜牧产业提供产前的政策、产业特点和风险、市场趋势等信息服务,引导养殖业主理性地投资畜牧产业,其次提供产中的科技信息服务,提高畜牧生产效率和畜产品安全水平,最后提供产后的市场供需、品牌提升、会展、现代物流等资源配置信息。通过全程的政策、科技、信息的服务,来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的可控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黄岩畜产品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朵云书院黄岩店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黄岩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2019年4月全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表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