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分析

2020-01-11 11:19曹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产妇新生儿血糖

曹丽

妊娠合并症是女性在妊娠期间由非妊娠因素引发的各种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期心脏病等,若不及时给予控制与治疗,会严重影响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对妊娠结局也会产生不良影响[1,2]。近些年,产科妊娠合并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较为常见疾病为妊娠期糖尿病,并对产妇妊娠状态有明显不良改变。因此,分析此病对产妇的影响便尤为重要。妊娠期糖尿病与常规糖尿病性质不同,主要在于此疾病是在女性妊娠期间发病,根据产妇的差异性对糖分呈现等级不同的耐糖性,同时并发病情程度不同的高血糖症。女性怀孕期间若患上糖尿病便会影响生产时的状态,加大高危妊娠风险,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症与婴儿形态变化等症状[3-5]。经临床检验得知,此次实验中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属于怀孕后首次发病产妇,及时对产妇病情做出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能高效控制产妇血糖稳定,减轻产妇妊娠不良反应与妊娠风险,使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本次实验探究了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现已取得较好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9 月~2019 年5 月在本院产检的16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80 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设为实验2 组,同期接受常规产检80 例健康产妇设为实验1 组。实验2 组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符合病情实验标准,且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妊娠、生产期间并未服用过抗血小板凝结性药物;③怀孕期间并未出现严重贫血症状。排除标准:①对麻醉药物与常规控制血糖药物过敏者;②患有大型免疫性功能障碍产妇或者精神症状严重者;③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实验1 组产妇平均妊娠时间(26.3±2.1)周;年龄20~31 岁,平均年龄(24.8±5.5)岁;其中初产妇62 例,经产妇18 例。实验2 组产妇平均妊娠时间(25.6±1.5)周;年龄23~34 岁,平均年龄(25.1±5.7)岁;其中初产妇60 例,经产妇2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实验期间首先进行筛查诊断,在孕24~28 周做糖耐量检查,实验2 组产妇均接受过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控制血糖稳定性,若临床效果不佳则使用过胰岛素进行药物控制,使其血糖指数稳定符合参与此次实验标准。产妇应首先进行饮食控制与指导,因为血糖控制是稳定产妇病情的关键所在,注意补充微量元素与水分,且要保持劳逸结合,依照医生的临床医嘱定时定量运动,每天定时测量产妇的血糖指数[6]。为产妇制定完善的健康管理卡片记录其糖尿病病情发展,在产妇治疗期间将产妇病情划分不同等级为轻度、中度、重度3 种。另外,在经过营养治疗和运动疗法7~14 d 后进行常规空腹血糖测试,若产妇血糖指数仍旧不达标,应给予药物控制血糖稳定,常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法降低血糖。治疗周期结束后根据产妇的血糖指数状况及时调节用药剂量,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妊娠30 周对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新生儿是否受到疾病的影响,正常生长进度与羊水储存状况等问题。对每位产妇的妊娠状态进行分析,观察产妇是否因为糖尿病导致产妇出现机体代谢阻碍问题,各种并发症是否威胁到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若情况严重应即可终止产妇妊娠状态,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在产妇妊娠结束之后,需要根据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产妇生产之后机体素质迅速降低,过量的降糖药在产妇体内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可能在产妇体内降糖效果增加,导致产妇低血糖。随后观察新生儿身体状况,妊娠期产妇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新生儿需给予监护。产妇除了在妊娠时检查血糖、尿糖和酮体指数,还要及时记录血压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肾功能运行、血红蛋白指数[7]。另外,医护人员在产妇妊娠晚期的时候,应该给予无刺激胎心监护(NST)、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测定等检查新生儿状态。而且妊娠期高血糖产妇生产后,新生儿无论体重、身长是否处于正常数值,均按照高危新生儿处理,注意保暖与母乳喂养,供氧防止新生儿呼吸状态不佳,同时根据新生儿出生评分及时预防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症等。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孕期血糖控制目标:餐前血糖值≤5.3 mmol/L,且餐后2 h 血糖值≤6.7 mmol/L;夜间血糖≥3.3 mmol/L.经过饮食和运动管理,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应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进一步控制血糖。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及早产发生。新生儿不良事件包括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畸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1 组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4 例(5.00%)、早产3 例(3.75%)、产后出血5 例(6.25%)、羊水过多5 例(6.2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1.25%;实验2 组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7 例(8.75%)、早产16 例(20.0%)、产后出血7 例(8.75%)、羊水过多17 例(21.2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8.75%。实验2 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8.75%高于实验1 组的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75,P<0.05)。

2.2 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1 组新生儿发生巨大儿4 例、新生儿低血糖2 例、新生儿窘迫4 例、新生儿畸形1 例,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75%。实验2 组新生儿发生巨大儿15 例、新生儿低血糖12 例、新生儿窘迫10 例、新生儿畸形2 例、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75%。实验2 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48.75%高于实验1 组的1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07,P<0.05)。

3 讨论

糖尿病症状近些年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女性在妊娠期间患上此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产妇分娩前后,但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产妇与新生儿非常不利[8]。若不及时治疗控制产妇血糖,会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例如羊水过多、新生儿畸形等症状。产妇糖尿病被分为两类:①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产妇在妊娠之前并未患上糖尿病,基本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而在怀孕后被医生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②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产妇在妊娠之前已患上糖尿病,导致产妇因病发生血管病变,供血系统运行不足引发血管痉挛或者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症,以上症状的产生会加重产妇在生产时的出血量[9,10]。

本次实验证明,女性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后,会由于病情发展逐渐对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实验2 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8.75%高于实验1 组的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75,P<0.05)。实验2 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48.75%高于实验1组的1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07,P<0.05)。由此可见,女性患上妊娠期糖尿病会加大产妇生产危险性,并且会降低新生儿健康指数,增加新生儿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应及时进行治疗,在未对产妇自身与婴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之前,需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升产妇生产安全性与新生儿生存质量,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产妇新生儿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