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藏区,一户东北人家穿越千里的爱

2020-01-15 10:09王小槑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12期
关键词:老二资助志愿者

王小槑

不问将来,不图回报,只愿做一棵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树。这是一个小家对一群孩子的许诺,也是一对爸妈、一个大哥哥对特殊家人的爱。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视频中,两个藏族男孩站在一起,放声高唱着。虽然时而声音不齐,时而忘词,但从始至终,认真的神情不变。

“这是我家老二和老三,那天他们几个说要给我开个视频演唱会……”说话的人叫朱华,是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第五油矿三元四队的一名注聚工,也是一位有着很多藏族孩子的“母亲”。

采访这天,朱华刚下夜班,就直奔大庆市杏北爱心志愿者协会基地。

心系高原,细微之处见关爱

本次采访正值协会每年的重点工作—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阳光福利学校洗漱间维护的推进期间。曾经,这里的孩子们脸上、身上都是脏脏的,不仅没有洗漱的概念,有些孩子甚至从来没有刷过牙。现在,因为洗漱间计划,孩子们每天可以洗脸刷牙,每周可以洗一次脚、洗一次头,每月可以进行一次大清洗。

这一切,都从朱华与他们结缘开始。

2006年,朱华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公益广告。由于生活贫困,孩子们吃不上饭、穿不暖衣、上不起学。这让她深受震撼,决心要做些事情帮助这些孩子。当时,朱华的儿子7岁,正是要上学的年纪。在朱华看来,男孩儿一定要有责任和担当,于是便萌生了带儿子一起捐资助学的想法。

可是,该资助谁呢?朱华在网上进行了检索,直至看到了“格桑花西部助学”项目。“需要救助的都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孩子。”她和爱人李慧峰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他一口答应:“虽然咱们家也不算多富裕,但肯定比那些家庭要强得多。”

于是,朱华更加放心大胆地在网上查资料,从选定第一个孩子,再到为一家三口每人选定一个资助对象。资料看得越多,朱华想帮助的孩子也越多。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资助对象最终定为4个。

这次助学经历后,朱华一家又陆续帮助了更多的失学儿童。她的举动感动了身边同事,2012年,她所在单位成立了以朱华名字命名的“朱华爱心志愿者协会”(2018年底更名为“大庆市杏北爱心志愿者协会”)。

资助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一家也因此和囊谦县着晓乡中心寄校的校长才仁闹布建立了长期联系。时间长了,才仁闹布明白了,这家人是真的关心这些远方的孩子,除了给钱给物,更从情感上关怀、鼓励他们。因此,当他调职到阳光福利学校后,又想到了他们。学校的生源为囊谦县九乡一镇的孤儿以及單亲与特困户家庭的孩子,身世更为可怜,也更需要好心人的帮助。

第一次见到阳光福利学校的孩子们时,朱华和李慧峰都惊呆了。孩子们脸上、身上都是脏脏的,有些孩子甚至从来没有刷过牙。为了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朱华决意为学校建造洗漱间。在她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3个多月后,相关物资筹措完毕,孩子们不仅拥有了洗漱间,还拥有了洗衣机、保温桶、脸盆、牙缸、牙刷、面霜等他们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

洗漱间投入使用那天,孩子们整齐地坐成一排,把脚小心翼翼地伸进盛着热水的脚盆。一盆盆黑色的洗脚水,见者心酸,可他们稚嫩的脸上却只有幸福的喜悦。为了让朱华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孩子们的开心,校长拍下照片发给朱华。照片洗出来后,就放在志愿者协会的资料柜里,时间久了,已经褪色有些发白。摩挲着照片,朱华眼中有着和孩子们眼中同样的光。

洗漱间计划一直持续推进,保证了孩子们每天可以洗脸刷牙,每周可以洗一次脚、洗一次头,每月可以进行一次大清洗。直到现在,每年洗漱间维护完成后,才仁闹布都会给朱华发来孩子们的照片。而朱华总会第一时间把这些照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一是给出钱出力的志愿者们一些反馈,二是发自内心地想让大家多看看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笑脸。照片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帮助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刷牙、洗脸、洗头发,新入学的孩子一点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值得朱华“晒”的内容数不胜数。

洗漱间计划之后,协会又为阳光福利学校捐建了保健室、游艺室、图书室,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今年,才仁闹布又和协会副会长张璇沟通,采购洗漱间维护所需的用品时,可不可以增加卫生巾一项。“很多高年级的女孩已经有这方面的需求了,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能满足。”另外,考虑到今年的疫情,为孩子们采购消毒洗手液,也列入了协会的计划。

穿越千里,大庆囊谦都是家

在和志愿者们一起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朱华捐资助学的举动也从未间断。

2013年之前,朱华和孩子们只能书信往来,有时孩子们的心事朱华不能及时了解,以至于最早资助的4个孩子最终都因为个人或家庭而终止了学业。提起这些往事,朱华的语气中依然充满了遗憾和自责。因此,2014年资助尕玛旺索四兄妹起,朱华格外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她希望,之前几个孩子没能实现的“大学梦”可以在四兄妹身上圆满。

父母去世后,尕玛旺索四兄妹一直和爷爷相依为命。然而,一天放学回到家,他们发现爷爷也永远地离开了。老师把他们的情况发到了朋友圈,立刻引起了朱华的注意。她当下就联系老师,询问该如何帮助。本来已经商定,由朱华出钱租房子给生活费,老师来照顾他们。后来,当地政府找到了孩子们的叔叔,孩子们可以跟着叔叔一起生活,计划便作罢了。再后来,听闻叔叔也有诸多困难,甚至还因为执意抚养他们与妻子离了婚。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朱华,就和叔叔约定孩子们上学所需的费用均由她承担。

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孩子们早熟自卑的性格。最初和朱华通话时,他们的话少得可怜。朱华不急于一时,她简单地叮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之后,更多的是与孩子们的班主任、叔叔交流。在她看来,一个孩子变得优秀,绝不会是一个人的功劳,只有老师、家人、资助人三方齐心协力,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尽管那时孩子们尚不能对她敞开心扉,但她始终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向人介绍时从来都是说,我家老大、老二、老三和小丫头。“我家老大唱歌可好听了。”“我家老二可懂事了,还做了学校的小志愿者。”“朋友都说我们俩长得像,谁家的孩子长得像谁!”一聊起孩子们的事,笑意就爬上朱华的眉梢。他们成绩进步时,朱华和老师商量由她出钱买奖品,再以老师的名义送出;知道他们从没过过生日,更没见过生日蛋糕后,她就想方设法把蛋糕送到家里……点点关爱终于打破了孩子们内心的壁垒,朱华和孩子们的关系越发融洽。

2018年,朱华三赴囊谦,恰巧赶上老大、老二的毕业典礼。以为踩点赶到的妈妈没有座位,老二一路跑回自己的班级,特意找到两把有靠背的椅子,从四楼搬到了一楼的礼堂。看着瘦小的孩子拖着两把椅子艰难前行的身影,朱华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化了淡妆,要美美地参加孩子们的毕业典礼”,这个想法也被她抛在了脑后。毕业典礼的最后,是孩子们向老师献哈达的环节。老二将饱含他最深谢意和最浓祝福的哈达挂在了朱华的脖子上,“母子俩”哭成了泪人。

后来的野游,兄弟俩非常大方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朱华,还始终“照顾”着朱华:“妈妈,你快吃这个,这个可好吃了!”朱华说:“和这些孩子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他们特别懂事。他们心中的‘好东西都会拿来和你分享。”看出兄弟俩对自己的数码相机十分好奇,朱华便把相机交给了他们。可哥儿俩不敢操作,小心翼翼的生怕弄坏。朱华耐心地给他们讲,哥儿俩这才放了心,学着朱华的样子操作起来。孩子们的兴奋、喜悦让朱华再次动容,分别时她把相机留给了他们。

那次之后,朱华和孩子们更亲了,孩子们的喜悦和烦恼也会主动和她分享。老二读初中后,学校要举行诗歌朗诵会。他特别想参加,可同学却因他是孤儿瞧不起他,百般阻挠。失落的老二把事情告诉了朱华,朱华马上联系了他的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老二顺利地参加了诗歌朗诵会。“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抑扬顿挫的语调,铿锵有力的声音,站在第一排的瘦小藏族男孩用心地诵咏着千年前的诗篇。这背后跨越时空、跨越民族的不仅是文化,更是爱。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看我们呀?”在朱华家的小丫头眼里,妈妈的家不仅在大庆,也在囊谦。

小家大爱 一双父母一个哥

朱华和李慧峰都是普通石油工人,投身公益事业至今,他们已累计捐资10余万元。這对任何工薪阶层家庭而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而随着四兄妹年级的增高,开支只会越来越大,自家日子就要精打细算一些。

但朱华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因为从她小时候起,家里的环境就是这样,父母从不讲究吃穿,也不追求名牌。一撇一捺念“人”,两个人念“从”,三个人念“众”,有困难时,一个人的力量不够,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忙,这也是父亲教给她的道理。

成长于相似家庭环境的李慧峰,虽然沉默寡言,却深深理解妻子的每一个决定,并且义无反顾地支持。尽管只是朱华口中志愿者协会的“候补队员”,可无论是大晚上给敬老院和饺子馅儿、早起包饺子,还是干体力活儿,只要缺人,李慧峰就顶上,包括朱华2013年去青海调研,他也坚定地站在妻子身边。

那一年,早早定下的青海之行,因故一再推迟。囊谦每年10月即入冬,大雪封山的日子长达半年,进出各乡的道路常因大雪封锁。才仁闹布一再劝阻,朱华和李慧峰仍在11月出发了。

一路上舟车劳顿,加上强烈的高原反应和饮食不习惯,夫妻俩吃了不少苦头,一个头疼欲裂,一个吃啥吐啥,却仍平均每天做8个家访。要知道,牧民居住相当分散,常常从这家到那家就要3个小时。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带回了45个孩子的资料。

支持朱华的,不仅有李慧峰,还有他们的儿子李佳道。从上学起,李佳道就知道自己家的情况和别人家不同,懂事的他极少和父母提要求。仅有一次,考试得了满分的他想让妈妈奖励自己一顿肯德基。在普通家庭,这个愿望根本不是事儿,但在朱华家却成了奢侈。看着儿子企盼的眼神,朱华差一点松口。可转念一想,一顿肯德基足够藏区孩子半个月的伙食费,朱华便狠下心,摸着李佳道的头,给他讲了藏区孩子爬几公里山路去上学、顿顿吃白水煮干菜的生活。李佳道听后,红着眼睛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没过一会儿,抱着积攒多年的储蓄罐来到朱华面前:“把这些钱都给哥哥姐姐用吧。”

当时,朱华就哭了,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连儿子一个小小的心愿都无法满足。可李佳道却不以为意,为了多帮藏区的兄弟姐妹一点儿,他主动提出要取消自己的课间餐,甚至还在课余时间捡起了废品。如今,大学二年级的他尽管不再作为资助人直接奉献爱心,可每当朱华给囊谦的弟弟妹妹们买文具时,他都会用自己节约下的生活费大方资助。

担心李佳道心里不舒服,朱华也曾和他说:“你看,爸爸妈妈就你一个孩子,以后剩下的钱都是你的。”可他却回道:“那可不是我的,是你青海的孩子们的。我现在就只想自己什么时候能独立,只有独立了,才能减轻你的压力。”

“我深知这个世界我无力改变很多,也不知道这些孩子将来是否优秀,但我愿意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做一棵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树。”这是朱华一家的心愿,也是他们一直努力在做的事。

猜你喜欢
老二资助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借钱
志愿者
郑老二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老二为什么比老大精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