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练习场

2020-01-15 10:09孙云晓梁丹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长辈礼貌

孙云晓 梁丹

现在有些孩子成了“小霸王”,在家里说一不二,在外面无法无天,不懂得礼貌与尊敬,不会与人交往。有一名5岁男孩在公交车上与奶奶拌嘴,短短的两分钟内向老人挥拳8次,还大声叫嚷道:“我昨天学了跆拳道!”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等他长大自然会有礼貌,会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会张弛有度地与他人交往。殊不知,童年的经历与经验将影响人的一生。如果从人生初期就缺少人际交往方面的引导,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态度,没有充分的交往经验,那么孩子极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产生交往障碍,找不准自己在社交中的位置,不知道该以什么态度或方式与人交往。

家庭是培养儿童社会交往意识与能力的起点,父母有责任教导孩子如何与人交往。家庭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社会环境,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往是儿童形成身份认识、锻炼交往能力的最佳场所。

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她在生活中与丈夫相敬如宾,与女儿共同成長;在工作中与同事交往进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风,对待学生细心体贴,赢得师生一致赞誉。广泛而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她幼年时在家庭生活中得到的教导。

康丽颖从小在姥姥、姥爷家长大,大家族有很多规矩,比如吃饭时长辈动筷子才能开始吃,吃饭时不能吧唧嘴,不可以用筷头乱杵菜,等等。当时物资匮乏,如果家中得到一块糖,姥姥会按照人数,将糖掰碎分给每一个孩子,这样孩子们都不争抢,慢慢懂得与他人分享的道理。正是这些童年的家庭生活体验使康丽颖学会尊重与分享,从而在社会交往中做到有礼而妥帖。

家庭与社会环境一样,每个人在与家人交往时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与位置,需要恰当有礼的态度与方式。当孩子面对父母时,需要尊敬孝顺,才能母慈子孝;面对兄弟姐妹时,需要谦和礼让,才能兄友弟恭;面对长辈亲属时,需要恭敬有礼,才能互相尊重。交往是相互的,在不断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逐步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平等与尊重,掌握与他人友好交往的方式。

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具体要怎样做呢?

首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社交的潜力,父母要重视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交往氛围。早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就发现,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具有良好的社会互动能力。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与父母之间安全感的建立、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和睦的家庭关系。

其次,父母要引导孩子明白其在家庭中的身份,作为“孩子”他能做什么,具体怎样做,明确家庭秩序,摆正对自己的认识,做符合身份的行为。

最后,在孩子与他人相处时,父母可以鼓励他多沟通、多表达,把握好礼貌与尊重的原则,引导孩子主动交往。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包括人际交往,因此父母也要注意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态度与方式,为孩子树立榜样。

社交是人一生发展的需要,家庭生活为孩子社会交往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所以,父母要以日常生活为课堂,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首师大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夏令营中的较量》《遇见文学的少年妙不可言》《9个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等。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长辈礼貌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礼貌举止大家学!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