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猜不到,这才是大脑最好的营养品

2020-01-15 10:09兰心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12期
关键词:谈话大脑语言

兰心

人们可能想不到,最早重视语言对孩子大脑发育影响的先驱者,是一名儿童外科医生。《父母的语言》作者之一,达娜·萨斯金德医生曾为很多孩子安放人工耳蜗,帮助他们获得听觉。但是,通过观察孩子们漫长的康复之路,她发现,不是所有获得了听力的孩子都能恢复言语功能。有的孩子手术很成功,但仍然不能正常听说,读写能力也受到很多限制。

萨斯金德医生不得不承认,手术成功不代表真的成功。早期的语言环境直接决定了孩子日后的社会表现。如果孩子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他们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

语言,不只是说话那么简单

每天,我们都会和孩子说话。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念着歌谣,让孩子安静地入睡;一岁,我们教给孩子事物的名称,让他们认识这个世界;两岁多,我们教孩子说“你好”“谢谢”,告诉他渴了、饿了和大人说……这些话,在多数的家庭都会听到。

但是,每个家庭的谈话,又有所不同。征征妈属于爱说话的妈妈,总是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和孩子聊天:“今天我们穿大姨送的那件衣服好不好?妈妈给洗干净了,香香的,你要不要闻一下呢?”征征立刻笑着抱起衣服,把头埋在里面。这样的互动,是母女间的日常,两人都乐此不疲;相反,奥奥爸属于那种“高冷”爸爸,奥奥4个月大时开始牙牙学语,经常发出各种声音,但是,奥奥爸全程无反应,几乎和孩子零交流。

我们不妨猜想一下,到孩子3岁时,爱说话的父母会比不爱说话的父母多说多少话呢?美国心理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李斯利给出了具体的答案—3000万个词汇。这个差距,意味着在家人爱说话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使用类别丰富的单词来表达自己,进而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孩子的大脑中掌管思考和学习的领域在3岁前就已經发挥作用,所以,父母和孩子说的话是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因素。

这说明,语言不只是语言,它意味着更多的能力。征征妈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向丈夫求助:“老公,给我找个创可贴!”令人意外的是,首先冲进厨房“救”妈妈的是只有一岁半的征征。她理解语言的能力强,所以在生活中能随机应变。

同样,如果父母经常用描绘空间关系的词和孩子谈话,告诉孩子怎样是前进、后退,和孩子分享上去和下来的区别,并且经常切换大的、尖的、高的、短的等不同形容词加深孩子对物体和空间的理解,那么,孩子在日后学习知识时,表现会有明显的差别。这足以说明,语言能够转化成比语言本身传递的意义更广泛且更复杂的理解力。

语言风格与孩子的意志品质

小区的花园里,两个孩子在奔跑,后面跟着两个妈妈。其中一个喊:“你给我停下来,别跑了!一会儿摔了怎么办!”这样的妈妈,她们期待着孩子根据大人的指令立刻做出反应,但是,这个行为并不是孩子想要做的。孩子处于兴奋状态中,完全顾不上大人的感受,结果,妈妈越喊声越大。

另一个妈妈会尽量跟得比较近,以免孩子摔倒时措手不及。等孩子跑够了停下来时,妈妈蹲下来一边给孩子擦汗,一边温柔地说:“儿子,下坡的时候跑得慢一点儿好吗?快了容易摔倒!”儿子点点头,表示同意。尽管不一会儿,他就把妈妈的话忘了,可是,只要妈妈稍作提示,对奔跑中的孩子说:“慢点儿!”孩子就能及时接收到信号,进而调整自己的动作。

在这两位妈妈身上,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第一位妈妈,擅长使用“命令型”语言,对孩子说出的话,总是充满了限制性的命令。第二位妈妈擅长使用“提示型”语言,喜欢用自己的话诱发孩子思考,让他们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导致了孩子在自控能力方面的差距。很明显,第一位妈妈会限制和削弱孩子自控力的养成;相反,第二位妈妈会帮助孩子学会自控。

管教孩子时,不同的语言风格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夸奖孩子时,父母使用的语言也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乐乐和安安是邻居,两个孩子在一起拼乐高。他们把搭好的积木拿到大人面前。乐乐妈说:“好漂亮,你真聪明!”安安妈则说:“我喜欢这个红色的尖儿,特别有创意!”

显然,安安妈的夸奖更入心,她和孩子分享了细节,赞赏了孩子的创意,这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赞赏。这样的称赞,让孩子相信他们的成功是努力和挑战自己的结果,慢慢地,她会更加自信,因为她在妈妈的称赞中养成了“成长型思维”。相反,乐乐妈基于结果给予赞赏,是评价的赞赏,这会令孩子在意他人的评价,从而忽略自己的实际表现,他的思维模式是“固定型思维”。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孩子在从“环境的奴隶”变成“自我行为的主人”的过程中,语言(包括非语言行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父母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有可能内化成孩子心中的一种力量,用来指导自己未来的行为。

优化孩子大脑的亲子语言

作为父母,应该致力于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语言环境。理想的早期语言环境,有三个关键要素: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

一个刚会走的婴儿,磕磕绊绊地在花园里走。他突然停下来,蹲在了花坛旁边,爸爸也停下来。“呀!小蚂蚁!”爸爸惊讶地说。儿子的眼睛瞬间亮了。这种情形,父子间共同完成了一次共情关注。当父母有意识地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并且寻找合适的时机去谈论它时,共情关注就发生了。孩子关注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并且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这时,我们就在用自己的语言来开发孩子的大脑。

当然,仅仅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并不够,我们最好能够围绕这个点展开充分交流。指出孩子正在看的东西是“蚂蚁”,仅仅完成了交流的第一步,我们还可以教会孩子命名,让他们学会把不同的事物分门别类。但是,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很多种使用方式,更充分的交流应该包括:“你看,它们爬得好慢啊!黑乎乎的,好像是一条线,不仔细看分不出它们哪个是哪个……”

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大脑想象成一个银行账户,和他们谈话就是往里面“存钱”。当然,我们不能只存“零钱”,更需要用一些大段大段的话来“充门面”。孩子接触到更丰富的词汇,自然能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之处。日积月累,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提高。

除此之外,语言环境的创造中,父母要遵循一条黄金原则,就是与孩子轮流谈话,这会对孩子的大脑开发起到关键性作用。很多父母看到这一条,以为类似于“这是什么”“这个球是什么颜色的”之类的对话。但是,我们并不建议用这种单一答案的对话开启亲子之间的谈话。相反,我们要学会问“开放式”问题。“球藏到沙发下面了怎么办?”或者“我们为什么能听到蚊子在飞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孩子的思维快速地转起来。当他们调动自己有限的词汇和理解力,来解释这些“高深”的问题时,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当然,哪怕孩子组织语言很慢,或者他们的答案很幼稚,我们也要耐心听完。

总之,如果父母和孩子有充足、优质的语言互动,并且用温暖的方式回应孩子的话,就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且在智力发育方面做到最好。良好的早期语言环境,是孩子大脑最好的营养品。

猜你喜欢
谈话大脑语言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我有我语言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