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干涉孩子之间的“礼尚往来”

2020-01-15 10:09陈妍妈妈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湿巾交朋友友情

陈妍妈妈

孩子之间交朋友也要送礼?俗不俗啊,太物质了吧,会不会助长不良风气……看完题目也许不少人会颇有微词,但毫无疑问,现今社会中“社交”已经变成一门学问,“社交”还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说法,叫“人情世故”。

中国的“人情世故”最讲究一个“礼”字,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张口不骂送礼人。所以结婚生子要送礼,搬家过寿要送礼,考学升迁也要送礼。另外,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春节茶食当礼物……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亲朋好友间都会带着礼物互相走动,表表心意。

身处这样的大环境里,孩子之间的社交自然也回避不了送礼的问题。送礼本身是人与人之间拉近距离最快、最好的方式之一。比如给老师送鲜花,是要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好友间送礼物,是想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心之情。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认为,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一年级左右进入人际交往的敏感期,他们会喜欢谈论同伴,并开始表达“我最好的朋友是某某某”,孩子会想要送礼物给自己重视且认可的人。这种通过取悦别人来快乐自己的心理,是孩子天然产生的。

然而,想要通过送礼来向对方表达喜爱与感谢,最终是为了让对方高兴,所以还是要先了解对方的喜好,并挑选合适的礼物。比如,送喜欢奥特曼的男同学一套小卡片,对方肯定会欣喜不已;送喜欢植物大战僵尸的朋友一个同款玩具,对方也会高兴地珍藏;送漂亮的女同学一只蝴蝶发夹,她肯定会开心地转圈;比起花和卡片,不如送老师能够用得上的笔或小本子,或是办公桌上的小绿植……看著有寓意,拿着无压力,这样的礼物能让大家都高兴。

成人世界里有时送礼也讲究有来有往地“循环”,友情才能流动起来。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孩子中间,他们在送出礼物的同时,也期待着对方的回礼。有送有回,两个人的友情才锁在了一起。

身为父母,不要过于干涉孩子之间的礼物交换,因为儿童社交总是跟成年人有些不太一样,他们不太看重礼物的价格,更在乎礼物表达的情谊。有一次我发现儿子新买的钢笔不见了,他说送给新交的朋友了,朋友也给他回了礼,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了一片湿巾。99元的钢笔换了一片湿巾,那一刻,我的苦笑怎么都没忍住,但还是什么都没说。不要过分强调孩子送出礼物的价格,因为相比于“亏掉”的金钱,孩子能够建立正常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重要,这种乐于分享的互动,将来会变成他们性格里的一部分。

不过,父母如果不想“亏损”得太严重,可以适当给孩子输入一些正确的金钱观,或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再或者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礼物,这样来得更有意义。

孩子间送礼,父母最好要跟孩子聊聊“施与受”的问题。收到礼物高兴是正常的,因为这意味着受到别人的肯定和喜爱。但送出礼物,并不是每一次都会收到价值相等的回礼,面对期待落空,孩子此时或许还不太明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但爸爸妈妈一定要加以引导,让他们了解一个道理:送出礼物是因为自己真的很喜欢那个朋友,所以想要对他持续不断地释放善意。送礼是慷慨地把回礼的决定权交给对方,但同时也把交朋友的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里,所以没有收到回礼,其实一点都不亏。

真正的朋友,并不是那些次次回以等价之礼的人,而是真正在乎你的感受和心意的人,也是那些相处起来能让你感觉到愉悦和轻松的人。送礼,送的是自己的爱,而不是对别人的期待。这个交朋友的准则,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成人。

猜你喜欢
湿巾交朋友友情
友情也需要及时“修补”
晒 干 了
友情
宝宝湿巾的选购与使用
友情
“们”字交朋友
当心杀菌湿巾致敏
交朋友
8大识别法!哪款婴儿湿巾好
友情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