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的集聚与演化:因素、模型与实证

2020-01-18 03:05
物流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青岛市物流因素

唐 铮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1 引言

我国物流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283万亿元,同比增长6.5%,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4.5%。从2012-2018年,我国即时物流行业更是实现了年均50%的增长速度,2018年我国即时物流行业的总量达到了123.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60%。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不少地方和区域出现了物流产业的集聚现象,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企业家、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等的重视和注意。对于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而且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2 相关研究评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产业集聚的概念与内涵。Parker.M(1982)在研究物流产业发展规律时率先提出了物流产业集群的概念;Michel.J(2002)认为,物流产业集聚在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与再生产的集聚,与生产制造产业的集聚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某种交叉与重叠;郭军(2010)认为物流产业集聚是物流产业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通过竞争、协调、合作的机制而实现的;王巍(2017)认为物流产业集聚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空间经济现象,集聚区是物流活动比较频繁和活跃的空间地带。

(2)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Hunsoo Lee(2009)从政府产业政策、区域产业机构、生产制造业格局等方面研究了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特征;Martin.G(2013)认为,物流产业的集聚大幅度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并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并指出物流产业集聚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予以促进发展,即物流产业集聚识别、物流产业集聚成本评估以及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潜力评判;Axel.W(2017)在对物流产业集聚区内的货物流转速度研究中发现,运输网络的优化和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至关重要;宋刚(2018)发现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物流指数与价格指数两者在长期内存在均衡关系,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因果相关性。

(3)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规律。谢红(2016)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青岛市的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市中心35km的范围内,集聚区主要在黄岛城阳即墨一带,影响这一集聚与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产业要素、政府政策、区域交通条件等;Vladimir .M(2017)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算法评估和度量了欧盟主要国家的物流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大小和规模总量,并分析了导致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因素;钱晓(2018)采用回归分析法对青岛市的港口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青岛市港口物流企业近10年来的向心集聚力呈现递减趋势。

从以上研究评述中可以发现,目前对于物流产业的集聚与演化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中缺乏对于物流产业集聚、演化规律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分析,特别是对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体系性、完整性,对于物流产业集聚演化的最新生态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本文将从时间空间的异质结构出发探讨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影响因素与模型,旨在把握和了解物流产业要素的变化对物流产业集聚和相关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机理,从而为相关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3 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影响因素

3.1 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物流最初作为生产制造企业的一个功能性部门而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物流功能逐步在社会分工中独立出来,出现了第三方独立专业经营的物流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不同功能和不同专业化成长的物流企业开始在某个交通中心或生产制造中心集聚起来,形成了早期的物流园区。在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共享基础性物流设施和配套服务,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随着物流园区的发展,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会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诱惑而进驻,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物流产业集群。随着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步与电子商务相融合,推动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升级和物流产业的生态发展。

从物流产业集聚和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地理位置、政府政策法规等因素相互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它是推动技术、知识外溢和物流产业规模集聚的重要因素,随着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的扩大和延展,物流产业与生产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相互促进、共生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2 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

要定量地分析影响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各项因素,就必须将其分解为可以量化的指标,基于前文所述,参考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采用以下量化指标来表达影响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各项因素。

3.2.1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量化指标

(1)区域GDP 总量。区域GDP 总量经常被用于标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一般认为区域GDP总量的大小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该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程度高低,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区域GDP总量越大,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区域物流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则相反。

(2)区域贸易总额。区域贸易的发达程度代表了物流需求的大小与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区域贸易会通过产业链传导到物流产业并通过它表现出来,区域贸易总额与区域物流产业集聚一般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3)区域货物运输总量。一个区域的货物运输总量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该区域整个产业体系对于货物运输的总需求,从区域货物运输总量的变化基本上可以看出该区域物流运输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阶段,一般来讲区域货物运输总量与该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呈现负相关关系。

(4)区域货物运输周转总量。一个区域的货物运输周转总量等于所有物流运输企业货物运输吨数乘以运输距离,通常视为衡量区域货物运输数量和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标识,一般来说该指标的值越大,则该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程度也就越高。

3.2.2 区域地理位置因素的量化指标

(1)区域港口吞吐量。区域港口吞吐量是指区域内某段时间内经由港口输出、输入、装卸的所有货物数量,它反映了港口物流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区域港口吞吐量与区域物流集聚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

(2)区域交通运输设施投入。区域交通运输设施投入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良好的区域交通运输设施对于物流产业的集聚能够起到加速和诱导作用,区域交通运输设施投入与物流产业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

3.2.3 政府政策法规因素的量化指标

(1)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计价的区域内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固定资产总量,其与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与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

(2)区域物流人才引进数量。物流产业作为服务性行业,人才是其重要资本,区域物流人才引进数量是影响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其与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与集聚水平一般呈现正相关关系。

4 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

为了分析物流产业的集聚程度,本文引入地理集中指数和热点分析并分别构建相应的模型,为了研究物流产业集聚的演化,构建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4.1 分析物流产业集聚程度的模型

(1)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指数模型。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指数模型,用以分析和衡量某一区域内物流产业的某一要素或属性在该区域的集聚程度与集聚水平,从而了解某区域内物流产业集聚的程度和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表示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指数,Z为区域内在工商机构注册的物流企业数量,Ai为区域内第i个子区域内在工商机构注册的物流企业数量,n为该区域的子区域个数,F值在区间(0,100)之间,其值越小说明该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程度和水平越低,F值越大,说明该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程度和水平也就越高。

(2)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热点分析模型。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基本热点分析公式为:

根据式(1)可以计算出某区域中各子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程度与水平,借助式(2)可以直观地将某区域的各子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反映在图表之中。式(2)中表示某区域物流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aj为该区域下第j个子区域在工商机构注册的物流企业数量,vij为第i 个子区域到第j 个子区域之间的空间权重,n为该区域在工商机构注册的物流企业总数。通过对式(2)进行标准化,可以得到:

4.2 分析物流产业集聚演化的模型:多元回归模型

根据前面分析,可以将分析物流产业集聚演化的多元回归模型表述如下:

式(4)中Y1、Y2、Y3分别代表影响区域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区域地理位置因素、政府政策法规因素,D 为某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程度与水平,使用该区域第三产业的GDP表示,δ为常数,τi为误差值。

根据影响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因素的量化指标,区域GDP总量用G表示,区域贸易总额用T表示,区域运输总量用Y表示,区域货物运输周转总量用Z表示,区域港口吞吐量用P 表示,区域交通运输设施投入用I 表示,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用H 表示,区域物流人才引进数量用S表示,则式(4)可以表示为:

5 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样本

本文以沿海开放城市青岛为例,对影响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下面的十个子区域分别为其所辖的市南、市北、李沧、黄岛、城阳、即墨、崂山、平度、胶州、莱西,注册的物流企业数量由青岛市工商管理局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选取1987-2018年间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由前面所构建的量化指标经过计算得到相应的值,相关数据来自山东省和青岛市的统计年鉴。

5.2 实证过程

经过对在青岛市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数量进行统计,参照青岛市2016年的行政区域划分,将2007、2012、2017年物流企业的数量转换为相应的空间数据,得到青岛市所辖各区市的物流企业数量,通过arcgis 软件得到如图1所示的2007、2012、2017年青岛市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走势图。

图1 青岛市所辖区市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走势

从图1可以看出,青岛市物流产业集聚大致可以分为3 个水平,黄岛、城阳、即墨为第一水平,集聚指数较高,其中以黄岛地区为最高,并以此为中心向李沧、城阳辐射,成为引领青岛市物流产业发展、升级和优化的主要推动力;市南、市北由于行政区划功能职责上的角色担当,使得其处于了第二水平的位置,同样处于第二水平位置的李沧、崂山由于受到第一水平的辐射影响,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平度、胶州、莱西等处于第三水平位置,受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等的影响,其物流产业的集聚程度相对较低。

5.3 影响青岛市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因素分析

将置信水平设定为0.95,将影响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因素的八个量化指标分别取对数,然后进行单独回归验证,得到青岛市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表2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由表1和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计算出该回归方程的的可决指数为0.993 1,这说明了本文所研究的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模型选择是完全合理的,在1-0.9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F检验,这说明了本文所选取的八个量化指标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从表2的显著性计算结果来看,变量G、T、Y、P 对于青岛市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其都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区域GDP、区域贸易总额、区域运输总量、区域港口吞吐量等对于青岛市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实证结果和青岛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青岛市在山东省及周边省市的都市圈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产业发展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GDP总量对于青岛市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系数最大,说明物流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离不开总体经济的做大做强。值得注意的是,货物运输方面的量化指标对于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呈现负相关,这说明倾向于多批次、分散化、小批量的货物运输,通常需要采取灵活轻便低成本的方案,对于集成性的物流服务需求相对较低,也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区域港口吞吐量对于青岛市的物流产业集聚也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并且影响系数也较高,这也比较符合作为重要港口城市的青岛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港口产业和海洋经济,能够促进物流产业的集聚与产业升级。此外物流人才引进有助于提升物流产业的集聚程度与水平。

6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影响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因素分析及其量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因素的模型,据此以青岛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各因素及其相应的量化指标是如何影响物流产业集聚以及这种影响的大小、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物流产业集聚与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地理位置两个因素,其中GDP、港口货物吞吐量、货运量等是影响物流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青岛市形成了以黄岛、城阳、即墨为中心的物流产业集聚区,在此辐射和影响下,李沧、崂山的发展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实证结果,对于青岛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青岛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海洋经济城市,在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同时,应该着重推进物流产业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等的融合与一体化发展,以港口经济、海洋经济的发展刺激物流需求的增长,以物流为手段提升港口经济、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同时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物流人才,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充分发挥青岛区位地理优势,构建更大的发展格局。青岛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是经济大省山东的一个重要货物进出港口,也是其他内陆省份和紧邻省份的重要进出口港口,同时青岛也是北部环渤海经济圈与南部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连接和沟通地带,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为青岛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也是新时期青岛市物流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青岛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必须从更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上来审视和对待。

猜你喜欢
青岛市物流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