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2020-01-18 03:57杨向东何宁宁
装备制造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校企技能

杨向东 ,何宁宁

(1.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州 511325;2.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 511325)

2014年2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2015年,教育部公布全国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高职院校100所。2017年,教育部公布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高职院校154所。2018年,教育部公布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高职院校156所[2]。2019年3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进一步明确“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出:“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这标志着现代学徒制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我国现代学徒制产生于2014年,通过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目标,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机制。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德国双元学徒制、美国注册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英国三明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学徒制)、日本产学官合作学徒制、瑞士三元制等,逐步呈现出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国情特点[3-5]。

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工作因地域特点、专业特点不同呈现出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如工学结合及产教融合不深、不实、低质、低效等[6,7]。通过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有助于解决上述难题,并产生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1 我校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困境

我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区域内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众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较高,人才需求较多[8,9]。但作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招生情况却逐年递减,女生很少愿意报读。家长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技能了解较少。具体如下:

1.1 家长与学生

2015年,中国政府推出“中国制造2025”政策,明确提出发展“高端数控装备”的核心国家战略计划。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高端精密制造技术越来越重要[10]。作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家长与学生,对相关国家政策了解较少。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脏、乱、差”的印象影响了学生及其家长的专业选择观念与择业观念。

1.2 企业

传统的高新技术企业因为环境、待遇、发展等问题,很难留住人才,尤其是在企业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员工。

与我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公司——广州华冠精冲零件有限公司作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等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制造服务商,建厂二十年来一直以精湛精冲、挤压、半冲孔、弯曲、翻边、压筋、压薄等复合工艺技术、严格的质量要求(精冲产品双边的精度为3 μm)在行业内有良好的口碑与好评。近三年,每年的产值在1.5亿以上。

该企业作为工业企业,近几年也遇到了“招工难”、“留人难”问题。大量熟练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的流失限制了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1.3 学校

我校近年来在招生制度、教学制度、激励制度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数控技术专业的校内课堂教学效果相对以往改变不大,传统的专业教学效果不理解,很难产生专业品牌效应。相应的师资力量不足。

2 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分为专业试点启动准备、招生和教学与管理体系设计、人才培养实施等三个阶段。

试点启动准备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为:(1)与企业达成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向,校长亲自参与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签订合作人才培养协议;(2)完成自主招生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资格的申报工作;(3)完成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资金筹集和规划。

招生、教学与管理体系设计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为:(1)建立现代学徒制招生管理办法和流程;(2)完成自主招生报名组织、资格审查、命题、考试、评卷、录取等工作;(3)与企业共同制定招录标准,确定招生规模;(4)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岗位实践技能评价标准;(5)完成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6)完成合作企业师傅选拔和岗位实践辅导工作规范和技能培训;(7)开展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实践工作;(8)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相关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实施阶段完成的主要工作为:按照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同时开展教学运营监控和测评。

其中,典型的教学研究工作实践如下:

2.1 课程体系开发

校企联合开发特色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把企业现场管理知识、安全操作知识、现场实用方法融为一体,将企业标准、能力素养、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依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开发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及训练项目,创建案例资源库及课程资源网站,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目前,双方共同完成的开发课程为《3D打印技术》,计划于2021年出版。共同完成的精品课程——《3D打印技术》,已经被学院列为校级精品在线课程。

2.2 教学过程安排

(1)项目化课程教学

项目化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明线,以知识掌握为暗线,将数控技术所需要掌握的内容项目化。在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体现职业环境特点的教学氛围中,以完成具有实际价值的项目为目标,教师做引导,学生边讨论、边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

如在进行《金工实习》实训课程时,就放在生产车间中进行。讲解《数控编程》课程时,让学生在车间现场观摩或者简易上手操作。这种以典型加工产品为目标载体的教学活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把学习者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产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角色与工作者角色的统一,让高职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2)双主线教学

采用“双主线”教学方式,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即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数控设备操作现场管理和三维造型和加工程序设计的技能要求。职业素质培养即通过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素质活动培养学生的面试技能、良好的职业心态、职业礼仪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学生(学徒)的知识迁移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教学大纲中的一些职业素质课程如《职业道德》《思想修养》,本校的教学实践就是直接放在公司里,利用学生(学徒)的休息时间派专业教师来企业完成授课。

配合双主线教学,打造“三位一体”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同时,积极派出专业教师外出学习现代学徒制经验。其中,优秀的高校教师负责夯实岗位基础能力,资深的企业专家承担学生(学徒)岗位核心技能的实战训练,专业的职业导师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跑道。通过“三位一体”的全面培养,提升学生(学徒)的综合竞争力。项目实践过程中,由于合作企业离学校不足30公里,两单位经常互派老师来回授课。

2.3 教学标准和制度建设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1)制定学分制管理学分互认和转换办法等制度,重点解决企业内部培训课程、企业岗位技能认证的学分认定工作;

(2)建立企业导师岗位实践辅导教学工作规范,规范企业导师教学辅导行为;

(3)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定以创新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以技能为核心,定期检查、及时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2.4 证书获取

学生可以在企业内或者学校内参加模具制造与修配工、三坐标精密测量员、数控精密冲压工、数控加工操作工等技能等级资格证书考试,达到毕业要求的技能证书数量(我校要求为一个以上)即可。

2.5 考核评价

以企业“师傅”的技能评价结合相关课程的学业评价及学生的考勤、工作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近三年加入广州华冠精冲零件有限公司工作的学生的专业为数控技术、数控编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

项目前期进驻的学生人数为30人。学生从事的岗位有:精冲加工、精密测量、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修模、机床维修、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工艺编制等。

3 特色与创新

经过上述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

(1)契约精神较好的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与实施。

通过家长、学生、企业与学校四方协议的签订与约束,企业为现代学徒制学生人均8000.0元/年的学费补贴(工资之外)及时到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学生(徒)在求学期间即获得员工的身份,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待遇,培养出了忠诚度较高的员工。

高新技术企业有了忠度高的员工,又具备了一定的高新技术,就具备了长远发展的能力。家长与社会比较认可,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推动了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

(2)学生(徒)身份的转换激发出学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与参与热情。

项目采用自主招生方式,面向应往届中职学校毕业生开展校企联合招生,根据企业需求、专业特点,除在实现学徒双重身份、实现双元育人、校企双导师团队建设、建立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整体推进外,重点探索了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模式。

学生(徒)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下有所思(理论学习)、有所动(实操动手),学习动力足,学习有热情,“工学结合”教学效果较好。。

(3)校企深度合作保证了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的良好运行。

双方互聘导师制度有力的保证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正向激励作用。企业的高性能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慢走丝电火花设备弥补了校内实训教学的不足,学校的专业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提升了企业科技项目申报与技术改革的水平。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校企技能
基于CATIA现代信息手段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制造与先进数控技术的发展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